閱讀963 返回首頁    go 新東方


2013年東城區高二11月月考語文試題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下列詞語中,黑體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埋怨mán       孱頭càn      卑鄙bǐ     萇弘化碧cháng

  B.延宕 dàng      自詡xǔ       專橫hèng   咄咄逼人duō

  C.汗涔涔cén      漣漪yī       離間jiàn     前合後偃yǎn

  D.蹩進 biè        腦髓suǐ      刹那chà     繁文縟節rù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蠅頭小利  杯盤狼籍 廝守     B.枯燥 辨認 禮上往來 如法炮製

  C.盤據 隕落 甜言蜜語 略見一般 D.堅貞 暮靄 按部就班 杳無音信

  (2)下列句子中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些地方官員對報道事實真相的記者進行打擊報複,這種行為實際是欲蓋彌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B、畫家韓美林在創作組成員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集思廣益,最終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設計。

  C、作為農民藝術家,他善於在田間地頭和鍋台灶邊捕風捉影,從百姓的生活中搜集素材,反映農村生活。

  D、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產品的自主品牌日益增多,這對增加出口,提升國際競爭力是不言而喻的。

  4、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被稱為“四大悲劇”的《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代表著他戲劇藝術的頂峰。

  B.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漢書》則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作者是東漢的班固。

  C.宋代是詞的鼎盛時期,名家輩出,風格各異。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D.關漢卿是金末元初人,元雜劇的奠基人,與鄭光祖、馬致遠、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竇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5依次填入下麵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黃梅時節,忽陰忽晴,原野間綠蔭沉沉,                         ,給搖曳的小草擋住,就生出幾縷與波紋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錯著。

  ① 萎黃的葉尖成行成列地散點在水麵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裏麵積水盈盈                             ④ 微風吹過,波紋如縐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隻偶然有幾根草露出水麵

  ⑥ 有的剛剛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⑥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二、閱讀下麵的文言文,完成6-10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武 技 (蒲鬆齡)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甚得。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餘。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 李由此以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曆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嗬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歸,月餘始愈,後年餘,僧複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 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輕視

  D. 偶適曆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   適:適逢、恰逢

  7、下列四組句子中,黑體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李以掌致地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B. 館之客舍,豐其給。               數十伶人困之

  C. 詡栩然交叉而立                   言有窮而情不可終

  D. 尼古詰之,乃以僧告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下列句子中,與例句中黑體字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然以其文弱,易之

  A. 尼駢五指下削其股

  B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C.項伯殺人,臣活之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9、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餘

  ③三月,藝頗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⑤僧笑,命李試其技                ⑥方頡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

  A. 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然後對他進行教育,數日後,僧辭去。

  B. 本文善於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憨和尚與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於“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C. 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安排,表麵上描寫和尚和尼僧對李超武技的指導,實際上寫的是他們對李超德行的指導。

  D. 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藝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三、詩詞鑒賞及名句默寫(18分)

  閱讀下麵一首詞,回答問題(8分)

  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薩都剌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雲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傑。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落日無人鬆徑裏,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裏,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頭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涼山。昔為六朝都城。

  ②離宮,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宮室。

  11 本詞成功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來創設意境,請結合上片或下片作簡要賞析(4分)

  12.作者在此詞中抒發了哪些感慨,請分條概括並簡要分析。(4分)

  13.寫出下列詩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四、閱讀下麵的作品,完成14-17題。

  司馬祠

  一說到韓城,自然會想到司馬遷。地以人傳,由於崇敬司馬遷,而對韓城心儀已久。在這次的遊覽的曆程中。韓城的地勢之高,城廓之闊,田園之麗,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韓城南邊是一個有別於周圍山原的盆地,綠樹蔥蘢,良田萬頃,疑是到了江南仙境。從這裏流入黃河的芝水,使芝川有著天賜的好風水。與司馬遷結緣的漢武帝,曾想長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這一帶挖到了靈芝。漢武帝喜得瑞藥,卻也沒能活到今天,隻是由此將原名陶渠水的這條河更名為芝水了。過小石橋,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開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腳下的古道是用寬大厚實的石條鋪成的,粗礪堅硬,曆經數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於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後,繼續開鑿了這條懸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漢之爭,韓信經這兒運過兵;漢武帝祭祀後土,經這兒往返行宮;隋唐末年,李世民經這兒攻入長安;明末李自成經這兒渡龍門,直搗燕京。這條巨石鋪砌的古道,緣於不易更改,萬年不朽,是另一部書寫在石頭上的史記。太史公之前之後,這裏上演過的金戈鐵馬的曆史活劇,都被載入了有形無形的史冊中。而這座曆盡滄桑的司馬祠,也正是在有形無形之中負載著史聖無形的精神內涵。

  “高山仰止”,是《詩經》裏的名句,嵌在這頭頂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謁者的心情。這時,你的腳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級台階,就可以抵達祠頂了。這條險峻的山脊,是後人墊溝築起的,磚石砌成的九十九級台階,用意取之於《易經》中的釋義,九為數之極,九九則至高無上了。皇上的祖祠稱九廟,官銜不算高的太史令卻有九十九級的神道,確乎有造祠者藐視皇權之意,更具寓義的是說司馬遷經受了多麼坎坷曲折的磨難,才登上史聖之巔峰。他“以天地為量,不計小恥”,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光照後世。

  攀至最高層的祠院,地勢開闊了。殿內有若幹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塊夢碑,說唐朝褚遂良於同州夢見一女子自稱司馬遷之侍妾,叫隨清娛,遷遇難後憂傷而死,褚遂作此墓誌銘。是實錄還是虛幻,莫衷一是。造於北宋的司馬遷泥塑像,不是宮刑後無胡須的“婦人像”,是據芝川鄉間尋訪到的太史公壯年線描畫像塑造的,相傳畫像出自司馬夫人之手,泥塑像麵稍北望,是在想念蘇武和李陵吧?傳說司馬遷去世後,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將太史公的骨骸運回故地,掩埋在這高崗上的。有種說法,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絲毫損傷,司馬遷受了宮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塋。這是誰的悲哀呢?我寧可認為,此處枕家山,臨大河,氣宇軒昂,一覽眾山小,是史聖最佳的長眠之處。寢宮後是司馬遷圓形磚砌墓塚,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狀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屬。墓頂一柏分為五指,人稱五子登科,形若顫抖的五指,傲指蒼穹。

  這是天問!我聽見史聖在歌唱。這歌聲穿越古今,揚善棄惡,與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鷹飛過,它讀圓的墓塚,讀方的祠院,讀直的牌坊和山門,再讀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橋大路,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1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漢武帝之所以與司馬遷結緣,是因為在太史公的故鄉挖到了投其所好的靈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敘寫韓城的人文曆史和地理風貌,凸顯的是史聖家鄉的人傑地靈。

  C.在作者看來,受了宮刑的司馬遷死後不能埋入祖塋,這構成了史聖最大的悲哀。

  D.類似於褚遂良的夢,本文的行文也呈現出一種虛虛實實。撲朔迷離的寫作風格。

  E.文章融曆史想象與現實感懷為一體,為這篇遊記增添了幾分厚重感與文化內涵。

  15.第二段裏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2分)

  16.文章側重描述了司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這些部分各自負載著什麼與司馬遷有關的“無形內涵”?(6分)

  17.文章第四段開頭提到“高山仰止”一句出於《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馬遷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專門以此讚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無論是孔子還是司馬遷都是我們心中的偉人,請你結合讀完本文對司馬遷的感受,談談你心中的其他偉人。不少於200字。(10分)

  五、作文(40分)

  老計一個人工作在大山深處,負責巡視鐵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樹危及行車安全,每天要獨自行走二十多公裏。每當列車經過,老計都會莊重地向疾馳而過的列車舉手敬禮。此時,列車也鳴響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響

  大山深處的獨自巡視,莊重的敬禮,久久回響的汽笛……,這一個個場景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在材料含意範圍之內,自定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議論文。

  (責任編輯:馬黎)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26

  上一篇:go 潁河中學10~11高一期中生物試題文科
  下一篇:go 高一化學:氧族元素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