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新東方
打開高三學生心理之門的密匙
越來越多的高三家長都意識到了與孩子保持良好溝通的重要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跟孩子溝通起來卻不太順暢。
那麼,高三家長怎樣才能在輕鬆的氛圍中與孩子有效交流呢?
跟高三孩子交流,怎樣說?
很多人都覺得高三孩子壓力大、脾氣壞、不好溝通。其實,正常情況下高三孩子的內心並不複雜,他們大部分的壓力是來自繁重的課業負擔、同學之間的競爭以及老師們的諄諄叮囑。但家長們考慮的問題就複雜多了,比如孩子未來的前程問題、自己的麵子問題,以及生活壓力等問題,所以在思想上比孩子更容易焦慮,交流起來更容易犯急躁的毛病。我們平常在跟孩子溝通時,有幾個方麵要注意。
1.說話的語氣:平靜的交流,反容易被接受
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心平氣和地跟他說話。很簡單,家長在說任何事情時,哪怕憋著一肚子火,也要提醒自己音量不要太高,語速不要太快。要允許孩子反駁、發牢騷,聽孩子把自己的意見表述完,而不中途粗暴打斷。當然,傷人的話更是不能脫口而出。以平靜的口氣交流,同樣的話語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反之說得再有理,孩子也會認為你是在教訓他,根本就聽不進去。
2.說話的時機:在孩子有心理準備的時候
很多家長一上飯桌就開始數落孩子,或者趁孩子高興的時候趕緊跟孩子嘮叨幾句,覺得此時孩子心情好,什麼話都能聽進去,其實大多數時候結果往往相反。與孩子溝通、交換意見,最好是在孩子有心理準備的前提下進行,這樣孩子不會覺得突然,對於家長的批評或建設性意見也易於接受。
3.說話的方式:不必非得“定期”“定時”
九零後的孩子,性格中自然、隨性的成分很大,所以不要以刻板的方式跟孩子談話,否則他們會覺得“假”,往往還沒等家長說出什麼,就從心底裏就本能地排斥。跟孩子交流不必非得“定期”“定時”,也不要一味照搬別人的經驗,比如,每天把想要跟孩子說的話寫成一封信,塞在孩子枕頭下麵……別人家裏適合的方式不一定自己家也適合。
4.說話的禁忌:把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家長不要杞人憂天,把自己的恐慌帶給孩子。很多高三家長一想到“高考”這兩個字,心裏就一陣發怵。有的孩子本來成績明明很好,自己也是信心十足,但家長卻總擔心會出意外,時刻提醒孩子別“關鍵時刻掉鏈子”,弄得孩子也神經兮兮,導致心理上真的出現問題。另外,家長在給孩子提要求時別把話說絕,要給孩子留後路,不給壓力,不要讓孩子覺得高考是一件搞不好天就會塌下來的事情。
家長真的做到以上幾點,孩子自然就會對你敞開心扉。
課程推薦:新東方高考係列培訓
(責任編輯:譚雪瑞)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