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83 返回首页    go 新东方


百度“魏则西事件”始末揭秘

前言

2016年4月,一篇题为《百度的竞价排名害死我儿子》的网帖火爆网络,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这便是轰动一时的“魏则西事件”,揭露了百度竞价排名背后令人触目惊心的伦理问题。

魏则西案情简介

2015年,年仅21岁的北大学生魏则西不幸罹患滑膜肉瘤。在求医无果的情况下,他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治疗方法,并点击了位于首页的“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治疗滑膜肉瘤”广告,该医院声称可以采用“生物免疫疗法”治愈魏则西的疾病。魏则西及其家人信以为真,花费巨额医疗费接受了该医院的治疗,但病情却不断恶化。最终,魏则西于2016年4月12日去世。

百度竞价排名机制

百度竞价排名是一种互联网广告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竞价的方式确定广告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医疗类关键词的竞价往往十分激烈,一些莆田系医院为了提高曝光度,不惜斥巨资购买关键词广告,从而导致许多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占据了搜索结果的前几页。

虚假广告“生物免疫疗法”

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宣称的“生物免疫疗法”并非正规的医疗技术,而是未经国家卫计委批准的无效疗法。该医院利用百度竞价排名优势,误导魏则西及其家人,让他们相信这是一种可以治愈癌症的神奇疗法,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舆论反响与后续处理

魏则西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公众对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和莆田系医院的欺诈行为群情激愤。舆论压力下,百度宣布将成立医学部,加强对医疗类广告的审核,并调整竞价排名算法,提高正规医院的排名权重。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对莆田系医院进行了一轮严查。

反思与警示

魏则西事件是一面镜子,映射出血淋淋的互联网广告伦理问题。互联网巨头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当这种利益伤害到人的生命健康时,就必须受到社会的谴责和监管。一方面,互联网公司有责任加强广告审核,防止虚假和误导性广告的出现;另一方面,用户也需要提高互联网素养,增强对广告信息的辨别能力。

结语

魏则西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其带来的警示至今仍值得我们铭记。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但伦理和道德的底线不应该被突破。互联网巨头和用户都有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可信的互联网环境,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最后更新:2024-11-29 05:22:09

  上一篇:go 如何轻松复制百度文库文档
  下一篇:go 最适合百度输入的输入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