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38 返回首頁    go 新東方


微信開機圖背後:你隻有竭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給地球拍照這事有一定的難度,但對現在的中國來說,還真算不上什麼大的挑戰。我們要感謝中國的勞動人民,尤其是科技工作者,讓我們能實現太空情懷,使我們麵對浩瀚宇宙時的雲淡風輕成為可能。正如那句俗話所說:你隻有竭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最近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微信的啟動畫麵,在9月25日更換了。

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間,微信啟動畫麵從人類起源的非洲大陸過渡為華夏文明起源地

這幅照片以前是美國的阿波羅17號登月飛船拍的,畫麵中心是非洲。當時是1972年,阿波羅17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後的一次登月任務,下次上去可能就要指望中國了。

去年底中國發射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所以現在我們就換成了風雲四號拍的照片,畫麵中心也變成了中國。這已經過了45年,所以技術提高了很多,畫麵的清晰度也提高了。

從地球的外麵看地球,從仰望星空變成仰望地球,這可能是人類共同的一種“赤子之心”的情懷。我上中學的時候,很喜歡看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其中有一部,叫做《太陽係曆險記》。講的是有一顆彗星掃過地球,把地球表麵一部分的土和水以及上麵那些人給帶到這顆彗星上去了。這個故事的豬腳是一個法國的上尉,他一開始被震暈過去了,醒來以後看到有一個巨大的“月亮”在離自己遠去,而且很快就完全消失了。後來當他知道自己是在彗星上的時候,才領悟過來,那個巨大的“月亮”其實就是地球。

《太陽係曆險記》

感謝科幻之父凡爾納,很早就給我們描繪出了這種神奇的體驗。當我們從外麵看地球的時候,才能認識到地球是唯一的家園,它是這麼美麗而又脆弱的一個星球。

這個換照片的動作雖小,卻反映了太空科技競爭形勢的變化。以前我們中國人的技術不夠,tooyoung too simple,很長時間裏隻能看著美蘇做太空競賽,作一個旁觀者。現在我們有了技術條件,當仁不讓地就要留下自己的印跡了。

美國NASA的年輕工程師們,都熱切期盼著一件事。什麼事呢?跟中國展開太空競賽。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要以此為名目去要——經——費。這口鍋以前是給蘇聯量身定製的,現在中國義無反顧地背起來了。這就叫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看看好萊塢近年來在航天方麵的科幻電影。《地心引力》中,美國宇航員是怎麼逃回地球的?是乘坐中國的天宮回來的。《火星救援》中,在火星上種土豆的宇航員是怎麼被救出來的?是依靠中國的大型火箭幫助,火星飛船才飛回火星救出豬腳的。

《火星救援》

好萊塢的基本套路已經成了這樣:俄羅斯負責——製造麻煩,英國負責——耍嘴皮子,隻有中國能幫助美國做成大事。很明顯,中國已經從後台走向了前台,成為了人類太空事業的核心玩家之一,而且世界人民都接受了這個事實。

太空競賽雖然很激烈,但在人類的所有競爭中,又算得上是特別溫和的一個。

全世界的航天員都天然地是國際主義者、和平主義者,因為從他們的角度看起來,地球上各國的爭端簡直就是雞蟲之爭,不值一提。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是人類要飛出地球。

因為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不能飛出地球的話,將來的前途就隻能跟一些海島上的原始人一樣,耗盡資源,困死在上麵,文明全麵退化。所以對整個人類來說,飛出地球、移民宇宙是最最重要的事業。

目前中國氣象衛星的技術水平,是跟美歐並駕齊驅的。給地球拍照這事有一定的難度,絕大多數國家沒有這個能力,但對現在的中國來說,還真算不上什麼大的挑戰。所以大家看待這個消息的心情,都很輕鬆淡定。

風雲四號衛星交付使用

但是,這樣的實力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幾十年來一代代建設者苦幹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感謝中國的勞動人民,尤其是科技工作者,讓我們能實現太空情懷,使我們麵對浩瀚宇宙時的雲淡風輕成為可能。正如那句俗話所說:

你隻有竭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一點資訊:

今日頭條:

最後更新:2017-10-08 11:21:17

  上一篇:go 微信乘車碼大爆發!這11座城可掃碼坐公交
  下一篇:go 這波有點尷尬 微信啟動頁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