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新東方
美元走勢仍存不確定性
摘要
當美聯儲“縮表”後,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外溢”,已做好了應對準備。
繼二季度跌破97和96大關後,三季度伊始,美元指數就連續跌破95、94、93等關口,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二季度末升破6.9後,三季度迅速升破6.8、6.7、6.6和6.5,季度升值幅度一度超過4%。
三季度匯率市場回顧
三季度美元、人民幣貶、升值的主要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在全球率先複蘇,但自去年年中開始,美國經濟複蘇的力度越來越弱,表現為各種經濟數據時好時壞,且數據間好壞不同步,隻是在去年年底,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市場人士對其充滿了期待,並以買進美元和股票的方式表達了這種期待。然而特朗普執政百日的表現不如市場人士之意,加之美國政治內鬥加劇,地緣政治局勢日趨緊張等,都促使投資者加大了拋售美元的力度。在經濟方麵,美國的表現仍然讓投資者失望。7月美國進出口貿易大幅下滑,其中對中國貿易逆差環比擴大了3個百分點;8月美國工業產出創8年最大降幅,環比下降0.9%;9月8日起美國國債總額超過20萬億美元,債務與GDP比為105%。
金融監管機構也加大了監管的力度,特別是中國銀監會出台了強硬的監管措施,極大地遏製了資金脫實向虛的勢頭,銀行的同業業務、委外業務、表外業務等高杠杆業務被取締或被限製,資金開始回歸實體企業,實體企業的信貸狀況得以改善。
在金融加大治理的同時,中國政府加大了環保治理的力度。環保治理實際上也是去產能的一個重要抓手,正是在這個抓手的作用下,去產能的進程加快了,也由此導致在社會總需求不減的情況下,由於總供給的減少,引發的企業的出廠價持續回升,企業的經營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正因為如此,人民幣升值的基礎得到了鞏固。
今年一、二季度,中國的GDP增速均為6.9%,預計三季度的GDP大致保持在6.8%左右,這樣看來如果不出意外,四季度的經濟增速也應保持在6.8%—6.9%。
四季度匯率市場展望
9月20日美聯儲邁出了試探性的第一步,解除了經濟刺激計劃,並於10月開始縮減其資產負債表。
“縮表”和“加息”都是貨幣收緊的措施,其中QE和QT是數量型工具,而加減息則是價格型工具。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經過三次大規模的QE向市場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造成了以美國股市為代表的大規模資產泡沫,而當流動性回收後,這些以流動性為支撐的泡沫將難以為繼。雖然美聯儲也意識到收緊貨幣會導致資產價格的破滅,但即使這樣美聯儲仍然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不收緊貨幣,任由資產泡沫繼續擴大,一旦這種不受控製的泡沫破滅,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而美聯儲用“有控製”的“縮表”來刺破資產泡沫,或許比無控製的自然破滅要好。當然,當市場出現巨大風險時,美聯儲還會停止“縮表”和“加息”的進程,以控製風險。

既然“縮表”和“加息”這兩種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同時使用,會刺破資產泡沫,那麼還有多少人為了一些利息而大量買進美元呢?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在大量流動性的支撐下,美國經濟的複蘇都“弱不禁風”,那麼當流動性大量撤出後,美國的實體經濟又怎麼會有較好的表現?近一年多來,美國的經濟數據除了就業指標表現尚可外,其他經濟指標的所謂“向好”都不具有連續性,因此,美國的經濟數據在“縮表”後會進一步萎縮。除此之外,當前美國麵臨各種國內和國際地緣政治的麻煩,各種不確定性大量增加,投資者對持有美元的信心會一貶再貶,這會促使投資者進一步拋售美元。
早在去年,中國央行在未調整名義利率的前提下,引導市場利率走高。這一舉措彌合了美聯儲2015年以來,四次加息造成的美元與人民幣利差縮小的空間。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在今年上半年,先於美聯儲的“縮表”進程,提前進行了兩次“縮表”工作。這一係列工作,為防範外來的金融風險紮好了“籬笆”。因此,當美聯儲“縮表”後,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外溢”,已做好了應對準備,而這一係列的準備工作,都為人民幣的穩定乃至進一步升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0-24 08: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