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已達美國50倍,兩大公司已紮根歐美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
作者:李連光,經濟學博士。
不大家知道意識到沒有,我們整天發紅包、轉賬用的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已經創造了一個記錄。
中國移動支付規模已經達到美國的50倍。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代表著中國的移動支付。
二者已經開拓海外,紮根於歐美。
據《福布斯》(Forbes)網站當地時間8月15日報道:
上周,筆者在新加坡乘坐一輛出租車,注意到在司機座位的後麵有張紙貼,用英語和漢語寫道“我們接受Alipay”。
這是一個提醒,中國的電子商務,不再僅僅是偉大的品牌如何進入中國,還有就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向你走來。
推手呢?
兩個:中國電子支付的領導地位和中國旅遊業的持續增長。
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成為全球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人帶來的機會,對你和你的企業來說更簡單、更便宜。
在中國,傳統的錢包已經被智能手機的電子錢包取代。
在中國,所有的日常支付需要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使用其中的兩種主要的電子支付提供商:微信支付或支付寶。
無論你是支付電費單或看醫生,手機就可以辦理支付。
甚至麵條店、街頭音樂家都有收款二維碼。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無現金經濟體,趨勢還將持續。
根據益普索(Ipsos)和騰訊的一項調查顯示,14%的中國人不攜帶任何現金,而有26%的人持有現金小於100元(16美元)。
根據艾瑞谘詢(iResearch)的數據,2016年,中國的移動支付金額高達5.5萬億美元,幾乎是美國1120億美元市場規模的50倍。
這種對電子支付的依賴,意味著中國遊客現在擁有即時支付機製和支持基礎設施,不管在哪個國家或哪種貨幣。
中國消費者已經超越了信用卡,在他們的智能手機裏有一個更快、更容易的工具。
中國旅遊業的繁榮,支撐了無現金支付係統的海外擴張。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統計,去年出境遊的中國遊客達到了1.22億人,在海外花費了約1100億美元。
全世界的商家和品牌,開始了一個其吸引中國消費者的測試。不需要新的設備或資本支出,隻是讓消費者掃描二維碼。
Alipay已經與萬豪(Marriott)和Uber簽署了全球協議,將在紐約、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舊金山進行合作。
微信支付與凱撒( Caesars)簽署了協議,將在拉斯維加斯合作。
過去,在結賬時你曾經問你的客戶,“現金還是信用卡?”
現在,你可以問,“Alipay還是WeChat?”
發展真是硬道理。
過去,這些真是想象不到的。
在一個新興行業,我們遠遠超過了美國。
自豪。
《預期財經》原創翻譯作品,未獲授權禁止轉載。
最後更新:2017-08-20 00: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