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支付為何能引領全球?
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9萬億美元,是美國的90倍。一方麵,是因為西方消費者對於從刷卡到掃碼的支付轉變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中國消費者則是在信用卡持有率相對較低的起點上轉向便捷的移動支付;中國的市場需求、規模、技術以及監管等因素都促成了中國移動支付引領全球。
占據細分市場
移動支付,通常是指允許用戶通過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對其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資金支付的支付方式。按照支付機構的性質,移動支付可分為銀行移動支付和非銀行移動支付。按照支付場景的不同,移動支付又可以分為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幾年來,中國移動支付得益於智能手機成本降低和互聯網經濟的繁榮,發展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數據,2016年銀行業支付機構移動支付業務257.10億筆,同比增長85.82%,金額157.55萬億元,同比增長45.59%,平均單筆金額6127.97元。非銀行支付機構累計發生網絡移動支付業務970.51億筆,同比增長143.47%,金額5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32.29%,平均單筆金額525.60元。可見,目前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已經呈現出銀行占據大額低頻細分市場,而非銀行支付機構在小額高頻細分市場快速發展的競爭格局。這也體現了不同的移動支付渠道的風險收益特性、以及消費者根據這些不同渠道的風險收益特性所進行的選擇。
根據艾瑞谘詢發布的數據,在過去5年裏,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從2011年達到0.1萬億元勐增至2016年的58.8萬億元,在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支付總規模的占比中,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也從2011年的3.5%,迅速攀升到74.6%。
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移動支付不但應用於線上,而且已全麵向線下滲透。以美國的PayPal為例,PayPal雖然可以在多個國家使用,全球超過1.53億用戶。但其主要用於線上支付,線下支持商戶有限。在美國,手機付款額僅占店內付款總額的3.0%。移動支付在日本利用率也僅為6.0%,遠低於中國的水平。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數據,同年美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1120億美元,歐洲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613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的移動支付規模遠超美歐。2017年8月22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相關研究報告中,也對中國在全球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先地位予以讚譽。
中國移動支付為何能崛起?
反觀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環境與成長路徑,有一係列獨特的因素支持了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的崛起。
(一)互聯網經濟的迅速發展、龐大的支付需求是移動支付實現領先的根本動力。
縱觀人類經濟發展史,從原始社會到農耕文明,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支付方式和工具也緊跟著經濟社會的需要,經曆了商品、金銀、保管憑條、現金、銀行卡、支票、網上支付、移動支付和電子票據等形式的演變。移動支付是實現互聯網交易的重要環節,是完成交易並實現債權債務轉移的工具。中國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規模龐大且仍在迅速發展的互聯網經濟,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經濟,為移動支付的快速擴張提供了根本動力。
中國網絡購物、共享經濟、網絡社交等移動應用的不斷創新發展並實現全球領先,特別是以BATJ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不遺餘力地發展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在這種將互聯網與線下商務結合起來電子商務模式中,移動支付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連接作用,近年年來O2O模式不斷地將電子商務深入到中國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麵麵,為移動支付提供了相比於線上交易而言更加豐富的線下應用場景,帶來了巨量的交易需求,推動移動支付受理環境改善和支付習慣的普及。因此,中國移動支付超越美歐主要體現在移動支付應用方麵,特別是中國龐大的支付市場規模,為中國的移動支付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傳統非現金支付手段相對發展不足客觀上使得中國移動支付直接占據主流。
世界經濟論壇金融業創新項目主管麥克沃特斯說:“轉變支付方式的成本是關鍵因素。中國消費者信用卡持有率較低,這讓移動支付能夠直接占據主流,而西方消費者對於從刷卡到掃碼支付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發達國家的銀行卡受理環境相對好,刷卡消費已經成為固定的交易習慣,在不少國際金融中心,支票依然還被廣泛應用。在中國移動支付快速擴張的線下支付領域,發達國家的居民使用信用卡支付可以實現類似程度的便捷,因此,當地移動支付發展過程中往往遇到比較大的阻力,需要更長的適應期。
事實上,從世界範圍看,越是銀行係統特別是支付係統相對不太發達的的國家和地區,居民對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就越高。例如非洲肯尼亞的M-Pesa,在其推出之初,肯尼亞每10萬人僅擁有1.5個銀行、1部ATM取款機,由肯尼亞最大的移動運營商推廣M-Pesa支付係統僅需一部老式手機就可使用,為肯尼亞沒有被銀行係統覆蓋的廣大窮人提供了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務,因而得到迅速發展。如今,M-Pesa的服務範圍已擴展到購物、醫療、教育等現代生活的方方麵麵,M-Pesa已在肯尼亞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稱,也是全球移動支付領域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坦桑尼亞、阿富汗、印度等國得到了很好的複製與推廣。
中國的銀行係統相比於肯尼亞等國家要更加完善,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信用卡受理仍存在較大空白,有相當數量未被銀行係統的支付服務覆蓋的用戶直接跨越支票、刷卡支付進入到移動支付,受到原有支付習慣影響較小。
(三)技術創新是推動移動支付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技術角度看,中、美、歐均掌握移動支付技術,但不同國家之間由於金融發展水平、支付習慣以及監管政策不同,甚至就是市場規模的差異,就會導致不同國家之間技術路徑存在差異,因此移動支付的技術優劣難以直接比較。
傳統刷卡支付需要依托POS機具和網絡,因此產生了相應的硬件購買和維護費用。以掃碼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創新,實現了線上線下支付融合,降低了硬件投入成本,使得移動支付進入小賣部小商店、菜市場等更加廣闊的線下應用場景。通過技術創新,移動支付已經深入滲透了中國居民的各個生活場景,進一步改善了移動支付的受理環境,引導用戶由刷卡交易向移動掃碼支付的交易習慣改變。
在線下商務數字化方麵,移動支付收集和沉澱的市場數據可以為商戶的經營決策提供更加具體和精準的數據,識別新顧客,老顧客,沉睡顧客和VIP顧客等,幫助商戶展開精準營銷,了解客戶需求,改善自身產品和服務,提升顧客體驗,從而提高經營效率。
在金融科技應用方麵,生物識別讓遠程用戶識別成為現實,人工智能對每一個用戶的數據進行個性化分析,雲計算讓移動支付更加快速便捷,區塊鏈則增加了移動支付的安全性,金融科技的應用將改善移動支付的使用體驗,增強移動支付業務的競爭力。
(四)龐大的用戶規模帶來的網絡效應是令人矚目的優勢。
根據網絡效應的特征,隨著網絡中的用戶數量的增加,網絡的價值呈現幾何性的增長。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兩大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依托其原本就規模龐大的電子商務和網絡社交業務,原有業務用戶向移動支付業務遷移,帶來了巨大的客戶基礎。進一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巨量的用戶規模,吸引了眾多商家接入支付網絡,豐富了移動支付業務的應用場景,從而吸引更多用戶使用。如此循環,中國移動支付網絡的價值得到不斷增強,推動了移動支付業務規模的迅速增長。
根據艾媒谘詢數據,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為4.62億人,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總人口數(3.23億),且仍將保持增長趨勢,預計在2019年達到6.98億,龐大的用戶規模為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網絡效應,是中國移動支付產業領跑世界的獨有優勢。
(五)監管機構鼓勵創新與防範風險並重的監管政策也提供了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
在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的監管機構並沒有因為移動支付蘊含的潛在風險而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措施,相反,監管機構采取了更加靈活的監管政策,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對相關技術持有更加開放的態度,在有的業務領域還主動引導和利用移動支付助力普惠金融和農村發展。2012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先後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及2017年推出的《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明確了非金融支付機構的合法地位,完善了支付業務的管理,預留了支付創新的空間,彌補了監管漏洞,推動業務規範發展,增強了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信心。
移動支付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已經取得的世界矚目的進展,從目前的發展看,正呈現出幾個方麵的新趨勢。
一是繼續發揮在推進無現金社會進程和線下商業數字化方麵的作用。在推進無現金社會進程方麵,得益於移動支付的迅速普及,近年來中國無現金社會的進程開始加快:一方麵,移動支付行業應通過生物識別等技術手段加強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繼續拓展線下支付和小額支付領域;另一方麵,借鑒M-Pesa的經驗,發揮移動支付便捷低廉額和數據收集的特點,拓展普惠金融領域,特別是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為農村征信係統提供多維度數據,推動農村金融的發展。
二是在金融科技的浪潮和海外市場的拓展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在海外市場的拓展方麵,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戰略投資,技術、運營經驗輸出,入股並扶持國外本土移動支付企業。2015年2月,螞蟻金服與印度當地電子錢包Paytm展開戰略合作,打造了印度版“支付寶”。支付寶對Paytm進行技術輸出,直接帶去了自行研發的安全風控技術、防欺詐技術、反洗錢技術等。截至2017年上半年,Paytm用戶數超過2.2億,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二是著眼於中國遊客出國消費產生的支付需求,與國外商家尋求合作,通過國外商家的改變來進行當地市場的教育,並增強當地居民對移動支付的認知程度。目前,在北美、歐洲和東南亞地區等中國遊客出境旅遊的主要目的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均展開了與當地商家的合作,為中國遊客的跨境消費提供購匯和支付結算服務。
三是大型金融機構更為重視發揮自身在移動支付方麵的獨特優勢。支付業務作為資金流動服務的載體,其快捷的移動金融服務能增加客戶忠誠度,是金融機構的業務核心之一。而大型金融機構發展移動支付具備兩大優勢:首先大型金融機構管理龐大的資金鏈,在支付清算管理上獨占優勢;其次大型金融機構擁有大量客戶的數據與安全信息,並已經與用戶建立了信任關係。因此,手機銀行被大型銀行視作發展移動支付服務的重要載體,成為移動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不斷加強信息安全。當前,安全問題已成為製約包括中國移動支付產業在內的全球移動支付產業麵臨的共同挑戰。目前支付信息安全風險呈現跨平台、跨地域、覆蓋層麵廣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手機病毒導致的安全風險,如惡意扣費、竊取銀行卡信息等敏感數據;釣魚網站誘騙客戶,從而竊取用戶輸入的信息資料;手機丟失造成的用戶綁定的銀行卡信息、支付賬戶信息泄露等。有鑒於此,手機支付各參與主體需要更加關注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和技術水平、營造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務市場環境。首先要加強技術性安全保障,移動支付提供商應采用代碼混淆等技術措施保護客戶端的完整性,優化加密及用戶認證方式,防止交易信息被截獲;另外強化安全防護意識。用戶在使用移動支付的過程中應注意異常支付界麵,增強財產及個人信息保護意識。
最後更新:2017-11-06 22:08:10
上一篇:
中國移動支付世界第一,支付寶、微信、銀聯誰能笑到最後?
下一篇:
中國移動WLAN集采:銳捷獨家中標 AP規模超11萬台
國慶遊不帶錢也橫著走!中國移動支付已征服200多國家
玩遊戲送手機,中國移動福利再升級
利劍出鞘!中國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即將成立!
中國移動推“日租卡”:月租18元,1元享500MB流量!
中國鐵塔股總經理佟吉祿:中國移動共享率為46.8%
中國移動再放大招:100M寬帶 無限流量僅需199元!
中國移動專業化運營再下一城:或抽離IT係統成立獨立公司
就在剛剛23:46分,阿裏巴巴又發布一A股最新特大利好消息:中國聯通 中國移動 中國電信
剛剛一分鍾前爆出節後A股重磅利好消息: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 中國電信 武漢凡穀
就在剛剛下午14:30分,阿裏巴巴又發布一特大利好消息:中國聯通 中國移動 中國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