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京東網上商城
李寧:從自有到開放,京東物流已經做好了準備
作為京東物流開放後最先吃螃蟹的企業,李寧接受了《中國企業家》的采訪。對於京東物流從原來的自有物流到今天的全麵開放,他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李寧給出了答案。
2016年初,李寧公司決定做全渠道項目,所有的線下門店和倉庫都要求同時兼容B2B和B2C業務。他們已經有一個合作長達十年的物流供應商,但是李寧希望找一家擁有電商經驗的公司。經人介紹,物流總監盛煒跟京東談定了合作。
盛煒告訴《中國企業家》,原先李寧的總倉、分倉和門店是多條線,交給京東管理的京津倉在存儲、作業線路規劃、進出運作等方麵實現了三倉合一。李寧從倉到店、店到店的物流都由京東服務。
雖然李寧是最早跟京東物流合作的品牌商之一,但盛煒也曾猶疑。畢竟京東被貼上了自有物流這個強烈的標簽,能否轉變角色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家都在觀察。“我的感受是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未來,京東把商家入倉作為核心戰略目標,王振輝說,“我們希望商家把貨放到京東倉庫,這是我們擅長的。”
倉庫操作難度在加大,專業化趨勢明顯,不再是原來純粹搬箱子那麼簡單。京東在全國多地倉庫都拿出一定麵積試驗無人化操作。《中國企業家》曾實地探訪京東位於固安的小件倉,20多個機器人按照既定地圖路線運行在5000多平的倉庫,隻要一個操作員輸入訂單詳情,機器人就會把相應的貨架送過來,人找貨變成貨找人。
尤其體量越大,企業會發現自己運營倉庫的成本遠高於外包的成本。原來大家隻看成本,不關心體驗,但是B2C涉及到用戶時這個態度也被改變了。所以越來越多的商家由原來的異地倉、兩地倉變成全國倉,因為隻有離客戶越近,才能提供更具時效的服務。如果要部署全國性倉儲,管理幅度就會加大,一般企業很難具備這樣的能力,外包成為必然的趨勢。
倉配一體化被認為是未來的趨勢。據說,京東物流訂單漲得很快,2016年相比2015年漲了200%。
另外,這還涉及到京東物流對外部客戶的訂單量預測能力,在服務內部自營業務時,商城平台對訂單量是有基本預期的,但是開放後是否也可以根據商家訂單的峰值或低穀自動調節服務能力?
王振輝給出的答複是,這確實是京東物流開放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賦予開放業務部門更多決策權的原因。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根據數據分析做到相對完整的預案,假如超出預測,“我也頂得住。”因為團隊裏的那些兄弟都告訴他,訂單多總是好事。
最後更新:2017-08-25 09: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