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
京东网上商城
京东无人机战略落地陕西 未来配送成本或可降50%
8月29日,京东集团与西部机场集团在西安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现有中西部机场网络与航线资源,共同建设布局无人机货运网络。同时,针对无人机产业发展落地战略,京东集团还分别与陕西省韩城市政府、麟游县政府、龙浩集团、西北工业大学等合作方签署合作协议,协议涵盖重点示范项目打造、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和技术落地应用等多个方面。
据了解,目前京东配送无人机已在陕西西安和江苏宿迁等地投入运营。截至到7月31日,仅在西安就已经完成了800多架次、4000多公里、14000多分钟的运营飞行。
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机动力问题比较难解决,目前正在通过飞机气动的改变,提升飞机的动力,最新款无人机实现了动力系统的突破,通过油电混合提升了电池的续航时间。
事实上,早在2015年京东无人机项目便正式立项,2016年5月,成立事业部确立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三大板块。2016年6月,京东在中国宿迁进行了初次无人机配送试运营。2017年2月21日,京东与陕西省签署智慧物流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全球第一个低空无人机通用航空物流网络。5月22日,京东又宣布其全球物流供应链总部、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陕西大数据运营中心项目落户陕西。
“无人物流正在渐行渐近,上述协议落实后将带动我国无人机物流应用产业快速发展。”物流业内人士表示,无人机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农村和交通拥堵的大城市,通过无人机传送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运输”,效率会明显提高。
资料显示,除京东外,目前顺丰、亚马逊、Matternet、DHL等多家快递企业均在实施无人机快递计划。
不过,无人机物流目前有两方面障碍需要克服。民航专家林智杰指出,国内外对无人机低空飞行有比较严格的限制,目前无人机基本处于“黑飞”的境地,无人机物流大规模应用的前提,首先就是低空无人机飞行的相关监管政策松绑。
据了解,民航局于近期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两类许可项目,一是开展航空喷洒(撒)、航空摄影、空中拍照、表演飞行等作业类经营活动,二是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类的经营活动。物流类未被纳入无人机适用范围中。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预测,到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360万亿元。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无人机物流发展的逐渐壮大,或有可能被纳入管理范围中。
另外,技术方面,“目前无人机的稳定性、安全性有待进一步升级。受载重、电池容量有限等影响,无人机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林智杰表示。
对于无人机物流的发展前景,肖军告诉记者,现阶段京东无人机配送的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当,运营成本略高,主要的原因是飞机还未实现定型,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实现飞机规模化生产,未来成本可下降50%。
最后更新:2017-08-30 22: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