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京東網上商城
京東再遭虧損困擾
導語:二季度,京東營收繼續保持了超過40%的增速,但虧損的全麵放大,也讓資本市場對京東的未來產生了擔憂,在財報公布後,京東美股盤前一度跌逾7%,最終收盤暴跌3.59%。久虧之後終於盈利的故事最容易受到偏愛。但如今京東需要麵對的是,終於盈利之後沒多久又虧損了怎麼辦?
雖然現在的京東在國內B2C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業績的虧損也一直是京東回避不了的話題。
8月14日,京東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二季度京東持續營收達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基於通用會計準則(GAAP),淨虧損為2.870億元(約合4230萬美元),在一季度實現盈利後重新轉為虧損。
虧損的全麵放大,也讓資本市場對京東的未來產生了擔憂,在財報公布後,京東美股盤前一度跌逾7%,最終收盤暴跌3.59%。而4個月前京東發布今年第一季度盈利的財報時,京東的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京東股價上升了近8%。
不過京東本季度的虧損主要來自股權激勵和投資帶來的無形資產攤銷項目,其中股權激勵造成7.47億元的虧損,無形資產攤銷為4.43億元,這些部分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需要計入經營成本。如果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京東的經營業務淨利潤為9.765億元,這一單季度數字已接近京東2016全年的淨利潤總和。
1、618大促導致毛利率下降
京東的毛利率自2012年以來基本保持上升趨勢,隻出現過一次下跌的狀況,那次是2013年中報,出現了9.7%的環比跌幅,那是京東與國美蘇寧正在勐烈打價格戰之時。
本次公布的2017年中報,京東的毛利率出現了第二次下跌,為14.69%,而Q1此指標為16.05%,即便用同比來看,2016年中報此指標為14.7%。
Q2毛利潤率下降,除了高毛利潤率的金融業務剝離原因之外,京東CFO黃宣德給出的解釋是,由於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潤超出了預期,京東決定將超出預期的利潤用於更多的促銷活動,這導致今年第二季度京東的營收部分非常強勁,但成本上升的同時毛利率有所下滑。
根據京東Q2財報,京東履約費用63.8億元,增長38.5%,費用占比6.8%,比去年同期的7.1%有所下降,顯示物流支出繼續受益於規模效益。但市場營銷費用40.8億,同比大漲63.3%,占比從16Q2的3.8%上升到4.4%。
互聯網行業研究者尹生表示:“由於商超、服飾等品類處於投入期,市場費用上升太快是京東股價短期的不利因素”,物流成本占淨收入的比例相比上個季度和去年同期,都有明顯下降,但這項改進基本被市場費用占比大幅提升所抵消,這決定了Q2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盈利狀況不太樂觀——可持續的運營虧損比去年同期有所擴大。
另外,由於Q2剝離了金融業務,該業務可能屬於高毛利率業務,這可能導致財報中很多數據的可比性價值降低。如果扣除這部分影響,尹生預計運營化收入在未來一年的增長仍然有望達到50%以上,基本麵未變,其股價在未來12個月內的目標區間介於50~65美元。但如果美股整體出現大幅調整,不排除投資人會因為其較差的盈利能力,而給予其較大的估值折扣。
2、京東金融自立門戶
京東在第二季度業績報告中透露,京東金融重組已於6月30日完成交割,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京東金融曆史期間的財務數據在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中已列示為終止經營。
“重組完成之後,京東金融未來仍將與京東集團的戰略保持一致,與電商和物流板塊協同服務各類金融及商業企業”,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表示。
在分析人士看來,京東金融從集團拆分,一方麵是為上市做準備,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能拿到更多的金融牌照。不過,目前監管政策不明朗,京東金融營收狀況不明,短期內上市仍存障礙。
目前,京東金融已經獲得的金融牌照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商業保理牌照、小額貸款牌照以及保險經紀牌照等,由於國內的金融監管政策,京東金融的業務要想繼續擴大就需要更多的金融牌照。
據京東金融內部管理層透露,拆分完成後,京東金融還打算繼續謀求5張金融牌照,分別是:銀行、保險、證券、消費金融和個人征信。其中,銀行和消費金融牌照對於京東金融來說有很大的意義,這兩張牌照能夠給京東金融帶來更豐富的資金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京東金融於2013年10月開始獨立運營,目前已經實現在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支付、財富管理、眾籌、保險、證券、農村金融、金融科技等九大領域布局。截至2017年7月底,京東金融累計服務超過1.5億個人用戶和50萬家企業用戶。
2016年初,京東金融完成66.5億元人民幣融資,該輪融資結束後,京東金融的估值為466.5億人民幣,成為當時繼螞蟻金服、陸金所之後估值最高的互聯網金融機構。
為了推動重組分拆的進行,京東金融在今年初開啟了總額約為143億元的A+輪融資,主要以出讓京東集團老股和對京東金融直接增值的方式進行,A+輪融資完成後,京東金融的估值接近600億元。
3、未來如何講故事?
今年第二季度,京東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理念,意圖通過布局零售基礎設施,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打破傳統零售在空間、品類和供應鏈上的組織形式,重構零售的成本、效率和用戶體驗,打造無界零售的新業態,與整個產業鏈及消費者共同創造和分享價值。
按照劉強東的說法,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聯網電商基礎上、又超越互聯網的一次革命,它將把人類帶入智能商業時代,是終極的零售革命,這場革命改變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
這一理念最先落地的動作在物流領域。
今年4月,京東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對外輸出京東物流的能力。5月,京東與西安航天基地簽訂了京東全球物流總部、京東無人係統產業中心、京東雲運營中心的合作協議。之後,京東又宣布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7月,京東與雅瑪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助公司在中國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生鮮冷鏈物流網絡。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京東在國內共運營335個大型倉庫,總麵積約710萬平米,較上個季度580萬平米大幅增加。
此外,據統計,截至2017年7月31日,京東的合資企業新達達已經同135家沃爾瑪超市、224家永輝超市以及數萬線下店合作,為用戶提供極速優質的一小時生鮮快遞服務。“京東也建立了自己的自提網絡,所以這種東西本身沒什麼新鮮的。”京東CFO黃宣德介紹,但這種服務很有潛力,能成為“最後一英裏”送貨網絡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有助於降低成本。
京東還宣布年內將開出300家以3C產品為主的零售店。這些店分為京東之家和京東專賣店。據了解,兩類門店銷售的所有商品均為京東自營,門店經營同時對合作加盟商進行單店授權、統一管理。
在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看來,京東正在扮演著零售基礎設施的角色,向品牌商提供了一種“零售即服務”的解決方案,涵蓋了京東品牌、產品、營銷、技術、物流、金融等能力的全方位輸出。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繼與騰訊合作推出“京騰計劃”之後,京東與今日頭條也合作推出了“京條計劃”。今年8月,京東和百度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京度計劃”,百度為京東提供優勢流量入口和產品合作,數據合作是其中最核心部分。
京東CEO劉強東在分析師會議上透露,除了剛與百度合作推出的“京百計劃”,京東還會和另外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出一個新的計劃。
“通過與這四家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聯盟,我們認為公司完全可以抵達100%的中國用戶。但與這些公司的合作在初期,可能對我們的銷售額的貢獻會比較有限,因為這些合作都需要花一些時間,做一些深度地、關於雙方數據的打通,才能夠把我們的廣告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劉強東解釋道。
先是宣布京東金融業務將獨立,隨後又正式組建了京東物流子集團,京東保險、京東雲、京東智能和海外業務也都有戰略布局,背後是京東正謀求摘掉“零售企業”的帽子。
不過,這些新業務才剛剛起步。其財報數據顯示,2015財年京東電商業務收入占比99.8%;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依然高達98.5%。“金融和物流有機會成功,但需要時間。”京東想保持盈利狀態依然有一定挑戰,“新業務需要投入的也不少,從短期來看,京東不會實現大規模盈利。”再加上,蘇寧的反攻、天貓的北上,這家公司未來的發展仍然艱難重重。
如今,京東需要麵臨的問題是盡快在盈利持續性和業務擴張性上找到平衡點。
參考資料:1.《重組完成交割 京東金融謀上市》,北京商報;2.《京東金融估值逼近600億,上半年已達到盈虧平衡》,36氪,張雨忻;3.京東公布2017Q2財報:微虧與微利可能成為京東財報常態,財經,劉一鳴;4.《京東再遭虧損困擾 被逼問何時盈利的劉強東仍不清淨》,第一財經日報,趙陳婷
最後更新:2017-08-20 0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