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京东网上商城
阿里砸1000亿巨资,京东这支轻骑兵还可以撑多久?
1
没办法,阿里和京东两个体量差距太大的友商,总会被放一起做对比。前几天,刘强东先生夸耀自己10万+的物流队伍,“未来十年可能不需要再招人”言犹在耳,现在市场就开始重估这豪言壮语。
主角是阿里。9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增持旗下菜鸟网络的股份,在已投入数百亿元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再投入1000亿,建设全球物流网络。
在公众的印象中,自建物流一直被视作京东最依仗的护城河。无论在资本市场的品宣,还是“618”和“双十一”之类的配送大战,这支超过10万人的物流队伍,更是做为精锐轻骑赚尽眼球。很少有人会认为京东可以挑战阿里,倒有部分人觉得,“京东的物流比阿里好”。
但事实上,阿里并没有一个配送员,商户们的包裹,都是“四通一达”等传统物流平台消化的。为了提升传统物流低效、低质、耗时的服务,阿里4年前组建菜鸟,打造中国最大的开放式智能仓配网络,虽不乏旧势力的反扑抵牾,但菜鸟对中国物流行业水平的提升,有目共睹。
这必然会抵消京东自建物流渠道的优势。况且,京东因为总体实力的短板,导致自建物流的重投入,连续多年成为财务报表上的痛中之痛。刘强东也只能通过画大饼,来唤起资本市场对于京东的信心。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狂飙迭代中,这当然是在刻舟求剑,一厢情愿。
因为,虽然被京东所不喜,苏宁等友商也一直揪着京东的物流紧咬不放。在广袤的中国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京东缺少足够的布局,触达率太低。在海外市场,京东更是毫无布局,即使想冷启动,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物流板块的功能,只能在京东商业闭环内运作,它的发展天花板,也完全取决于京东平台上的订单量。在互联网时代,你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开放性的项目,能有多少想象力。
此番阿里和菜鸟一起再度重注加码,一张全球最大的物流网络呼之欲出。这个物流网络将实现中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在这支覆盖全球,24小时全天候作战的数字化部队面前,任何骑兵都将成沦为一堆笑话。
2
刘强东流传最广的一段视频,是跟京东送货员们把酒言欢,承诺以后会自建楼房,成本价卖给大家。看到宿舍条件差,说自己“生气得想打人”。每一年,刘强东还会披挂上阵,去送几单快递。
从PR角度看,这显示了刘强东对下属的温度,也向外展示了京东对于物流队伍的重视。在别的板块都无必然优势的前提下,京东视物流为主场,也是差异化突破的必然。
反过来看,庞大的仓储和地面配送团队也占用了京东大量的资源,透支了资本市场对它的期待。除了带来不错的配送体验,更使得京东在成本投入上陷足泥潭,走过了10多年,依然是一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一家传统3C家电零售商和一家物流公司的组合拼接。
我们只看到配送的轻骑兵,却不要忘记了他们背后庞大繁杂的支撑体系。在冷兵器时代,一个骑兵要额外靠三匹马的载力才可以维持战斗力,京东物流何尝不是如此?
十年来,京东持续投资物流几百亿元,在全国广建仓库和配送点,仓配体系使得消费者觉得京东很快。但超越物流市场的成本核算,必然会遭到成本的惩罚。因为常年巨额亏损,刘强东终于不堪资本方要求盈利的压力,将仓配体系分拆成单独的物流集团。
对物流服务敏感到可以忽略京东商品更贵的人群,局限在中高端消费群体。刘强东也正是试图凭借物流的口碑实现盈利,但成本,说到底还是绕不过成本。而且,一旦深入到三西线城市,物流的成本就会剧增,与三四线城市的低频低价消费特点叠加,会直接吞掉本已微薄的毛利。据说京东正计划通过节省人力,压缩这一块的开支,效果如何,我们只能乐观其成了。
京东的困局,要从它的基因说起。京东最早自营物流时,平台主售的是3C这种高单价商品,仓储面积小且客单价够高——比如苹果手机。但当京东试图在核心业务之外发展快消等产品——比如卫生纸,物流又要覆盖三四线以下城市后,仓库里放卫生纸还是放苹果手机,就由不得京东自己了。
还要看到,京东的快消超越淘宝天猫的几率过低,这些投入能否及时回本,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即使京东引以为傲的配送服务,事实上也难言专业。消费者感觉京东快,源于它就近发货,配送员也不像传统物流那样有揽件派件的负担。实际上,与顺丰、三通一达等比,京东物流的承载能力在行业中只属于第三梯队。
好不容易打造的“物流快”的印象,京东根本不敢丢。但要是保持现有的成本模式,并且扩充规模,却让独立的物流公司开拓第三方业务以图存盈利,平台的体验肯定会大为降低。
陷入两难抉择下的京东,现在直面早已经不是“菜鸟”的菜鸟,在阿里布局千亿之后,所谓的物流优势能撑多久,确实堪忧。
3
阿里在数百亿投资之后,再投资1000亿,即使对全球商业基础设施而言,都是一个重大的利好。要知道,中国物流业的水平在阿里电商平台的催动下,早已位居全球前列。无论是中国中西部与东部,还是全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代差,只能靠阿里这样的巨头解决。
这也是马云长期的念想。他心中的物流,不仅仅是现在快的地方快,是中国中西部也要快,全球也要快。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物流上北京上海快不算快,新疆西藏内蒙古快才叫快”。
每一年,马云都要飞800多个小时到世界各地去呼吁建立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现在阿里大手笔的投入,预计将会给这些地区带来更加普惠的物流服务。这是继电商、小微金融之后,阿里又一个普惠平台的提速建设。
从这个角度看,菜鸟承担的责任更重,承载的价值也更为举足轻重。前些天,在阿里巴巴公司成立18周年的活动中,阿里反复强调家国情怀和济世精神。建设普惠的物流,无疑是这种宣示的回声之一。
阿里未来五年1000亿的物流投入,因为规模惊人,自会引人遐想。这个空前的布局,所可能激发的改变,可能现在才刚刚开始。
一个猜想重新泛起:阿里巴巴是不是要像京东那样自己做物流?不能说这个想法很普遍,但有京东殷鉴在前,菜鸟网络又羽翼丰满,阿里自做物流既无必要,更乏效率。
回到现实,从阿里和菜鸟的平台模式来分析,结合菜鸟4年来的成功经验,阿里未来5年1000亿的投资,预计一部分还是用于技术领域,另外一部分可能会用于核心位置和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搭建。比如中西部地区,比如跨境贸易需要的一些超大的物流枢纽。
物流上长期是重模式和轻模式的讨论。但对于物流需求来说,不管是哪种模式,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模式。阿里在物流上应该会走出轻重模式的桎梏。这也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侧改革的思维。
1000亿,这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历史上最大的押注。菜鸟平台一直表示,自己只是为各家物流公司服务的告诉公路,这条高速公路获巨资改造拓宽延伸,受益的肯定是全行业。
全行业跑得更快,就会进一步拉近与京东物流的差距,这对京东自然是一大利空。任何商业模式,越是封闭的就越容易脆断。难题重新抛给刘强东,他会如何拆招呢?
如果不跟进,之前的投入可能就成为永远沉默的成本。要是跟进下注,京东可能要在一个自己没有地图的战场上挣扎。进退失据,左右为难,真不知如何是好。或许,这将成为京东面临的一个生死难关?
最后更新:2017-10-08 07: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