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京東網上商城
阿裏京東財報股價現剪刀差:京東加速掉隊背後的邏輯
8月又進入一輪的財報季,在零售領域,阿裏京東紛紛發布新一季度財報,財報發布後這兩家在業績及資本市場的表現方麵均出現了相反的走向。
阿裏業績與股價一路上揚,而三個月前奔走相告終於盈利了的京東,在這一季度重回虧損狀態,股價更是一路跳水,680億美金的市值,重新跌破600萬美金,那麼零售行業又出現新的變局呢嗎?顯然,這並非偶然,而是變革前夜一次新洗牌的開始。
阿裏財報後股價勐漲,卻帶不動京東三連跌
前不久,京東發布新一季度財報,財報發布後股價持續下跌,雖然巨資參與了聯通混改,但似乎也沒有提振資本市場低落的情緒。昨日晚間,阿裏公布新一季度財報,股價一度大漲5%,創上市以來新高。而相反的,刺激京東股價下跌超6%,其市值更是跌破600億美元。號稱要取代BAT中的B躋身互聯網巨頭的夢想似乎提前幻滅。
首先我們來看看雙方的業績表現。8月14日晚間,京東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業績。財報顯示,Q2收入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淨虧損為2.870億元人民幣,持續經營業務經營虧損4.030億元。昨晚阿裏公布的財報顯示,阿裏巴巴第一季營收為人民幣501.84億元(約合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為人民幣140.31億元,同比增長96%。從增長率來看,規模龐大的阿裏增速遠遠高於規模較小的京東,這個現象對於京東來說是非常不妙的。
因為隨著電商滲透率逐漸趨於飽和,市場容量逐漸恒定,這意味著一家平台增速變高,另一家必然是降低的。可以預見的是京東增速全麵落後阿裏,也意味著雙方在業績上的剪刀差將進一步擴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京東這一季度的財報是在隔離了金融這個成本中心之後的業績表現。
根據京東財報披露的內容,在各項增長指標中,唯一強過阿裏的就是其市場營銷費用飆升63%至41億人民幣,那麼這意味著京東在拉新獲客方麵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因為投入增速已經遠遠超過了業績增速,犧牲大部分的利潤去需求增長,但這種手段似乎並不理想。
援引京東2017年Q2財報,京東本季度活躍用戶增速同比下跌49%。人均訂單量僅為7.56,相比於去年的7.78大幅下降。巨額的市場費用投入,並沒有換來用戶的增長,反而人均訂單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麵,這也意味著京東用戶粘性的進一步降低。
另一方麵,根據其財報,京東自營業務的履約率逐漸降低,2017年Q2自營業務GMV達1366億,而列入財報的自營業務營收為854億,相差竟達512億,意味著履約率為62.5%。值得注意的是,其2015年Q2,自營業務履約率為65.9%;2014年Q2更是高達68.9%。那麼第三方如何,或許更糟。
在毛利率的表現方麵,京東以自營業務起家,不同於淘寶天貓的平台模式,京東賺的是差價,2015年Q1到2017年Q2,京東毛利潤率在12.2%到15.1%範圍內波動,據媒體披露“第三方”業務的貢獻約占京東毛利潤的40%。更重要的是比如京東的核心頁數家電3C領域也逐漸被阿裏攻陷。阿裏巴巴在財報中披露,天貓的高增長與天貓服飾、快消食品、3C數碼等核心行業增長強勁有關,8月15日,全球最大市場調研機構之一的捷孚凱(GfK)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上半年,一級能耗空調、大容量洗衣機、多門冰箱、55吋大屏電視等“趨優消費”熱門品類,在天貓增速分別為795%、349%、210%、114%,均達到整體在線增長率的2倍以上,那麼3C家電作為京東的最後一道防火牆失手,對於京東來說是異常危險的。
更重要的是,不同於阿裏多元化擴張的模式,京東目前業務形式單一,過去資本市場對中國電商行業的判斷標準是增速與GMV,但現在看來,京東正在失去這樣的機會。
京東的天花板在哪?
那麼曾經在電商領域的一個現象級平台,甚至被媒體喊出腳踩百度,比肩阿裏的京東,為何風向大變,那麼我們要回歸到京東的崛起曆程。
反觀京東的邏輯,比如圖書業務,而這個時候的電商圖書市場剛剛被當當網激活,釋放出巨大的流量紅利,京東恰恰撿到了當當憑借創新模式激活的全新市場機會;再到3C數碼家電領域,這也正是國美蘇寧後時代,阿裏的電商業務為該領域的電商化鋪平了道路,京東也是借東風而起;從2016年開始,京東又開始大喊女性消費,回過頭來看,也是在撿食阿裏的殘羹,再比如金融業務,也是通過賬期建立而起。所以京東的崛起,更多的是抓住了市場爆發的機會。
對於京東的崛起除了能夠快速響應紅利趨勢,還有一點是其在物流方麵的體現,但現在看來,隨著消費需求逐漸多元化與非標化,消費體驗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區域性或者物流等單一指標的優劣已經逐漸被弱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天貓近期宣布啟動北京中心戰略,天貓超市聯動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推出“三公裏理想生活區”,為門店周邊3公裏範圍內的居民提供30分鍾-1小時極速達服務,京東一直以來憑借的物流優勢,基本上已經成為行業的最低標準。
另一方麵,其自營模式主導,迅速做大規模,在營收方麵有了更加美觀的數據,資本市場的高估也曾多次被分析機構提出質疑。但從毛利率及履約率可以看出,其營收規模並非真正的業績體現。
同時,在新零售變革的當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公認的趨勢,於是曾經宣稱要用電商幹掉傳統零售的京東也開始大力布局線下,從幫扶店到百萬便利店卻無不折戟沉沙,此前被媒體曝光京東幫扶店大麵積關門,而負責百萬便利店的新通路負責人也已離職,顯然,線下這門生意,京東目前來說尚未找到正確的邏輯。而阿裏在線下的布局顯得更加穩妥,天貓與蘇寧、銀泰、三江、百聯等戰略合作夥伴的合作也在快速推進,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回過頭來再看BAT三大互聯網巨頭,其之所以是巨頭,更多的是不可替代性,比如百度在搜索方麵,是人們觸網的主要入口,僅在搜索這一業務上,百度可以更加多元化的去擴張,同時比如大力布局的人工智能也是朝著成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目標,再來看騰訊,其社交鏈目前來說是更加不可替代的;再比如阿裏,開放的平台屬性,在電商業務淘寶,搭建起電商的基礎設施,天貓同樣是品牌方建立第二渠道的必選項,這樣的邏輯對於零售行業來說,就如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水電煤網一樣不可或缺,再比如其B端的雲計算生意,基本成為B端市場的基礎設施與標準,而京東依然停留在賺差價的經銷商思維中。
換個角度來看,BAT被稱為互聯網巨頭的真正邏輯是他們以開放的布局搭建的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並形成一定的標準,這恰恰是京東沒有的。京東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無疑也體現出這一點,其對行業的創造性是微乎其微的。尤其在技術上的投入是京東最大的軟肋,劉強東說京東要向技術轉型,但根據財報數據,其一年的技術投入遠不及一個季度的營銷投入,反觀阿裏,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等技術方麵的投入是逐年增長。
綜合來看,目前零售行業處於新一輪的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階段,而轉型意味著創造、尋求新的增長點,阿裏的業績增長帶動資本市場的爆發也是其新零售戰略落地見效的開始,京東能否如之前一樣及時抓住別人通過創造激發的流量紅利,現在看來充滿不確定性,當然可以確定的是現階段靠“撿”流量紅利的時代可能要過去了……
最後更新:2017-10-07 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