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25 返回首頁    go 京東網上商城


快遞與電商裂痕頻現 利益蹺蹺板是主因

TA的每日心情奮鬥
2016-4-15 09:16

簽到天數: 464 天

[LV.9]以壇為家II

店鋪京東POP賣家論壇威望1232 發消息

近日,重慶市物價局對六家快遞企業(圓通、申通、中通、匯通、韻達)展開調查,起因是這六家企業多次共同召開價格協調會議,統一提高了快遞收費標準。


事實上,此次重慶快遞企業聯合漲價的舉動並非孤例。


一直以來,電商與快遞如同犀牛與犀牛鳥一樣互相依賴,但是在電商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快遞的日子並沒有變得更美好。曾有網友戲言,“江浙滬包郵”是中國最嚴重的地域歧視,雖是戲言,卻也反映出網購和快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受競爭、成本等因素影響,快遞公司與電商平台之間出現利潤蹺蹺板問題,也因此,這對利益共同體越來越貌合神離,利益爭奪不可避免,裂痕隨之出現。


貌合神離的電商與快遞

不止是重慶,今年以來已經發生多起快遞公司聯合要求漲價的事件。


4月,廈門市快遞協會就曾經向當地電商企業發起《廈門市快遞市場價格自律公約》,統一確立寄件最低價格,試圖用公約的形式轉變該市快遞企業虧損的困境。但最終因涉嫌壟斷被當地有關部門叫停。


6月,湘潭市快遞行業協會成立。協會成立不久,當地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聯手將針對電商和散戶的快遞費用進行上調。隨後被該市物價局以涉嫌串通漲價叫停。


不難發現,“電商”是上述三起事件中快遞企業們的共同漲價目標,而事實上,在梳理近年來的公開報道後可以看出,盡管電商與快遞二者利益相關,但快遞公司與電商平台的矛盾一直不斷。


2009年,包括申通、中通、韻達在內的幾家民營快遞公司紛紛出台提價政策,漲價幅度訴求普遍在5%-20%左右。此舉被外界解讀為快遞公司達成漲價聯盟同時提價,而受之影響最大的被認為是每天產生300萬筆快遞單的淘寶網賣家。此番舉動最後以“漲價聯盟”瓦解告終。


2012年,出於一方麵擔心配送係統無法承受京東“雙十一”促銷的爆倉衝擊,另一方麵不希望涉嫌與京東“同業競爭”的考慮,申通快遞宣布停發京東商城第三方平台商戶到其分撥中心的快件,上演分手戲碼。


電商與快遞矛盾頻現的背後是二者的利益爭奪。


郵費價差成網店盈利增長點

盡管電商平台是快遞公司的重要業務來源,但在激烈的競爭下,快遞公司往往要使出低價殺手鐧,低價甚至零利潤給網店發貨才能保證業務量。


以中通為例,北京同城寄件官網提供的價格是一公斤以下12元,而在一些電商平台上,北京同城快遞費隻需6元,正常價格與網店特惠價相差一倍。一些快遞公司人員也坦言“給網店的價格確實非常低”。


與此同時,快遞公司的降價優惠卻成為一些賣家的盈利點。比如,不包郵情況下,普通快遞用戶所需的郵費一般為10至20元,而不少城市的普通快遞公司給淘寶網店的發貨價格僅為3-6元,這樣網店每成交一單,便可以輕鬆賺到4-17元,銷量大的網店每天要發幾百單,這部分收入很可觀。


對快遞公司而言,不打價格戰沒有業務,降價獲取來的業務又不能保證營收。在“不漲價等死,漲價先死”的現實下,快遞公司抱團取暖、聯合漲價的舉動也就自然而然發生了。


幹得多不一定掙得多

電商雖然給快遞提供了很多業務量,但是在促銷的時候,快遞幹得多卻不一定掙得多。每到電商平台的促銷日,快遞公司往往會出現爆倉現象,工作量加大,但是這種忙碌很難在收入上得到體現。


為了應對雙十一等電商平台的大型促銷活動,快遞公司需要提前招聘人手、增設倉庫應對,這些投入增加了快遞公司的運營成本。同時,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快遞公司往往會進行降價以招徠客戶。


增加投入與降低價格削弱了利潤空間,雖然“多銷”但是“利薄”,因此付出的勞動與得到的收入往往不成正比。


近年來,國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攬件價格並未出現大幅上漲,對快遞公司而言,電商一方麵輸送了大量業務,另一方麵卻又壓低了利潤。在大致穩定的利潤空間內,電商與快遞公司如蹺蹺板的兩頭,此高彼低。


而在電商平台積極自建物流的趨勢下,快遞公司能從電商平台分得的蛋糕也會越來越小,快遞公司和電商平台如何協調彼此關係,是二者都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


最後更新:2017-11-01 02:01:51

  上一篇:go 京東高管解讀財報 提升移動端轉化率
  下一篇:go 空調2014冷年銷售數據曝光:電商占比超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