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顛覆要共生 京東金融如何成為400多家銀行的盟友?
左圖為《吃魚的畢加索》;右圖為畢加索所作的魚
1962年的一天,一位西班牙的記者來到了畢加索的屋外想要采訪他。
這名記者透過窗戶,看到了正沉浸在吸食魚骨的畢加索,於是拍下了《吃魚的畢加索》這張著名的新聞圖片。
圖片上,畢加索用兩隻手拿著一幅魚刺幾近完整的魚骨架,瞪大眼睛聚精會神的吃著,極富衝擊力。
2017年11月6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將這張圖片放在了“JDD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的大屏幕上:當下金融科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衝擊,就如這張照片一樣震撼。
傳統銀行的產品鏈就像“魚”一樣,正在被金融科技切入和細分。如果商業銀行不反擊,沒有積極的動作,用不了多久,會不會變成畢加索手裏的“魚骨架”?
當然,畢加索還畫過一幅抽象的魚,這幅畫充滿生機、富有創新力。如果銀行積極反擊,擁抱金融科技會如何?
“在金融科技的攻擊下,我覺得銀行會迎擊、反擊、蛻變、創新,使自己變成一條新的魚,這條魚就會是畢加索新的魚。”朱民說。
銀行家眼中的“痛點”
金融科技的爆發,讓金融市場的秩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銀行不會消失,但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一定會改變。
在朱民看來,銀行業已有表外業務中,貸款、賬戶管理、存款、投資銀行、交易和資產管理這六大產品業務,都可以被金融科技企業蠶食。
從傳統商業銀行表內業務看,收益最多的是貸款,其次是賬戶管理,然後是存款和投資銀行。
“為什麼金融科技企業不能做貸款?為什麼金融科技企業不能做大公司的貸款?為什麼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做賬戶的管理和現金賬戶管理?為什麼金融科技企業不能做存款?”他提出了這一連串值得深思的問題。
從已有的技術表明,金融科技都可以在這些領域裏做,而且可以做的很好。所以金融科技企業向表內業務的蠶食和進攻,可能是個時間問題。
更大的挑戰,是銀行的經營管理和組織架構的理念。
圖為“JDD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銀行家討論圓桌
在這次JDD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上,眾多銀行家與金融科技高管一道,直擊銀行當前的發展痛點,也探討了銀行不斷開放合作擁抱金融科技帶來的變化。
“這幾年銀行業麵臨的問題主要是兩類:一種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第二種是尋找新的場景。”中國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認為。
從客戶來看,隨著移動互聯、AI等技術的發展,一些銀行的客戶重心已經在轉向85後、90後,意味著產品也會有新的變化。
場景的痛點毋庸多言。銀行曾經探索自己做電商場景,然而發展這麼多年效果不一。
上海銀行副行長胡德斌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對於科技的運用和大數據的積累,最重要的痛處是缺乏一個頻繁和客戶接觸的場景。”
對於眾多中小銀行而言,所麵臨的挑戰是如何獲取更多的客戶,如何提升自己的產品創新能力和業務經營管理能力。
隻有通過場景才能帶來數據,通過數據才能產生價值,通過算法才能進一步聚焦客戶營銷、風險管控以及提升運營效率。
如何解決銀行場景痛點?楊兵兵建議,銀行要挖掘自身原有的場景。
胡德斌則表示,銀行要做好內生能力的提升,建設共生共贏的生態圈,在獲得更多客戶的同時獲得更多數據來支撐業務發展。
如何“共生”
2017年以來,四大行與BATJ為代表的科技巨頭開啟戰略合作,也在證明銀行與金融科技的邊界正在打破。
“這些合作揭示了一個規律,從經濟金融領域印證了德國生物學家德貝裏提出的‘共生理論’(1879)。”江蘇銀行行長季明在此次大會上表示。
銀行具有三大優勢,如擁有龐大高質量的數據、長期風險管理能力和廣泛客戶基礎的信用,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則是服務簡單快捷、應用場景豐富、批量業務及信息收集處理優勢明顯,這種合作不是同質的疊加,而是優勢的互補。
金融科技之於金融的魅力,數據最具說服力。胡德斌給出的一組數據正好說明了金融科技能夠給銀行帶來多大甜頭。
上海銀行成立22年,通過傳統櫃麵獲得的個人客戶大概是一千多萬,而通過三年直銷銀行的發展所獲得的客戶已經達到一千多萬。
圖為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
再以京東金融為例,成立之初就基於AI,以技術為核心,也是較早提出技術輸出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與京東金融合作的銀行已經超過400家。
京東金融風控體係通過利用深度學習、圖計算、生物探針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無人工審核授信和放款,壞賬率和資損水平低於行業平均值50%以上;京東金融幫助銀行在信貸審核上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了70%以上。
未來金融科技能夠顛覆重構金融嗎?上述的銀行家都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未來銀行的智慧化建設之路應引入互聯網大數據基因。”
江蘇銀行行長季明認為,金融科技給銀行帶來的變化會體現在,未來銀行與人、企業的交互更加自然、自動;銀行的產品會更加標準化,簡單化;銀行的界麵將更加生活化,場景化。
“銀行和金融科技的合作能夠持續下去,我想兩句話:開放不壟斷,跨界不越界。”楊兵兵在展望銀行與金融科技開放合作時表示。“獨占不可長久,共贏才是常態“,胡德斌如是表示。
全球首個FaaS金融雲
在這場大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對京東金融的定位被刷屏,“京東金融並不想顛覆誰,並不想幹掉誰,而是大家的盟友”,“我們一輩子,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帝國,不會成為一個控製全球或者行業的公司。”
也是在這場大會上,京東金融再次搞了個大事情,發布了金融雲。
金融雲平台並不是一個新鮮玩意,京東金融的金融雲與眾不同之處是:這是全球首個提供FaaS的企業服務雲平台。
圖為京東金融雲架構
為什麼是“全球首個”?京東金融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表示,當前市場上雲服務商很多,以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台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三大類型為主。
京東金融雲在提供公有雲、私有雲的基礎上還推出了獨有的FaaS(金融科技即服務)服務。FaaS的服務內容基本上囊括諸多金融業務,包括財富管理、智能支付、智能風控、智能營銷、智能投顧、ABS雲、保險定價等。
銀行有找客戶的痛點?不用擔心,京東金融雲有智能營銷產品“京東來客”,金融機構可依托京東來客底層真實有效的數據,實現精準營銷。
銀行場景痛點如何解決?京東還有豐富的場景,從互聯網到零售、物流、支付,再從校園到城市、農村,如此豐富的場景給京東金融做業務的創新和嚐試提供了無數的機會和可能性。
成立四年,京東金融已經服務了3.6億個人用戶,超過8百萬線上、線下商戶,交易規模累計增長了24倍,並成為全球金融科技裏麵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
京東金融推出的ABS雲,使得融資企業的門檻大大降低,傳統方式每單最低8億起,京東金融可以2億起;融資成本也降低了1~3個百分點;資產證券化中介機構的服務效率、管理效率提升至少20倍。
這些案例數據,都說明京東金融已經儲備了足夠的能量,為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創新合作。
銀行與金融科技的進一步平等共生與開放擁抱,未來大家談論的可能不再是畢加索嘴裏的“魚骨架”,亦不是畢加索畫裏的“抽象魚”,而是可以迅勐遊動、良性互動金融生態圈裏的活魚。
最後更新:2017-11-08 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