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不做顛覆者,重量級專家分享精華匯總!
“京東金融的定位不是顛覆者,不想幹掉任何人,而是各位的盟友和合作夥伴。”
在11月6日的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這樣來定義旗下的京東金融。他坦言,以前總想顛覆這個顛覆那個,隨著思考越來越深入,他們逐漸意識到,隻有搭建一個龐大的生態係統,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做電商起家的劉強東,正在對技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我從來對技術抱有積極的心態。”他表示,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JDD)將成為京東集團規格最高的大會,並希望辦成全球有影響力的技術大會。
在此次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金融還計劃推出京東金融雲,定位為“全球首個提供FaaS(Fintech as a Service)的企業服務雲平台”。
錯過支付,把握AI
劉強東曾經表示,“我們京東內部有一個“隻做第一”的文化,太小的業務我從來不碰。對於京東來講,任何業務都必須是千億以上的,沒有千億以上我們從來不碰。金融我們一定把它做成非常龐大的金融集團。京東整體還是求穩的,金融是一個收益和風險永遠並存的一個業務。對於未來來講,我給金融集團提的要求,還是希望它能夠把風控各方麵做的更穩一點,寧願速度慢一點。”
他坦承京東的支付業務比阿裏晚了十年,“這10年的時間,我錯過的就是支付,京東的支付沒有變成老百姓用的最多的支付工具。”但他認為“支付業務是金融業務很小的一部分,支付能給消費者帶來一個便利,但是不會成為一個有千億利潤的業務,畢竟是基礎業務。”
不可否認的是,支付是京東的基礎,也是京東金融的誕生根本。
京東金融選擇AI作為主攻方向的原因以及京東金融舉辦JDD大會和大賽的初衷,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已經講的非常清楚:“金融和數據天生就連接在一起,人工智能加快普惠金融的到來。數據和場景是人工智能的前提,京東金融在數據和場景方麵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願意以開放的心態把數據和場景連接起來並提供給大家。”
京東金融發力大數據與金融雲
目前,京東已經形成了鮮明的ABC技術發展戰略。在人工智能(AI)領域,京東憑借精準的數據積累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成為人工智能最深入廣泛的應用者和推動者。從自營起步的京東已經擁有全行業價值鏈最長、最優質的大數據(Big Data),並發展出了堅實的數據基礎和豐富的大數據挖掘應用能力。京東是中國電商領域較早使用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企業之一,也是使用雲計算最徹底的企業。
與會嘉賓認為,JDD上的專業探討,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未來發展和應用指明了方向,JDD作為中國公司舉辦的又一世界級TOP峰會,將成為京東ABC技術發展戰略對外合作賦能的重要平台。
JDD大會嘉賓核心觀點
1.【人工智能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思考方式】
人工智能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思考方式。人工智能能夠給人類帶來的不會是災難,而是會讓我們世界變得更美好,家庭變得更美好,讓我們的街道變得更加的美好,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的美好,我們讓更多的人從事繁重的,危險的,甚至是對身體有傷害的工作,轉變為對身體沒有傷害的,輕鬆的工作。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劉強東
2.【劉強東用自己的方式定義了時代】
劉強東用他自己的方式定義了時代。第一,機遇隻能此時抓住,如果此時抓不住,機遇不再來;第二,這是一個包容、共享、共贏發展的時代;第三,科學技術賦能的時代、科學技術增效的時代;第四,所有科學技術的應用都要有基本的標準,不能以犧牲人文關懷為代價。
——複旦大學教授 蔣昌建
3.【人工智能要想挑戰人類智能路還很長】
邏輯能力、語言能力、空間能力、感知能力、音樂感知的能力、肢體的控製能力、人際關係的能力、自然探索的能力,還有圖像、圖形的感知能力,這九個智能能力中,人工智能在這九個方麵隻有三個做的還可以,有六個方麵還相當的遠,所以我們說現在的人工智能要想挑戰人類智能,路還很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高文
4.【金融領域是技術革新和商業應用最契合的領域之一】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革新等技術的發展,正在與各行各業的實體經濟的融合產生美妙的“化學反應”。金融領域,成為技術革新和商業應用方向最契合的領域之一。他是一個閉環路徑很短、溝通高頻以及產生複合效應的領域,比如和用戶溝通的場景、金融安全、活體識別、行為識別、風險分析、運營方麵、投顧方麵等,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量提高效益。
——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IJCAI)理事會主席
楊強
5.【托馬斯·桑德霍姆:人工智能不光是深度學習】
人工智能不光是深度學習,還有一些重要的部分和領域,現在有一些新的技術和領域,我們叫做戰略性邏輯,它是我們戰略博弈的一部分。AI能夠改善人們的戰略邏輯,而人的戰略思維能夠決策產品和組合優化,最終影響市場的發展。
——德撲AI之父 托馬斯·桑德霍姆
6.【人工智能是21世紀最偉大的革命】
人工智能是21世紀最偉大的革命,不僅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革命,也是生命誕生以來最偉大的革命。人工智能時代,不僅在宇宙範圍內帶來極大影響,生命第一次離開地球在宇宙散播,還將在社會、經濟和文化方麵帶來權威的轉移,即從人類轉向算法。
——《人類簡史》作者 尤瓦爾·赫拉利
7.【如果傳統銀行沒有積極改變,將會變成像畢加索的魚一樣】
在金融科技的衝擊下,傳統銀行的魚,將被垂直細分的金融機構蠶食和分割。如果傳統銀行沒有積極改變,將會變成像畢加索的魚一樣。如果銀行蛻變、創新,使自己變成一條畢加索的新的魚。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朱民
8.【所有的創業就是商業運營管理】
新的時代,在整個創業裏麵,無論是AI、AR、VR、ITMI,移動、互聯網+,其實創業的規律都是一樣的,這裏不分任何行業跟任何技術,隻有最具有共性。這個創業,也沒有AI創業的概念,也沒有AR、VR的概念,所有的創業就是商業運營管理。
——真格基金創始 徐小平
9.【前瞻性選擇是建設智慧銀行的必由之路】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運用方麵誰有活力,誰有創新能力,誰能抓住機遇,才會在合作競爭中率先獲得成功,這是新的經濟金融生態環境下銀行家跳出狹義銀行觀的前瞻性選擇,是一種新的格局,也是建設智慧銀行的必由之路。
——江蘇銀行行長 季明
10.【AI的機會在和傳統行業的結合】
AI的機會其實不在傳統的IT行業,而是在和傳統行業的結合,也就是說我們把AI加上交通、規劃、金融等爆發的力量比傳統互聯網行業裏麵發揮的作用會更加的龐大。AI和金融結合的關鍵是如何把一手信息進行有效的融合,這是在商業裏麵通過的一個製高點,而這裏麵需要大數據的融合技術,其實這個技術比較欠缺。
——微軟亞洲研究院城市計算領域負責人 鄭宇
11.【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理解方麵有很多的機會】
未來,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理解方麵有很多的機會,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如何把結構化的知識和非結構化的內容結合起來。即,如何把現實中海量數據,以及包括人在上麵的行為數據和知識體係結合起來,讓互相之間能夠促進,讓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知識能夠進行一個很好的結合。
——IBM中國研究院研究總監 蘇中
12.【語意領域和語音的領域會越來越成熟】
未來幾年語意領域和語音的領域會越來越成熟,一是因為市場上圖像人才數量充分,二是在圖像和語音領域很難建立數據壁壘,沒有私有數據,大家都是一些共性或者是少量的個性化的數據。這樣的話,國家層麵說可以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語音庫,這個庫可以支持所有的圖像和語音的公司。
——360集團副總裁 顏水成
13.【貸後管理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工作】
貸後管理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工作,如何去預測一個拿了貸款的企業會不會出狀況,這是全世界銀行都是關心的問題。此外,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金融產品,也已經實現了幫助各大投行監測交易員操作市場的過程,進而確保了對交易員可能在操作市場過程中謀取私利的人為因素風險的有效管控。
——Graphen CEO 林清詠
14.【看好無界零售】
我個人還是蠻看好無界零售的。從技術的角度來講,無界零售在支付環節一定會存在著誤差,有誤識別的情況。但是從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角度來講,應該關注如何去容忍這個誤差,以及這個誤差會帶來多少的損失。
——中科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山世光
15.【 AI對零售的改變正在發生】
AI對零售的改變現在正在發生,將來有很多的空間可以去做,不光是線上,也有線下,線下對門店的改造,用各種各樣的去改造,線上線下結合,這是一個非常有發展空間的領域,也是我們大力探索的方向。
——京東集團副總裁、AI平台及研究部負責人
周伯文
16.【關文傑:你知道不改變一定不好,那你就一定要改變】
從更深的層次來看,銀行的痛點有兩方麵,一方麵是能不能拿出符合市場需求,符合客戶要求的相應產品或者服務。第二個方麵,銀行的痛點在於自身。雖然你並不知道改變的結果是好是壞,但是你知道不改變一定不好,那你就一定要改變。
——華夏銀行副行長 關文傑
17.【衡量技術關鍵標準是對效率和成本的影響】
如果一個技術能夠降低成本或者提升效率,那麼這個技術在這個行業裏麵就是有價值的。不管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在風險控製、反欺詐、反洗錢等方麵,或者從效率上、準確性上能帶來非常大的變化。所以,我們特別希望這些新技術和我們的業務相結合,更加能夠有效地提高銀行的運營效率以及對客戶服務的效率。
——上海銀行副行長 胡德斌
18.【銀行跟科技是完全互補的】
如果把大家各自的優勢結合在一起,是可以比較好的提升銀行對客戶經營的能力。既然現在的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已經把傳統的銀行產品分割成產業鏈,何不把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做得更好吃一點,做得更精美一點,從而做出更好的價錢。所以我想銀行和金融科技的合作的前景無限。
——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 王衛東
19.【開放不壟斷,跨界不越界】
開放不壟斷,就是我們應該真正從內心有一種開放的心態,促使共同合建一個更大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更精致的服務。無論是銀行還是科技,在思維上都可以跨界地思考,但我們有各自牌照所約定的營業範圍、服務對象、營收結構。
——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 楊兵兵
20.【科技和傳統的銀行合作有很多機會】
我們在新技術的應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麵的應用過程中,和互聯網公司、國外的IT公司進行合作。讓行裏的其他部門看到了這件事是做得通的,是行得通的,是能夠成功的。科技跟我們這些傳統的銀行合作還是有很多的機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工程師 徐朝輝
21.【與金融機構深度連接,形成利益共同體】
我們想要做的就是服務傳統金融機構,我們希望能夠和我們的金融機構做一個深度的連接,形成利益共同體,把我們兩方的能力進行互補。我們不是賣你一台發動機,我們是要跟你一起來造一台車,一台很漂亮的馬力強勁的車,這樣我們可以乘著它一起把這個行業帶的更遠。
——京東金融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 曹鵬
22.【大數據並不等於信用】
如何平衡好的數據孤島和數據濫用的關係,是未來大數據製度化的一個重要問題。金融是一個經營信用和風險的領域。大數據並不等於信用,所以如何在大數據中通過應用這種能力來讓大數據在輔助風控和營銷上真正發揮作用,這一點上也是企業需要關注的。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 陸書春
23.【大數據是一種生產力,也是一種思維的方式】
大數據是一種生產力,也是一種思維的方式。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銀行現在的一個變化是銀行的決策也要用到大數據,從操作,管理,決策,都被大數據所影響. 如何把大數據發展起來?我覺得就要用起來,從小的地方開始突破,直到思路逐步明確,最後去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黨委書記 王永紅
24.【新的科技會帶來新的體驗,新的體驗又會帶來新的數據】
每一次當我們以為沒有進步空間了,科技的變化都會產生新的變化。比如說AI,以前我們推進係統,很少用AI在裏麵的,而現在的推薦係統裏有非常多的人工智能。所以說新的科技會帶來新的體驗,新的體驗又會帶來新的數據,這裏麵的數據是增量的,不是存量的。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專家合夥人 車品覺
25.【金融科技影響力取決於解決金融的問題】
金融科技未來的影響有多大,關鍵取決於金融科技對解決當前金融麵臨的問題有多大的關注。第一個,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能不能讓廣義上信貸的單位成本下降?第二個, 金融科技的發展,到底是幫助現在的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大,還是真的能夠增加金融行業的競爭來引進市場的激勵約束?第三個, 金融科技的發展,是不是能夠真正的改變金融機構?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彭文生
26.【十年之後應該是金融驅動數據】
現在是數據驅動金融,十年之後應該是金融驅動數據。作為一個金融機構來看,他們碰到了一個新問題,這些新數據類型產生之後,這些數據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我有沒有能力去管理和利用它,去變現它,我覺得這是現在的金融科技實際上在致力解決的問題之一。
——TalkingDat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崔曉波
27.【 科技公司基本上在初期都沒有數據優勢可言】
因為科技公司基本上在初期都沒有數據優勢可言,如果強調這個數據優勢的話,就沒有科技創新公司什麼事了。但是我們想強調的是什麼呢?如何利用對方有的內部數據,跟創業公司能夠獲得的外部數據,如何把數據回饋到決策流程中去,總體上銀行,傳統金融機構在這一塊的能力都是不如這些科技公司的。
——線性資本創始合夥人 王淮
28.【人工智能會重構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
以反欺詐為例,業務人員現在能製訂一千多條的業務規則,能夠覆蓋主流的欺詐場景。但如果換一個方式去讓機器做這件事,能寫出25億條反欺詐的規則。這最後會重構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未來我們會花主要的精力在金融機構的戰略製定,而不是做大量的策略的製定,這些事情未來都是計算機會做得比人更好的。
——第四範式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戴文淵
最後更新:2017-11-08 0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