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重組完成交割,獨立門戶拚殺金融行業技術輸出的戰場
雷鋒網AI金融評論獲得消息稱,2017年8月14日晚間,京東集團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業績。除了京東集團的業績情況,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財報還公布,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重組已完成交割,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
京東金融方麵稱,由於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先生同時擁有京東集團和京東金融的控製權,所以京東金融的分拆為同一控製下企業之間的交易,與此交易相關的142億元人民幣(約21億美元)收益記錄在京東集團2017年第二季度財務報表的權益科目中的資本公積。
據介紹,該收益為京東集團應收取的稅後淨現金對價與京東集團持有的金融集團的股權賬麵價值的差額。京東金融曆史期間的財務數據在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中已列示為終止經營。
四年磨一劍
京東金融集團於2013年10月開始獨立運營。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道,2016年11月15日,京東集團公布2016年第三財季財務報表,通過財報,京東宣布將出售京東金融的全部股份,以謀求將京東金融轉型為隻有中國投資者作為股東的企業,以便在中國開展某些需要政府許可的金融服務業務,並更好地利用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
目前,京東金融已經擁有第三方支付、小貸、保理、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等金融業務的牌照。如果想要繼續擴大業務邊界,仍然需要在不確定性的市場監管條件下,謀求更多的如民營銀行、消費金融等金融牌照。
公開消息顯示,京東金融的七大業務板塊之中,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業務,均在一定程度上受限於融資製約,在企業剛成立的前兩年,基本依靠京東集團進行資金支持,但到了2016年,其風控和技術實力足夠支撐ABS的發行,白條ABS和保理ABS均成功登錄交易所,資金成本已經降低至非持牌機構融資的最低程度。此外,京東金融還在消費信貸領域實現了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對接,緩解了資金壓力的同時,還驗證了自己的風控能力,為今後逐步擴大風控能力輸出奠定了基礎。
據市場機構普遍表示,京東謀求京東金融在股份身份上的完全內資化的舉措,是京東在當前中國金融體係重監管條件下的主動出擊的一步棋,主要是為其孵化出來的京東金融掃清未來發展可能遇到的一切政策障礙。
如今,經曆一段時間技術儲備和錘煉後,京東金融劍指更廣闊的金融科技市場,以期向金融業輸出自身技術,直接廝殺於這個巨大而競爭激烈的techfin市場。根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獲得的消息顯示,京東金融方麵稱,京東金融重組完成交割,意味著走出京東、服務金融行業的戰略全麵落地。
布局消費金融與底層技術輸出
消費金融業務同比增長近200%
2017年1月,中國銀聯與京東金融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京東金融旗下支付公司網銀在線將成為銀聯的收單成員機構,可以開展銀行卡的線上線下收單業務。而今年9月,京東金融就推出白條閃付,與銀行、銀聯合作,開展NFC支付業務,意圖搶占線下消費支付場景。
通過銀聯通道,開通閃付功能的京東金融的“白條”相當於實現了虛擬信用卡的業務,可以迅速完成線下消費場景的布局。屆時,京東金融可利用“白條閃付”,通過線下支付、收單等渠道盡快把業務建立起來。
我們知道,在銀聯與京東金融合作的背後,站著的是16家商業銀行。合作方中,作為最重要的融資體,商業銀行還可幫助京東金融在證券投資、理財銷售、信貸領域建立起業務。按照發布會當天的表態,雙方的合作領域包括銀行卡服務、大數據風控(征信與反欺詐)、海外支付、聯名卡、銀行助貸等8個領域,直指消費金融領域。
據了解,截至7月底,京東金融累計服務超過1.5億個人用戶和50萬家企業用戶。其中,京東金融消費金融業務在2017年收入取得了近200%的同比增長;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京東體係外客戶營收增長超過300%;支付業務的外部活躍商戶數實現增長40倍;結構金融業務累計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達450億元,包括京東體係內的消費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資產,以及京東體係外企業的消費金融類資產。
走出京東,賦能金融行業
2016年9月,京東金融為更快的落地金融科技戰略,加快實現金融科技能力輸出,專門設立金融科技事業部。據介紹,金融科技事業部將京東金融的核心產品能力對外輸出,以數據為基礎,用技術幫助金融行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2017年4月,京東金融宣布推出麵向金融機構的自運營平台——“京東行家”。通過“京東行家”的免費服務,金融機構能夠快速實現“移動官網”的建立和自運營,從簽約、審核到入駐上線2小時內即可完成。
京東金融財富管理業務負責人周宇航表示,京東金融本身並不做投資管理,不與基金公司“搶生意”;而是以開放和中立的姿態服務,向金融機構輸送京東金融的數據能力和金融科技能力,包括基於自身平台研發、運營及大數據的資源,提供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服務,向入駐機構輸出包括運營服務、用戶資源及流量分發、大數據及研發支持等三大方麵服務,以金融科技破局基金業“貨架式銷售”,賦能基金公司搭上金融科技的時代列車。
不過,金融科技輸出這個市場,競爭也不是一般的激烈。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也報道過,無論是一些銀行係科技子公司,或者互聯網科技巨頭,都通過金融雲服務等方式來為金融機構提供前沿的技術解決方案服務,賦能金融機構直麵科技時代的競爭。那麼,正式脫胎於京東集團的京東金融,將會在這個市場有怎樣的表現呢?
最後更新:2017-08-19 23: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