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35 返回首页    go 英雄联盟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A股可能重蹈往昔“覆辙”

中国联通的大手笔“混改”并没有在A股产生有持续性的“做多”盛况。

另一方面,正如很多投资人看到的,A股自7月17日以来既有创业板的月度行情,也有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周期股行情,但如下图所示,市场总市值还没没有对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区间实现有效突破。

在8月16日《中国股票果然“罕见出现‘火热夏天’”?数据其实有些冷》一文中,博览研究员指出,“总体而言,股灾后的两年里,沪深两市的总市值总体处于一个市值矩形区间的下方。股灾后首轮反弹时的市值高点,和‘熔断行情’前的市值高点,分别构成了这一市值矩形的上下点。虽然不可否认,自‘熔断行情’之后,沪深两市总市值呈现上升,但上述市值矩形区间至今一直无法有效突破,这充分说明,A股总体是一个弱市修复(或者说‘恢复元气’)的态势。”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

博览研究员认为,根据A股运行的历史经验,除资金面的存量博弈特征外,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市场不清楚监管层后续的基本政策意图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监管层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给市场以明确指引,在当前总市值图形已出现类似于今年4月7日之前走势的情况下,A股可能重蹈往昔覆辙。

为什么这么说的?

如下两图所示,上证综指与总市值的运行有着同步性,而当两者在几次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时,可以看到,监管环境都在同期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说明,以任何时点为起点,监管层后续的基本政策意图以及市场对这一意图的理解,对A股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一 上证指数一些阶段出现方向性变化时,都出现了政策环境的变化

图二 上证指数与总市值指数有着同步性,即总市值指数也受政策环境的因素

除此之外,下图的6个圈标出的是自股灾发生以来总市值指数出现方向性改变的6个结点。这其中,有些时候如前所述,监管环境发生了变化。有些时候没有,这说明,影响A股运行的,还有资金总量的因素。而从总市值指数在2年多来一直没有有效突破相关区间这一点来看,市场的“存量资金博弈”特征至今没有改变。换言之,外部资金在过去2年多是时间内并没有向A股实现净流入。而众所周知,外部资金是否流入A股,政策环境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图三 自股灾发生以来总市值指数出现方向性改变的6个结点凸显市场“存量博弈”的特点

具体说当下的政策环境。

“425讲话”后,金融监管从“监管竞赛”转为“监管协调”,此后,证监会负责人在6月份的讲话中,要求券商不仅仅要做好IPO工作,还要在通过并购重组服务国企改革方面多做一些成绩。7月中旬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业的三项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根据上述一系列政策,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提出:长线资金可以准备入市。基本原因在于,我们认为A股政策环境正在向有利于形成一轮中长期上涨行情的方向发展。最近,证监会在官网上连发三文,指出为“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为稳定市场所采取的临时性政策措施已全部退出。”。不久,深交所发文提出停复牌是资本市场正常的行为,不能“一刀切”的“谈‘停’变色”。

在上述结论和官方表态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A股下半年将更多的按市场的自身规律来运行,且部分领域的舆论环境正向遵守市场的方向转变。

但是,博览研究员注意到,目前,监管层不同机构间的表态,仍存在着让市场难以理解监管层下一步监管意图的情况。

以22日最新的消息为例,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上交所在服务实体经济倡导价值投资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包手严查异常交易,对各炒作帐户及时采取书面警示、暂停当日交易、限制交易等措施。今年以来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抑制了雄安新区、周期性商品价格上涨等概念炒作进一步发酵,市场非理性追涨杀跌有所降温。

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倡导价值投资,抑制非理性炒作是对的。但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无法做到杜绝炒作。这实质上涉及到的是这样一个问题——监管层如何处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与有形之手的边界,这两者的关系问题。

进一步结合上交所相关负责人的讲话来说,上述关系问题,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与“抑制非理性炒作”这两者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目的与方法的关系问题。

理论上来说,为了达成目的而倡导一种方法,这种逻辑没有错。但如果发展成将方法变成了所追求的目的,就会出现本末倒置以及方向混乱的结果。

以最近这次在中国联通混合方案上,发生的关于“个案处理”一事的议论来说。2017年2月版再融资新政,有实质特定阶段特定监管目的的正确性。但市场中一些观点强调的是,“一刀切”式的在融资规模、定价方式以及时间间隔做安排,没有完全考虑到企业真实发展的需求,从而没有达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的。虽然联通一事以“个案处理”的方式了结,但此前因融资融资规模、定价方式被否或主动撤消再融方案,且再融动机确为实实在在发展企业经营的上市公司,当然会有一些想法。

回到“抑制非理性炒作”一事。从逻辑上说,“防控金融风险”是最终的目的,“抑制非理性炒作”是方法。实现这一方法的方法,是相关负责人提到的相关措施。然而,何谓“非理性炒作”呢?事实上,既没有明确的相关理论,监管层在具体的监管中,也没有对“非理性炒作”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看到如下情况:

1、一支A股股票在几个月内股价上涨一倍,美股中上市的国内同行用了2年才上涨一倍。同期,A股在股灾后恢复元气,而美国股市主要股指则不断创新高。这种情况下,是否意味着A股这支股票“非理性炒作”呢?但恰恰是这支股票,却被媒体作为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所说的“漂亮50”中的一员。

2、回顾A股20多年的发展,如一些观点所说,暴涨时监管层出手打压,暴跌时监管层出手“救市”。何为“暴涨”,保为“暴跌”,看似很明确,但实际上也没有一个让市场明确知晓的标准。

3、在个股上也有类似,一段时间,股票连涨3个涨停板,就会收到问询函。但过了一段时间,刚完成资产重组的国企改革标的,股票连涨5个涨停板,才收到问询函。

不论再融资新规,还是问询式监管,无不是后股灾时期新增的政策提施。如今,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强调相关举措取得好的效果,市场不禁要想,这是否意味着前述证监会发文所称的“临时性政策措施已全部退出”一事又有反复吗?由此,市场焉对监管层意图不产生模糊认识的情况?

这样一来,监管层向A股引资的意图难以获得市场方面的积极回应,甚至走势有可能重蹈往昔覆辙。或许有人说,4月份市场回调的原因是监管协调的问题。但请注意,上图有明确显示,存量资金博弈环境下,市场自身是有顶的。加上当前市场对政策走向出现上述疑惑,只能说回调的可能性更大了。

最后更新:2017-10-07 22:43:28

  上一篇:go A股能迎来金九银十行情吗?
  下一篇:go 股票小知识:下跌盘口识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