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8 返回首頁    go 英雄聯盟


港股不買賬A股求溫暖 東鵬控股劉濤代言IPO結局未必美麗

陶瓷行業發展放緩、產能過剩嚴重、房地產調控加劇、環保政策加碼等因素,均為該行業帶來不利影響,且該公司自身綜合毛利率處於下滑趨勢

文 | 《投資時報》實習記者 趙春燕

主營瓷磚和潔具產品的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曝光度陡然提高。當然,這本就是他們的“陽謀”。

一則,東鵬瓷磚·潔具品牌的燈箱廣告入駐北京地鐵站,開始為一個多月以後的“雙十一”預熱,其品牌代言人劉濤身著一襲紅衣,默默地凝視著麵前洶湧而過的人群,笑容甜美。二則,該公司成為某衛視一檔明星戶外真人秀的唯一讚助商。據悉,“男神”吳彥祖將在此節目中完成其綜藝處子秀。

品牌推廣不遺餘力的背後,有著十分明確的算計。據悉,該公司近期向證監會正式遞交了首發上市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東鵬控股此次擬在深交所發行不超過1.5億新股,擬募集資金高達20.09億元。所募資金未來將投資於年產315萬平方米新型環保生態石板材改造、擴建4條陶瓷生產線以及澧縣新鵬陶瓷有限公司二期擴建等項目。其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對資本市場來講,東鵬控股並非新人一個。該公司曾於2013年11月在香港主板上市,但僅兩年半之後的2016年6月22日,其完成了私有化並退市。又過一年時間,東鵬控股即向A股發起衝擊,節奏之快令人咂舌。

回溯東鵬控股以往在港股市場的上市經曆和表現,《投資時報》記者發現,該公司彼時上市過程其實頗為坎坷,且因陶瓷行業被外界打上“高汙染、高耗能、高排放”印記,上市後也未得到港股投資者的持續關注和追捧。

事實上,東鵬控股確實正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主營的陶瓷行業發展放緩,同時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公司的綜合毛利率也處於下滑趨勢,且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更糟糕的是,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收緊,特別是近期國內八個城市同步推出相關限售政策,相關房地產股票整體大跌,這亦給該公司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還有一項“原罪”也令人頭疼,那就是陶瓷行業曆來歸屬重汙染行業。今年8月,中國環保部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環保政策。

對東鵬控股來說,借助跨界營銷提升知名度固然會取得一定成效,回歸A股主板上市顯然也是“蓄謀已久”,不過說到前路,卻著實未必如他們的產品般色彩斑斕,平整無瑕。

陶瓷行業發展放緩

中國陶瓷行業素來有“上市難”的魔咒,東鵬控股對此心知肚明。

據悉,2003年東鵬控股即已籌備上市,然後幾次提上議程卻始終黯然收兵。直至2013年11月,曆時10年該公司終於在香港掛牌上市,並成為內地首家登陸港股的陶瓷企業。

不過招股過程堪稱一波三折。在上市之前,東鵬遭遇首次招股認購不足,最終被迫削減近三成認股價,降低至每股2.94港元才闖關成功。

上市後的東鵬控股仍然沒逃過“上市即下坡”的另一個行業魔咒。回顧上市期間東鵬控股的股價,大部分在2.50港元至4.65港元之間浮動。上市不到三年,東鵬控股最終以每股4.48港元回購股份私有化退市。

東鵬控股原總裁蔡初陽曾向媒體證實,退市“主要是在香港市場估值偏低”。分析人士認為,陶瓷行業向來給人以“高汙染、高耗能、高排放”的印象,作為一個產能過剩典型的“夕陽行業”,在香港市場顯然不能被投資者受落。

而此次,東鵬控股轉戰A股,是否會有不同結局?

《投資時報》記者通過對大量擬上市公司進行分析後發現,證監會發審部門對陶瓷企業的態度相當審慎。今年6月佛山陶瓷企業蒙娜麗莎在IPO路上排隊一年之後終獲證監會反饋,而後者從規範性、信息披露、財務會計等方麵提出多達34個問題,要求公司逐項落實並回複。

至於佛山另一家陶瓷企業歐神諾在今年7月19日被上市公司帝王潔具並購,然而這一大動作並沒有對帝王潔具的股價產生正向刺激,20日帝王潔具複牌後股價短暫衝高後回落,股價依舊延續之前下行方向。

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陶瓷企業並不容易被資本看好。悅心健康早在2007年8月23日於中小板上市,2013年曾因業績兩年持續虧損被*ST,2015年股災後股價一蹶不振,如今轉型大健康產業也並沒有扭轉股價的頹勢。

專業人士稱,產生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建築陶瓷發展遇瓶頸。2016年,中國陶瓷磚總產量為102.65億元,同比增長僅0.8%。

據中泰證券9月份的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陶瓷磚行業目前的產能利用率不足75%。伴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加緊,陶瓷磚的需求量將進一步收縮,或將加劇該行業產能過剩情況。

而今年環保督查風暴還在加碼。今年8月,中國環保部發布了據稱有史以來最嚴厲的環保政策,“淘汰落後產能”,並且將“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進一步提高”。若照此實施,東鵬控股勢必要追加環保投入,這將導致其經營成本提高,並可能對該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公司綜合毛利率下滑

東鵬控股成立於1972年,為整體家居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為瓷磚和潔具,均歸屬建築衛生陶瓷行業。

2014年至2016年及2017年一季度(下稱“報告期內”),東鵬控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9.14億元、41.34億元、52.26億元和8.81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6.05億元、6.71億元、8.21億元和0.91億元。

雖然營收和淨利潤均保持增長的態勢,但其綜合毛利率自2016年開始已呈下降趨勢。翻看該公司招股書《投資時報》記者發現,報告期內東鵬控股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77%、38.87%、36.56%和33.40%,瓷磚和潔具兩個主要業務線毛利率均出現下滑。

其中,營收占比超過八成的瓷磚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0.74%、41.13%、38.94%、35.88%,萎縮態勢顯著。據該公司招股書披露,自2016年開始,競爭逐漸激烈,相關產品價格及毛利率均有下降,這已經是一個行業趨勢。而潔具業務在報告期的毛利率也僅分別為27.11%、24.69%、21.22%、20.49%,且在整體營收中的占比有增加趨勢。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IPO募集資金中,超過45%的金額將用於潔具業務,以提升潔具產能規模。如果未來潔具業務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進一步擴大,東鵬控股的綜合毛利率會被進一步稀釋。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要麵對成本控製上的風險。東鵬控股於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成本結構中原材料成本平均比重超過30%,能源成本平均比重超過20%,若未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升而公司不能將相關成本及時向下遊轉移,盈利水平將麵臨顯著下降的風險。”

銷售費用率高於同行業

隨著建築衛生陶瓷行業競爭加劇,東鵬控股銷售費用水漲船高,其銷售費用率明顯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東鵬控股銷售費用分別為5.06億元、6.20億元、7.08億元和1.37億元,同期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2.92%、15.00%、13.54%和15.51%。而2014年至2016年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0.32%、10.16%、10.87%和11.34%。一旦高昂的銷售費用不能帶來同等的業績回報,東鵬控股的盈利能力將麵臨下滑風險。

此稿版權歸《投資時報》社所有。

公號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注來源及作者姓名,否則,違者必究。

入駐平台

今日頭條 | 搜狐媒體平台 | 新浪財經頭條

UC頭條 | 企鵝媒體平台 | 天天快報

財富號 | 新浪微博 | 百家號

合作網站

新浪網 | 東方財富網 | 鳳凰網 | 金融界

封麵新聞 | 全景網 | 同花順 | 王者財經

最後更新:2017-10-10 12:16:48

  上一篇:go 美股財報季來臨,市場觀望。貨幣寬鬆究竟有沒有推波助瀾經濟泡沫
  下一篇:go A股10月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