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94 返回首頁    go YY.com


快來 尋找你的“泵感”COME ON

泵感”

是衡量健美訓練是否有效的一個標誌。如果一次訓練後沒有獲得這種感覺,你就應好好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訓練動作不準確?方法不對?強度不夠?組間休息時間太長?還是訓練過度?一般情況下“泵感”在練完幾組後就會出現,如果訓練過度,“泵感”就會姍姍來遲,甚至不露麵。

“健美明星們對“泵感”都情有獨鍾他們是怎樣力獲“泵感”的呢?1.訓練手臂時隻用一個訓練動作——“杠鈴彎舉”。選擇一個隻能完成6——10次的重量,然後連續做50組甚至更多,直至目標肌肉因充血而變紅為止。2.在訓練中根本無需計訓練組數,必須一直練到目標肌肉充血為止——他稱之為“充血法則”。3.訓練次數多,一次訓練一般做20組,每組20次。

奧林匹亞先生:舍齊奧·奧立伐他的秘訣是“多組、多次數”。訓練時采用“停息訓練法”。即:在采用一定重量試舉的全過程中用不同的間歇(越來越多)完成一個長組的規定次數(一般是6——8次)。它能使每個單組都能舉起一個接近最大強度的重量,是一個既能增長體力又能增長肌肉塊的訓練技巧。

真正能讓你“泵感”而奮鬥的人是阿諾德·施瓦辛格。他不敢想像如果在沒有獲得“泵感”之前就離開健身房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也許他會發瘋!他也相信“多組數、多次數”,而且是從不同的角度刺激目標肌肉。如此訓練能給他帶來不可思議的“泵感”,肌肉也瘋狂的生長。

上麵介紹是一些健美運動員力獲“泵感”的訓練方法。那麼作為健美愛好者該如何做呢?下麵介紹幾種與你獲得“泵感”有密切關係的因素——訓練、飲食、營養補充等等,相信會對你有所幫助。

多次數訓練 多組數訓練你可以效仿,但我認為這並不是最好的,因為它很容易導致訓練過度。我覺得關鍵在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實施更大的訓練強度。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多次數訓練一直是獲得“泵感”的最有效方法,將來也不會例外。如果你以前是采用大重量訓練,但肌肉的反應並不是很好,很難獲得“泵感”,那麼建議你用一個月時間試試“多次數訓練法”,相信結果會使你大吃一驚。除了能確保出現“泵感”外,還能促使肌肉裏毛細血管的增生和神經肌肉的生長,使你再次用大重量進行訓練時感覺倍爽!

下半身肌肉對“多次數訓練法”更為敏感。如果想使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小腿肌獲得充分的“泵感”,那你就應嚐試一下。大腿的訓練次數在35——40之間,小腿需要更多。

雷格·派克的小腿非常出色,他訓練小腿時55次是每組訓練的下限,一般在60——100次之間。舉踵時動作幅度很大,以使小腿肌充分伸展和收縮。

減少組間休息時間

減少組間休息就像與泵感“賽跑”,是指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更大的訓練量,做法是組間休息不超過1分鍾,最好是30秒,訓練次數不應低於6次。當然,在這樣高頻率的情況下你應選擇較輕的重量,但不用擔心會因此而降低訓練強度,且肌肉會更好的生長。

高強度訓練

訓練早期斯科特的肩膀不是很寬,他除了改變練肩的動作外,還使用一種叫“上下折磨”訓練法——類似於“力竭訓練不”。例如,做“坐姿啞鈴推舉”,先用60磅做1組,組間不休息,增加5磅繼續做第2組,一直增加到80磅,然後休息一會,接著減重,直到還原為60磅。動作結束後接著用這種訓練法是“啞鈴側平舉”。適合這種練法的訓練動作有:啞鈴平臥推舉(上斜、平板、下斜、俯姿飛鳥、拉力器夾胸,仰臥臂屈伸和杠鈴(或啞鈴)彎舉。)注意,組間沒有休息,中間的那次休息時間不超過1分鍾。

“三聯組訓練法”:選擇一個中等重量的啞鈴做“啞鈴側平舉”,直到力竭。不放下啞鈴,接著做“啞鈴前平舉”,直到力竭。不休息,接著又是1組“立正劃船”,直到力竭。如果你照此訓練,“泵感”一定會來得更迅速、更勐烈!特別經驗!

你可以這樣進行“三聯組訓練”:

先做1次“啞鈴側平舉”,然後是“啞鈴前平舉”和“立正劃船”各1次,接著循環,直到力竭。

下麵介紹幾種超強“三聯組”:

【背闊肌】“直臂下拉”——“引體向上”——“拉力器低位劃船”;

【胸肌】“上斜杠鈴臥推”——“仰臥啞鈴彎舉”——“集中彎舉”;

【肱三頭肌】“拉力器下壓”——“頸後臂屈伸”——“凳上反屈伸”;

【股四頭肌】“腿推舉”——“仰臥腿彎舉”——“站姿交替腿彎舉”;

【小腿肌肉】“坐姿舉踵”——“腿推舉器舉踵”——“架上舉踵”。

最後更新:2017-10-08 01:41:55

  上一篇:go Fun.com近日宣布,將推出漫威和DC超級英雄主題設計的FUN Suits時尚係列西裝
  下一篇:go 英wu語:compl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