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阿裏巴巴
阿裏巴巴“達摩院”,必是一場鬧劇
【新聞背景】10月11日上午,阿裏巴巴集團宣布,將成立一個負責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的實體組織——“達摩院”,實行院長負責製,由阿裏巴巴集團 CTO 張建鋒(花名行癲)擔任首任院長,未來 3 年將投入 1000 億元進行技術研發。而它也將成為阿裏巴巴一直以來寄予厚望的“NASA 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
早在今年 3 月,阿裏巴巴就已經開始啟動針對核心技術研究的“NASA 計劃”,稱將麵向未來的 20 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並建立新的機製體製,為服務 20 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
據悉,“達摩院”這一名稱來自 DAMO 的音譯,全稱為 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探索、冒險、動力和遠景研究院),而取“達摩”一詞,也有借鑒武俠小說中達摩代表武學最高修為境界之意。達摩院希望匯聚全球頂尖的科學力量,潛心研究麵向未來的核心科技,真正做到‘俠之大者、利國利民’。
這個研究機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全球實驗室、高校聯合研究所以及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它倡導進行“產學研”開放協作,將進行人工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探索,首批公布的研究流域主要有: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係統等。
阿裏巴巴“達摩院”,必是一場鬧劇
郭朝暉,寶鋼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教授級高工
今天上午,《阿裏巴巴成立“達摩院”,引入頂尖科學家3年研發投入將超千億》的文章在網上刷屏了。在我看來, 馬雲在挑戰科技規律,這必是一場鬧劇。
前幾年,我和著名數學家王元先生一起開會。他有個觀點讓我記憶猶新:“好成果往往是年輕人做出來的,不出名的人做出來的”。王先生的這個觀點,是被人類實踐反複證明了的。偉大的科學發現,常常出現在不被多數人關注的地方,需要能靜下心來的人去研究,而不是那些聚光燈下麵的牛人。
所以,頭腦活躍的年輕人、圈子外麵缺少成見的人,反而有可能出現大的突破。我最近放棄寶鋼很高的年薪來到清華,其實最看中的是這裏的人、特別是年輕人思想活躍;和他們合作,或許能做出一點大事。
反觀馬雲:把這些成名的大牛們請來,管用嗎?
我非常欣賞GE一位老科學家的觀點:“一對夫婦,十個月可以生出一個孩子。於是,資本家找來三對夫婦,讓他們三個月養出一個孩子。這是違背規律的。” 科技發展快不得。這是因為:科技發展過程中的阻力,往往是大量的細節;這些細節又往往是在實踐中發現的,難以並行解決。有些困難,可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 可悲的是,如此聰明的馬雲,這次也想做這樣的資本家了。
錢是不是可以解決科技問題?可以。但那是要用在缺錢的地方。比如,阿波羅計劃這種大型工程創新項目,或者大型的對撞機。馬雲真想對科技做貢獻,不妨投資這類項目。對於多數的科學進步,能靠砸錢提高的科技水平,往往也不會是水平太高的東西。
科技發展的規律,並不能等同於商業發展的規律。毋庸置疑,馬雲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但對創新規律的理解,似乎比上海的官員也強不到哪裏去。對於科技創新這事,官大錢多的人照樣也會智商不夠,不尊重科技規律都是要撞牆的。
現在我要等的,是看“達摩院”如何收場了。
“傳播知識價值,倡導獨立思考!”
微信公號:價值中國
價值中國微信全站精華搜索: 數百萬篇極具價值的經濟/商業/金融/文化類文章期待對話。微信公號中,輸入您感興趣的任意“關鍵字”,可搜索精彩的專家見解!
最後更新:2017-10-13 19: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