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支付寶
支付寶、餘額寶:“中”
最近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改風吹得狠勁,支付寶、餘額寶都在經曆前所未有的陣痛。
從直連到網聯
比如,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央行支付結算司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通知(下簡稱《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此外,還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
說白了,這就宣告了網絡支付的“直連模式”over,後麵將由“網聯模式”取代。最後的時間點是2018年6月30日。
這裏麵,網聯平台是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的工作部署,人民銀行指導支付清算協會建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下稱“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
說到底,央行把第三方支付收編了,支付寶、財付通俯首稱臣,還要乖乖奉上金融大數據。過去去中介化的同時,也去了監管。所以央媽這次要牢牢掌握主動權,而銀行也逃脫了被支付寶奴役的命運。
餘額寶限額的背後
搞定了支付寶之後,央行開始對餘額寶開刀。於是天弘基金繼5月27日限額25萬元的天花板,再次降落到10萬元封頂,自8月14日零點起,個人持有餘額寶的最高額度將調整為10萬元,餘額寶轉出、消費以及收益結算等均不受任何影響。
這讓銀行鬆了口氣。的確,自從餘額寶推出之後,銀行花了大筆的人力財力爭取來的客戶,被挖走一大堆。天弘基金官網顯示,截至2017年1季度,餘額寶用戶已超3億+。
這次央媽逼餘額寶自宮,也算是給了銀行機會。為什麼呢?打個比喻,你可以把餘額寶,看成一個銀行。假設餘額寶承諾收益率是4%,那它就是以4%的成本向你借錢,然後,餘額寶再以超過4%的利率把錢轉借出去賺取利潤。把錢借給誰?答案是各大銀行,不論同業存單,還是銀行協議存款上,餘額寶都坐收漁利。而銀行如果以5%的利率從餘額寶借了錢,餘額寶就賺了1%,銀行再以6%的利率借錢給普通用戶,銀行就賺了另一個1%。
所以,在餘額寶利率高企的時候,銀行借款成本高得驚人,這時候不能靠普通用戶賺錢,於是就流向了高收益的地方,從而造成了風險。想想王健林和萬達,你可以懂的。回過頭,這次餘額寶一限購,央媽和銀監會就笑了。政策執行之後,銀行就很難從餘額寶借到錢,進而達到了流動性收緊的目的。想想很多銀行都不在辦理房屋貸款,你可以懂的。
雖然餘額寶方麵表示,餘額寶人均購買份額不超過4000元,此番限額對絕大多數用戶並無影響。但是對於中國的金融市場來說,這絕對算是強烈的信號。還記得這次金融工作會議的關鍵詞麼,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餘額寶1.43萬億規模的貨幣基金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沒有運營過的,一旦出現風險,後果不堪設想。
給“灰犀牛”擠泡沫
所以,現在央媽的做法就是擠泡沫。雖然天弘屢屢表示屬於主動限額,但是引刀自宮的背後,其實是對證監會即將出台的證券基金流動性管理規定的響應。2017年年初,證監會發布了一個關於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的征求意見稿,其中關於貨幣基金,有一個特殊規定,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貨幣基金月末資產淨值不得超過該基金的風險準備金月末餘額的200倍。此舉是為了加強貨幣基金的風險管控。簡而言之,按餘額寶目前1.43萬億的規模,天弘基金的風險準備金至少要超過70億。這麼大規模的資金,輕資產的基金公司很難出的了這麼多,天弘要進行主動降低或者至少控製餘額寶規模的行為。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325隻貨幣基金累計資產淨值為51056.69億元,占10萬億公募資產的比重逾50%。5.1萬億的體量相較3月末40314.22億元的資產淨值,一個季度資產淨值增長逾萬億,增幅26.6%。若與1月份 36053.04億元的低點做比較,5個月間貨幣基金資產淨值增長了41.6%,增幅超過四成。
顯然,過快的增速及過大的規模蘊藏著流動性風險,存在類似存款“擠兌”的可能,因此餘額寶們必將成為強監管時代政策落地的見證。
7月11日,惠譽評級認為,中國貨幣市場基金高資產集中可能會影響市場流動性或價格走勢。市場規模占比1%以上的貨幣基金總共有10隻,以不到2.67%的市場總數量,占有市場份額的40.92%。而用槍打出頭鳥來形容餘額寶,一點都不過分。而且在互聯網金融上的政治上正確,尤其需要BAT這樣的巨頭有所擔當。從網聯平台到限額封頂,從支付寶到餘額寶,此前放養的撒歡野馬,也必將被套上韁繩,防止它傷人傷己,釀成大禍。
最後更新:2017-10-07 2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