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支付寶
阿裏再現“抄襲門”、支付寶背鍋紮心文案?活該!
一周案例紅黑榜:這裏不僅有好創意,還有Low營銷~創意可以無極限,但差評一定有道理!
創意無極限
▎北京地鐵被人大染“紅”了
“三生三世”、“小黃人”過後,北京地鐵四號線又迎來了一片“人大紅”。
仔細一看,這片紅海還是學院派的,海報上,12位年過八旬的人大教授和年輕的學子們集體為人大代言。
曆史就是過去的新聞,新聞就是明天的曆史。——方漢奇 人大新聞學院教授
“你心中的人大是個怎樣的地方?”
通道裏,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學院的33位人大學子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今年的10月3日,是中國人民大學建校80周年的校慶日,為了給母校慶生,人大師生自發策劃了這場活動。
校慶倒計時的第200天,人大官微還向全校師生征集“愛上人大的80條理由”,小編隨手給大家摘錄了幾條:
春有玉蘭桃李,秋有銀杏蒼鬆;早有活力朝氣,晚有祥和安寧。
從西門走到東門隻需20min,這樣才是家的感覺。
東區食堂打口水雞的大叔,打菜的時候手從來不抖。
為80周年校慶,人大特地設計了兩款主題的logo。
“核心版”主打人文氣質,用“人大&八十”和印章元素,凸顯學校厚重的曆史底蘊;“青春版”logo麵向學生,以“80”和“中國結”為元素,相對年輕化一點。
核心版
青春版
人大官微也沒閑著,它的日常工作就是接收八方賀電:
順帶給人大版的“找你妹”帶一波節奏:請在中國兩千多所大學中,找到人大的好朋友。
在地鐵廣告的版圖中,無論是創意還是風格,人大的廣告都談不上出彩,甚至可以說略顯嚴肅。
好在,這次年輕化的social嚐試為其他高校開了個好頭,校慶不隻有晚會和表演,適當的放下身段擁抱新媒體,或許會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從傳播的角度來講,這次活動也算得上是一次相對完整的整合營銷。前期發動校友UGC,從你的角度來講講和人大的故事;校慶logo的創意則是PUGC的結合體,它的象征意義本身就是傳播的極佳物料;
官微的實時互動守住了線上這塊陣地,持續更新既能為活動造勢,又可以增加親近感;而地鐵廣告這一彈,就是為媒體備好的頭條。
做的這麼全乎,刷屏與否都是次要了,反正該知道的人都應該知道了。
▎送月餅不夠浪漫,打飛的賞月怎麼樣?
正在為中秋送禮而焦慮,同時又有點兒小錢的胖友們注意啦,今年的賞月航班又發車了!而且是多家航空公司集體飆車!
據攜程數據顯示,截至到9月27日,賞月航班的預訂量同比增長近3倍。而今年最受歡迎的境內"賞月航線",分別是"北京-上海"、"三亞-北京"、"廈門-上海"。怎麼樣,想想那堆人流,是不是心又涼了一截。
其實,賞月航班由春秋航空首創,2013年,春秋航空開始將其作為每年中秋的保留項目流傳至今。為了方便選座,春秋航空還開創了“微選座”,人們可以通過其官方媒體平台提前進行免費選座。
至於飛的賞月是否會受到天氣影響等問題,航空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飛機能飛到萬米高空,可免受天氣因素影響。
環時互動的老金金鵬遠曾經說過一句話:當你去模仿一個成功的東西時,你就已經失敗了。
網易雲音樂的樂評專列、百雀羚的一鏡到底長圖廣告、騰訊小朋友畫廊等刷屏案例都有一大共性,就是首創性,之後的模仿者大多草草收尾,甚至連自己再去重複以前的套路時,也都失效了。
春秋航空是國內第一個建立賞月航班概念的公司,無疑最早的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用特勞特的話來講,在人們心中擁有定位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某個品牌名稱變成了通用名稱的替代物或代名詞。
對於其他品牌來說,即使很努力也有可能存在淪為替身的風險,無形中為位居第一的人做了嫁衣。
▎微信開屏換臉,這次是中國拍的
時隔6年,微信的開屏頁麵終於換臉了。
細心的瓜友發現,從9月25下午17時開始一直到28日17時的四天內,手機微信啟動頁麵悄悄更換成了全新的地球圖片。
左圖為舊圖,拍攝於1972年12月7日,是阿波羅17號宇航員前往月球途中拍攝到的地球,以非洲為中心,畫麵中心點在南半球。
這張圖的原形為“藍色彈珠”,是人類曆史上傳播最廣的圖片之一,同時也最後一批由人親自拍攝的全景地球圖片。
右圖為新圖,由我們的小驕傲風雲四號衛星拍攝,據說這張圖片為風雲四號觀測的2017年6月7日13時的東半球雲圖,以中國所在的經度為中心,視點在赤道上方。
微信團隊給出的解釋是,“此次展示‘風雲四號’拍攝畫麵,也是寓意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明’的曆史發展,旨在向億萬微信用戶展示華夏大地的河山風貌。”
換句話說,雖然這張圖沒有了那麼多的曆史意義,但不變的仍是微信的初心:溝通人與世界,以及回歸華夏文明的野心。
不過,小編更想知道,開屏頁麵的孤獨小人是誰,是微信它爸張曉龍,還是來自星星的都教授?還有,北京上空怎麼沒有霾,這不科學吧。
差評有道理
▎支付寶背鍋紮心文案?活該!
本周的支付寶實在有點兒委屈,這種強行背鍋的感覺,一般(班)人應該體會不到,二班人看了也要男默女淚了。
事情是這樣的,兩三天前,一組號稱是“支付寶新文案”的海報在朋友圈刷屏了,大致內容為以下:(海報共16組,分別來自16家基金公司,小編隨意選取了3組)
你每天都很困,隻因為你被生活所困。——南方基金
每天都在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兩位數的存款。——萬家基金
全世界都在催你早點,卻沒人在意你,還沒吃早點。——國泰基金
世界那麼大,你真的能隨便去看看嗎?——招商基金
就在朋友圈越玩越嗨時,支付寶突然在28日下午3點左右發表聲明稱,這組文案不是由支付寶策劃的,該組廣告在未經支付寶許可下,借用支付寶名義展開營銷。
有媒體扒出,這組海報的出品方是有門互動,原作者主動跳警:這組文案的客戶是螞蟻財富的16家基金機構,文案和支付寶沒有任何關係,是自來水帶錯了節奏~
百度顯示,螞蟻財富是螞蟻金服旗下的一站式理財平台“螞蟻聚寶”的升級版,也就是說,和支付寶一樣,螞蟻財富同屬於阿裏係。
更烏龍的是,這位原作者後來也被啪啪打臉了,有網友扒出,這組文案有抄襲的嫌疑:
最後,螞蟻財富出來認領:
不過,反轉還沒結束,某媒體聯係了其中幾家基金公司,某家基金公司表示,“這個(文案)是聯合推廣螞蟻財富號的,具體文案並不出自基金公司之手”。但三家都證實“是支付寶搞的”,“你覺得除了他們(支付寶)還有誰?風格如此統一”。
該媒體還稱,事發後,所涉基金公司已被支付寶方麵緊急通知采用支付寶官方的口徑,“除了這個口徑之外,不要做其它解釋”。
這番營銷炒作,到底是強行背鍋,還是早有預謀,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之所以受到群嘲,文案是有“原罪”的。
網易雲音樂的樂評專列過後,“紮心”變成了衡量文案的又一大指標,不少公司認為,誰紮的心越多,誰就離爆款越近。連觀眾也誤以為,“紮心,是因為了解我;不了解我的人,紮不到我的心”。
這樣的因果關係導致了一種趨勢,大家都紛紛向紮心文案靠攏,打著以喪治喪的口號,用力過勐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為了紮心而紮心,甚至不惜拿人生中無能為力的消極麵來大肆宣揚,這樣的文案已經不叫紮心了,從某種程度來說,叫刻薄。在這種狀態下,人們不但不會和品牌產生共鳴,還會產生抵觸感。況且,本來就是高風險的基金產品,拿這種負能量文案來刺激消費者,真的不會反彈嗎?
相比而言,上周京東的《你不必成功》反而好太多,麵對人生中太多不順遂的事情,它號召人們順勢而為,不必強顏歡笑、不必背負太多,也不必成功。
就像TVB的老梗所說,做人嘛,最重要的還是開心呐!
▎阿裏再現“抄襲門”,創業公司知乎維權
紮心文案過後,阿裏係的風波還沒有結束。
幾乎在同一天(9月28日),App“你今天真好看”的製作者吳亮在知乎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在今天這個故事裏,阿裏巴巴就是四十大盜》的文章。這篇文章控訴了阿裏假借合作名義,盜取技術方案、抄襲產品的惡劣行徑。
據悉,“你今天真好看”是一款皮膚檢測APP,主要功能是通過照片測膚質以及給出皮膚的相關問題。該產品在2016年8月正式上線,目前ios和安卓均有上線。
今年5月17日,阿裏的健康團隊聯係到了吳亮,並且表達了合作意願,雙方商議好“拍照測膚質”功能將由其提供並嵌入手機淘寶,計劃在六月底上線。
出於對阿裏平台的信任,吳亮團隊在沒簽合同的情況下,將產品原型圖、視覺設計稿、測膚相關的技術細節和解決方案等材料毫無保留的提供給了阿裏團隊。
但得到技術方案後,阿裏團隊卻突然轉變態度,從剛開始的“趕時間”、“拖時間”到後來的兩三周一次電話溝通。
幾天前,吳亮發現,淘寶上線了和自己產品一模一樣的功能,對比圖如下:
吳亮曾嚐試與阿裏溝通,溝通結果並不是很愉快:
隨後,阿裏對此事出了回應:
9月29日,天貓再次發布聲明:
在這份聲明中,天貓承認了功能說明與口播文案存在抄襲現象,將永久下架“智能測膚”功能,將其開放給第三方服務商。並宣布了參與“智能測膚”項目的三位總監予以嚴重警告處分。
但與此同時,天貓也指出,阿裏健康與“你今天真好看”方麵的接觸,和天貓美妝團隊上線的“智能測膚”項目相互獨立,不存在關聯,也不存在盜取代碼的行為。
也就是說,天貓的意思是明明是阿裏健康犯的錯,自己卻大義凜然地把鍋接了,這完全就是壯舉啊。
天貓的公關團隊可能忘了一點,在這件事上,阿裏健康並沒有洗白,這麼明顯的甩鍋難道不是越抹越黑嗎?
其實,在抄襲這條路上,阿裏也沒那麼清白。距離上次抄襲門,阿裏的發病周期還不到一個月。
8月22號,支付寶小程序進入了公測階段,有網友發現支付寶小程序示例文檔裏存在著微信開發者的名字。
隨後,微博大V馮大輝也對此事進行了調侃:
在媒體的“簇擁”下,這件事被這件事被定義為了“抄襲代碼”,部分媒體更是把標題改成了“馮大輝說支付寶的代碼是抄微信的”,連馮大輝本人也不得不出來澄清。
對此,支付寶知乎官方賬號在當天晚間正式發布道歉信,承認錯誤。
創業公司被侵權的案例屢見不鮮,小編之前推送過《黃磊被打臉! “黃小廚”團隊被指剽竊乙方營銷創意》、《乙方怒了:北京時尚集團被指騙方案、剽竊創意》等,均在營銷圈引起過不小的風波,但要談到維權效果就不好說了。
大多數都在事發時得到了眾多媒體的聲援,甚至有一言不合就法庭相見的橋段,但真正維護了自己合法權益的公司真是少之又少,很多都是一拖再拖,或者幹脆爛尾。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最難的或許不是起步,而是在起步後如何讓快速成長,長到足夠大才能避免被大公司兼並或收購的命運。這其中,被抄襲就是一道繞不過去的檻兒。
小公司論實力、論聲量,都遠遠不及大公司,在這場維權拉鋸戰中,無疑是十分弱勢的。很多時候,即使耗盡財力和精力,也未必能扳回一局。
互聯網的抄襲之風從來沒有刮停過,或許,當原創為王真正實現的時候,創業者們最好的時代也就不遠了。
最後更新:2017-10-08 07: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