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話的趙普為何躲在央視
央視著名主持人趙普,2012年4月份在新浪微博揭露"毒膠囊"事件中一語驚人,舉國嘩然。一雙舊皮鞋的前世今生,解開了毒膠囊背後的利益鏈,道盡了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管理的混亂與法治的不堪。"皮鞋奶"疑雲未散,"毒膠囊"風波再起。皮鞋很忙,人們很慌。在這個物欲時代,各路醜聞突如其來,肆無忌憚,不斷挑戰著社會大眾的心理防線和智商。
在利誘下,圈子抱團,明暗勾結,粉墨登場。由於集團利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一旦受新聞揭露、輿論監督,東窗事發,圈子勢力就立馬集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盡各種手段和陰謀去擺平、去抹平,堵住媒體的嘴。趙普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坦陳:"他們通過種種手段壓製我本人,也包括對我單位施壓。許多人不知道,以為對我的壓力來自台裏,其實不是。許多人還以為我是被台裏處分了,其實不是。央視讓我暫緩出鏡,隻是幫助我對抗壓力的全部方式中最無奈的一招。"
趙普在央視"大褲衩"(編者注:指央視新大樓)裏躲避四個月,並非是央視處分,而是惹不起躲得起,是避風頭的一種保護。央視的媒體尊嚴,一麵被權力踩踏,一麵被公眾唾罵,逆來順受,折射出了中國新聞監督的逼仄窘況。其實質,是中國民主法治不彰。每條限製、扼殺新聞監督的領導指令,無一不是十八大報告所批判的"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違憲行為。
從社會監督的角度來看,對於腐敗的監督,無非是三種途徑:一是法治途徑,嚴令禁止、違者懲處;二是輿論監督,造成一種"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環境;三是道德自律,靠道德、世界觀的自我約束力。其中,新聞輿論監督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當前中國的現實環境中,新聞監督往往容易碰到幾堵牆。一些地方和部門,熱情地歡迎記者去做正麵宣傳報道,而一旦記者做批評報道,搞輿論監督,就設置重重障礙、百般刁難,更有甚者,對記者強行阻攔、跟蹤恐嚇、暴力毆打、限製人身自由,砸壞采訪設備、毀滅采訪資料,甚至發生跨省抓人封報撤稿的醜聞。還有一些地方官員和利益集團,認為輿論監督"有損形象"、"影響穩定",借口"內外有別",排斥媒體介入;提出"情況特殊",不讓公開報道。個別領導還以"涉及國家機密"為由,蠻橫地把新聞監督拒之門外。
此外,說情風愈演愈烈,往往是記者采訪還沒回來,說情的人或者電話就已經到了新聞單位,尋找各種關係,采取各種手段,或動用領導關係"打招唿",或動員記者的親戚朋友對其"施加壓力",或采取利誘方式企圖收買記者。很多新聞稿闖不過輪番說情關,遭到"槍斃".
最後是攻擊。有的被監督者,幹脆惡人先告狀,顛倒黑白,誣告記者。由於缺乏新聞法保障,新聞媒體和記者的正當監督權和人身安全難以得到保護,致使媒體和記者不願、不敢進行輿論監督。《焦點訪談》、《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等許多新聞媒體,都曾因為輿論監督而被推上被告席。日益增多的新聞官司,給新聞輿論監督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中國新聞監督困境,說到底,是因為缺失充分的民主法治。新聞自由的源泉是民主政治,隻能由民主政體來保障。新聞自由的空間,取決於政治製度的民主空間。新聞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往往是衡量和鑒別一個國家政治民主化程度的基本標誌。而記者地位的高低和尊嚴的多寡,則是新聞自由的兩個鮮明浮標。
現代文明視野下的新聞監督,不僅充當著扞衛民主原則和揭露黑暗現實的社會主體的角色,還扮演著批判專製製度和反思曆史苦難的時代精神的角色。新聞監督自由的本質,是什麼都不對人民隱瞞,完全接受人民的監督和選擇。隱瞞消息,就是嘲弄人民;限製新聞,就是淩辱民族。現代社會不能沒有新聞自由,就像現代社會不能沒有民主一樣。新聞輿論監督,無私無畏地扞衛著人類的自由和尊嚴。新聞輿論監督雖然沒有強製力,卻在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極具影響力。沒有新聞自由,真實就不能戳穿謊言;沒有新聞自由,真理就不能戰勝謬誤;沒有新聞自由,民主就不可能有力量取代專製;沒有新聞自由,一切都無從談起。
隻有真正實現民主法治,央視主持人趙普才擁有新聞記者的全部尊嚴,才能在陽光下自由發聲,而不必躲進"大褲衩"避風頭。國家對主流媒體也要像對網絡一樣,進行立法管理,既避免它們成為"法外之地",也讓新聞輿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至於摸黑走路,膽戰心驚。新聞記者的使命和職責,不是宣傳誰的聲音,貫徹誰的意誌,而是打破封鎖,公開真相,監督權力,扞衛公眾知情權,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如果一個國家新聞監督的腰板依然不硬,那麼憲政法治就會成為一張空頭支票,政治生活就永遠不可能清明。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