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開源社區自己從來不想承認的九大事實

你可能認為,一群聰明人不會有什麼忌諱藏著掖著,比如像自由和開源軟件(FOSS)社區的成員。你還可能覺得,這樣一群知識分子不會覺得什麼想法是禁止討論的或讓人不舒服的;但要是你果真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與任何亞文化一樣,FOSS也是由共同的信念維係在一起。共同的信念有助於形成一種共同的歸屬感,這意味著對這些信念提出質疑,無異於對這個歸屬感提出質疑。

其中一些忌諱話題可能會顛覆20年或更長時間以來秉承的公理。另一些忌諱話題則是新的,質疑公認的真理。不過,盡管細細打量忌諱可能讓人不舒服,但這麼做往往是必要的。許多信念已不再適用,或者已經淪為半真半假的話之後,還流行很長一段時間。有時考慮一下無法想象的事情大有意義,隻有這樣才能讓信念重新接受現實的考驗。

基於這個道理,我列出了個人針對當下開源社區的九點看法;至於這些看法正確與否,有待各位評論。

一. Ubuntu不再是開源社區的最後一線希望

九年前Ubuntu初次亮相時,許多人認為這個發行版會讓開源社區稱霸世界。從無名小卒脫穎而出的它立即開始關注桌麵,以其他發行版前所未有的一種方式來關注。添加了諸多工具和實用程序。許多Debian開發人員在Ubuntu的商業部門Canonical找到了職位。開發人員自個兒掏腰包,參加原本不會出席的會議。

可是這些年來,起初的這股興奮勁基本上消失殆盡了。似乎沒有人在意Ubuntu的創始人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ttleworth)的唿籲,他大聲疾唿重大項目應在發布周期方麵有所協調;大家索性充耳不聞。但是當Ubuntu開始開發自己的界麵,而不是為GNOME貢獻代碼時,有人又開始表示驚奇。Canonical開始用Ubuntu來反對社區出現的事情,顯然不是為了追求共同利益,而主要是尋求利潤。Ubuntu的Unity界麵發布後,許多人也不喜歡它。

但是聽聽Canonical的員工或Ubuntu誌願者說的話,你幾乎可以想象:最近九年就像從來沒發生過。尤其是,讀一讀沙特爾沃思的博客或公開聲明,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仍是社區領袖;他取得的成功最終會使"誇誇其談的空想家們"啞口無言。

二. 雲計算破壞免費許可證

七年前,O'Reilly媒體公司創始人提姆·奧賴利(Tim O'Reilly)放言,開源許可證已過時。那是他以一種標新立異的方式提醒世人:在線服務在破壞自由和開源軟件(FOSS)的意圖。與FOSS一樣,雲計算讓廣大用戶得以免費使用應用程序和存儲空間,而隱私方麵又沒有任何的控製或保證。

麵對雲計算越來越受歡迎的態勢,自由軟件基金會重新采用了GNU Affero通用公共許可證,這把FOSS理念擴大到了雲計算。

不過在那之後,對於雲環境軟件自由的擔心越來越少。設立Identi.ca是FOSS為了應對推特;開發MediaGoblin是FOSS為了與Instagram或Flickr抗衡,但諸如此類的努力敵不過各自的競爭對手。雲環境下免費許可證或隱私的重要性也沒有得到強調。因而,奧賴利的那則提醒現在跟過去一樣及時。

三. 理查德·斯托爾曼已成為毀譽參半的話題人物

作為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創始人以及GNU通用公共許可證的推動力量,理查德·M·斯托爾曼(Richard M. Stallman)堪稱自由和開源軟件領域的傳奇人物之一。多年來,他一直最聲嘶力竭地倡導和捍衛軟件自由;要是缺了他,開源社區恐怕也就不複存在了。

隻是他的支持者不願意承認的一點是,斯托爾曼的招術很有限。許多人表示,他這個人不容易相處;他拋出的論點側重於語義--側重於選擇的字眼上以及這些字眼如何影響論點。

這個方法有時頗有見地。比如說,當斯托爾曼問為什麼文件共享無異於海盜的掠奪和搶劫行徑時,他流露出了唱片和電影行業試圖強加於這個問題上的偏見。

可是遺憾的是,斯托爾曼幾乎隻會這一招。除了利用這一招炮轟別人外,他別無所長;他一再標榜自己,甚至比以演講為職業的人還要頻繁地標榜。他越來越被開源社區的許多人認為既無關緊要,又使人尷尬--他早已黔驢技窮了。

人們似乎覺得很難容忍這一點:斯托爾曼既代表著輝煌曆史,又無異於過氣明星。有的人因為他過去的成就而竭力替他辯護,有的人抨擊他始終成不了他想成為的那種人。我認為,他過去的確取得過莫大的成就,但現在已失去了江湖地位。

四. 開源不是精英領導圈子

FOSS開發人員喜歡告訴自己的主要故事之一是,開源社區是個精英領導圈子。某人在這個社區有怎樣的地位,應該看他最近貢獻了什麼,無論貢獻的是代碼,還是時間。

作為群體歸屬感的一個動機和來源,精英領導圈子這個想法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它鼓勵大家廢寢忘食地工作,並且讓社區成員有一種歸屬感和優勢感。

就最純粹的形式而言--比如在一個小項目裏麵,貢獻者們數年如一日地協同工作,精英領導圈子有時的確存在。

不過在更多的時候,精英領導思想非常有限。在許多項目中,文檔編製人員或美工人員不如程序員來得有影響力。盡管你的編程工作質量很高,但你貢獻的代碼會不會得到接受,還得看有影響力的人的眼色。

同樣,名人比一般人更有可能影響決策,不管他們最近幹了什麼。像馬克·沙特爾沃思(Mark Shuttleworth)這些人或像穀歌這些公司通過花錢就能獲得影響力。社區項目會發現管理機構的席位大部分被讚助企業所占據,過去Fedora通常也是這種情況。雖然精英領導圈子是理想,但它幾乎從來就不是唯一的做法。

五. 開源社區存在係統性性別歧視

破壞和阻撓精英領導階層理念的另一個趨勢是出現在社區某些角落裏的性別歧視,有時是直露露的厭惡女性。在過去的幾年中,FOSS領導人譴責這種性別歧視,並特意改動了官方政策,阻止出現一些最嚴重的問題,比如開會時性騷擾女性。但是這個問題似乎牢牢地紮根於其他層麵。

不同項目中女性數量各不相同,但是說到參與開源項目的女性比例,15%至20%被認為是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數字了。在許多項目中,這個數字連5%都不到,哪怕算上非程序員也是如此。

甚至較之於這些低數字,女性在開會時未得到充分的代表,當然積極鼓勵女性提交方案的那些場合除外--盡管女性本身付出了莫大的努力,難免會有人稱是得到了特殊照顧和資源配額,哪怕沒有證據表明確實存在這種情況。

而最能證明存在性別歧視的證據出現在日常環境下。比如說,最近著名科技新聞網站Slashdot上出現了一個視頻采訪(https://slashdot.org/index2.pl?fhfilter=Rikki),采訪對象是USENIX社區管理人員Rikki Endsley。一些最初的評論提到了一首流行歌曲,副歌當中就有Endsley的姓。還有一些評論則對她的長相進行了一番評頭論足,如何著穿會顯得更"美麗動人"。

隻要出現女性,尤其是陌生的女性,許多FOSS網站或IRC聊天頻道上會有類似的反應,其中有許多言詞極不恰當。這些證明了社區隻對貢獻有興趣都是假的,也證明了女性參與度不夠純粹是個人選擇問題都是假的。

六. 微軟不再一味地敵視開源

僅僅十多年前,你可以料想微軟會抨擊FOSS是共產主義派或反美派,甚至泄露的消息稱微軟打算徹底端掉開源社區。

開源社區的好多人仍然始終不忘昔日的場景--畢竟,沒有什麼比一個強大又無情的敵人更能把大家團結起來。

但是人們並沒有認識到一點,微軟的反應變得更加微妙了,微軟旗下各企業部門的反應也有所不同。

毫無疑問,微軟的高層管理人員仍認為FOSS是競爭對手,不過早已停止了措詞激烈的譴責和痛斥。

不過,微軟已經意識到,考慮到開源人氣很旺,要是確保FOSS、尤其是流行的編程語言與自己的產品很好地協同運行,那麼自己能夠得到最大的短期利益。這就是微軟開放技術(Microsoft Open Technologies)的基本使命。最近,微軟甚至難得地讚揚了Samba的最新版本(https://www.samba.org/samba/news/releases/4.0.0.html),該最新版讓用戶可以通過Linux及其他基於Unix的操作係統來管理微軟的服務器。

微軟不會很快就會成為一家開源公司,也不會向開源社區無私地捐獻現金或代碼。不過,要是你忽略了由來已久的敵對,那麼有必要提醒你一下,眼下微軟麵對FOSS采取隻顧自己的做法與穀歌、惠普或其他任何公司采取的那種做法沒什麼很大的不同。

七. 桌麵創新停滯不前

最新的兩大圖形化界麵:GNOME 3和Unity在2012年出現了大倒退。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倒退,主要是由於人們覺得,GNOME和Ubuntu無視用戶關注的問題,在沒有谘詢用戶意見的情況下強行采用自己的桌麵版本。

這種倒退的短期影響就是重塑後的GNOME 2以各種麵目示人。

作為GNOME 3和Unity的前身,GNOME 2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這是一款流行的桌麵係統,對用戶實行的約束和限製比較少。

盡管如此,長期影響有可能遏製創新。花時間編程以重塑GNOME 2不僅讓大家沒有時間探索新的可能性,還似乎有悖於整個創新想法。

比如說,很少有人願意承認這一點:GNOME 3或Unity有任何有用的特性。相反,兩者都遭到了徹頭徹尾的譴責。未來的開發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力,比如GNOME打算讓確保安全和隱私更容易實現。

結果可能是,在未來幾年,創新可能被認為是一係列增量變化,沒有重大改進,很少下力氣改善整體設計。開發人員也可能不願嚐試很不一樣的方法,目的是為了避免自己設計的產品遭到排斥。

用戶們的需求在各種複活的GNOME 2版本中得到了體現,我要為此喝彩。但是似乎隨之而來的保守做法讓我擔心:勝利是以犧牲同樣重要的創新而得來的。

八. 開源變得具有單一性

開源支持者們喜歡聲稱,FOSS的優點之一在於,它鼓勵多樣性。與Windows不一樣,FOSS理應歡迎新想法,更不大容易受到病毒的攻擊,因為大多數類別的軟件含有好多個應用程序。

實際情況卻有點不一樣。仔細看一下用戶調查,你就會發現這種一貫的模式:某一應用程序或某一技術得到50%至65%的選票,而下一個應用程序或下一種技術隻得到15%至30%的選票。

比如說,在諸多Linux發行版當中,Debian、Linux Mint和Ubuntu(都采用.DEB軟件包格式)在2012年《Linux雜誌》的讀者選擇獎(https://www.linuxjournal.com/slideshow/readers-choice-2012)當中得到了58%的選票;相比之下,采用.PRM軟件包格式的FedoraopenSUSECentOS隻得到了16%的選票。

同樣,VirtualBox在在最佳虛擬化解決方案這一類中得到了56%的選票,VMWare得到了18%的選票。在最佳版本控製解決方案這一類中,Git得到了56%的選票,Subversion得到了18%的選票。一邊倒現象最顯著的類別是最佳辦公套件,其中LibreOffice得到了73%的選票,而穀歌文檔隻得到12%的選票。

這種總體模式隻存在兩個例外情況。第一個是最佳桌麵環境這一類,KDE得到了26%的選票,GNOME 3得到了22%的選票,GNOME 2得到了15%的選票,Xfce得到了12%的選票,這倒是體現了開源社區在去年的多樣性。第二個是最佳Web瀏覽器,其中Mozilla火狐得到了50%的選票,Chromium得到了 40%的選票。

總的來說,這些數字還談不上一家獨大,但在大多數類別中,這種趨勢確實擺在那裏。隻能說,要是沒有盈利動機,某應用程序不太受歡迎並不意味著它會消失。但如果競爭是健康的,正如每個人都喜歡說的那樣,是有點讓人擔憂。如果你仔細打量一下,FOSS其實不像它認為的那樣具有多樣性。

九. 開源社區遠未實現其目標

到2004年,FOSS已經達到了這個拐點:人們使用FOSS,可以處理所有的個人消費任務,比如電子郵件和瀏覽網頁,以及大多數的辦公計算任務。如果你忽略對免費BIOS抱有的希望(https://www.coreboot.org/Welcome_to_coreboot),那麼隻需要無線驅動程序和三維驅動程序,就能實現完全免費、開源的計算機係統這個夢想。

九年後,市麵上有許多免費的無線驅動程序和一些免費的圖形驅動程序,但遠遠談不上全部。不過,自由軟件基金會隻是偶爾提及需要做的工作,Linux基金會幾乎從來不做,盡管它讚助OpenPrinting數據庫,該數據庫列出了哪些打印機有Linux驅動程序。考慮到Linux的廣大企業用戶的資源加起來充足,可能隻要幾個月就能完成最後的幾步,不過誰都沒有把這視作當務之急。

當然,一些公司可能為自己生產的硬件中所謂的知識產權而擔心。但可能誰都不想采用逆向工程的手法,以免讓自己的業務合作夥伴心生不安。不過大家仍然覺得,之所以會出現目前這個事態,是因為它足夠好;因而很少有人操心,實現成千上萬的人曾畢其一生的目標。

正常討論,而不是口水戰

少數幾個人可能早已認識到了其中一些忌諱話題。不過,本文中有些方麵可能會惹惱開源社區的每個人。

不過,我的目的不是想挑起九場獨立的口水戰。就算我想這麼幹,恐怕也沒有那個時間。

恰恰相反,上述九點隻是表明我想盡最大努力,列出開源社區方麵哪些大有市場的認識需要受到質疑。我也許是錯的--畢竟,我討論的也是我已經習慣於思考的;但是再不管怎樣,本文至少也算是開了個頭。

要是大家認為還有其他什麼忌諱話題是FOSS社區需要認真考慮的,歡迎留言。我很想看看我可能遺漏了什麼話題。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7

  上一篇:go 高價售學位是教育出軌
  下一篇:go POJ 1113 二維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