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雲計算時代:PC會消亡嗎?

從大型機到PC,從PC再到雲計算,計算機的發展經曆了一個輪回。隨著雲計算時代的到來,計算、存儲等諸多個人電腦的功能逐漸被放到雲端,那麼傳統PC何去何從?和PC已死的激進觀點不同,在雲端時代總經理蔣建平看來,未來傳統PC將會逐漸分化,一部分家用PC由於對計算和存儲功能的要求較高,這部分家用PC不會消亡,而另外一部分商用PC隨著其功能逐漸轉向雲端,商用PC自身逐漸向瘦終端的方向發展。

中國寬帶資本基金董事長田溯寧曾經提到,在決定投資雲計算產業之後,發現整個雲計算產業從芯片到服務器,從存儲網絡交換到雲平台管理軟件,整個產業鏈有些方麵比較缺乏。“瘦終端這樣一個將來非常重要的領域,既沒有現成很好的企業,也沒有很好公司願意轉型。”田溯寧說,“那我們就現搭一個班子”。就這樣,蔣建平進入了田溯寧的視野。

蔣建平是上海人,在國內讀完本科和碩士之後,1989年赴美留學,畢業於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蔣建平從小的理想是做一名軍人,後來做了大學教師,接著又出國留學,在北電和中興分別工作了五年和六年,主要從事移動通信芯片的設計工作。

2011年,蔣建平創立了雲端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雲端時代的業務集中在瘦終端上,雲端時代瘦終端針對的是中國龐大的商用PC市場。按照其官方網站的介紹,雲端時代致力於成為業內領先的雲終端設備、桌麵雲係統和“雲+ 端”管理平台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幫助中國企業向“ 雲+ 端”架構轉型。

瘦終端的商業模式基於這樣一個邏輯:隨著雲時代的到來,傳統PC的存儲功能和部分計算能力都放到了雲側,雲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厚;相應的PC就變得越來越薄,包括硬盤、風扇、光驅以及其他的邊緣模塊都可以去除,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能降低功耗。

按照蔣建平的設想,真正的雲端體積和功耗應當隻有傳統PC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小。但是雲終端不僅僅是傳統PC的硬件簡化版,更重要的是瘦終端和服務器軟件的結合,使得桌麵虛擬化能夠真正實現。盡管傳統PC仍然居統治地位,但是瘦終端已經開始風生水起。根據Gatner預測,中國在2015年桌麵雲的終端數量將達到1600萬台;在美國,到2012年有50%的企業已經采用桌麵虛擬化,目前中國正在使用和正在部署桌麵雲以及將其納入到2012年規劃中的企業比例為50%左右。

雲端時代趕上了這波大潮。蔣建平不願意透露財務數據,但窺一斑而見全豹,從去年五月份成立到現在,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雲端時代已經組建了從研發、管理、生產和銷售近百人的團隊,推出了6款雲終端的產品。客戶範圍覆蓋了政府,電信運營商,銀行,保險,證券,醫療,教育,製造業等多個行業,甚至連軍隊也成為雲端時代的客戶。

蔣建平的市場預期相對保守一些,現在中國台式商用PC的規模大約為2700萬台,“我估計四五年之後大約會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PC會被雲終端取代,也就是700萬台到900萬台,按照每台平均價格1000元的話,加上管理軟件和其他相關產品,這個市場的規模將會上百億元。”

雲終端可沒有硬盤、風扇和光驅,可實現共享主機資源,桌麵終端無需許可,大幅減少硬件投資和軟件許可證開銷。單從設備價格來說,雖然基於arm芯片的瘦終端隻有傳統PC的幾分之一的價格,但加上虛擬化軟件的費用並不比傳統的PC便宜多少,蔣建平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唿叫中心的環境下,瘦終端加上虛擬化軟件分攤下來的成本,每台瘦終端的價格為2,700元,最貴的高達8,000元。

瘦終端勝出的關鍵更在於運營成本大幅低於傳統PC。雲終端比PC更加省電,雲終端的功率和PC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PC功率都高達數百瓦,而雲終端可以做到20瓦以下,雖然雲終端後台服務器用電量會有所增加,還是雲+ 端的模式用電量比PC至少低一半。

Windows 8 證明“PC將死”言過其實高通董事長保羅·雅各布:下一代PC應永遠聯網網思技術:PC終結者另外一方麵,雲終端能夠極大節約維護人力資本。在傳統PC環境下,一個IT員工一般隻能管理100台PC,而人力成本在北京至少是五萬到十萬之間,按照五萬計算,分攤到每台PC一年的維護管理費用就是500元。而在瘦終端終端的環境下,IT人員的管理能力成倍的增加,規模越大規模效應越高,分攤到每台終端的成本也就越低。

瘦終端另外一個好處在於,原來在PC側發生的事情現在都到了服務器側,從管理數據、軟件更新、IT服務部署等角度,都給企業帶來非常大的好處,也為私有雲向公有雲的邁進鋪墊好了基礎。

但是雲終端這個行業正在麵臨手機行業曾經麵臨的問題:山寨。對於山寨企業來說,雲終端和傳統的PC並無差別,製造雲終端和組裝PC一樣簡單。這也向雲端時代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應對山寨的競爭,雲終端的技術門檻何在?

雲端時代的防禦之道在於軟件開發的能力。除了硬件之外,瘦終端產品還包括和後台的雲平台進行銜接的軟件和協議、以及本地操作係統和雲平台後台管理軟件的優化。即使將來山寨廠商的軟硬件的技術指標都達標了,蔣建平認為,在雲終端的時代,行業內企業的產品質量、服務和品牌以及公司團隊和資金的穩定這些因素將比過去更加重要。

瘦終端行業麵臨的另外一個挑戰是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盡管雲計算的概念已經如火如荼,但是從標準的角度來說,整個雲產業鏈仍然處於春秋戰國時代。目前雲計算的標準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整個架構的設計,另外一個是設備之間的互相的通訊協議。蔣建平認為,對於私有雲和雲終端來說,通訊協議這部分還不像移動通信行業那樣致命。在移動通信行業,如果通信協議不標準化,這個行業就無法發展。雲終端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一方麵是物理層本身已經標準化了,另外一方麵,在通訊應用層或者協議層,由於雲終端不需要移動,不需要和其他公司的設備通訊。

而在基礎架構方麵,目前存在多個廠家的標準,雲端時代采取的策略是三個主流的事實存在的架構標準都支持。

最後更新:2017-04-04 02:25:10

  上一篇:go 娛樂圈中20大黑幫事件
  下一篇:go 昨天的夢想 今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