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8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微信之父张小龙:怎样做简单的产品经理?三

群体用户与个体用户 凯文·凯利的《失控》我给很多人推荐。这本书很厚,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的看完它,我自己也是,可是如果我们面试一个大学生,他告诉我他看完了这本 书,我肯定就录用他——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个秘诀。如果做互联网产品的不看一下这本书,我认为知识是不全面的。他从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描述了一种群体效 应,总的来说,结论是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体智商。这个观点不在那本书里,而是在另外一本书里,我不记得书名。一个人在组织里,组织的平均智商是低于个体智商 的,个体的智商更高一些,群体会拉平这个智商。比如说在微博里,微博上多了你的智商会降低,大家认同吗?你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因为你每天降低一点。

很简单的,你每天在微博上说的话,你会发现跟大众越来越一致,别人在说什么,你也在说什么。你不会说一些大家不能理解的东西了,因为你会觉得那很突兀,会让大家不舒服。所以微博的转发那么高,自己写的那么低,就是这个原因,大家拼命的一团和气,互相夸两句。群体有趋同性。

另外一个观点是群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我们小时候都看过蜜蜂怎么飞,有一堆蜜蜂一起飞,在这里大家忽略了一个有趣的事,就是这堆蜜蜂谁是领头的,谁 来组织它们。一堆蜜蜂有一个目标,它们会统一行动,但是每一个蜜蜂都是个体,没有一个领导,不像我们公司还分出一层层的管理干部。那么谁在指挥这一群蜜 蜂?趋同性让他们统一,但他们表现的像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个体一样,会朝一个目标一起过去,没有人发号施令。

一群蜜蜂体现出单独个体的特征,有一个独立个体的属性,虽然这个属性从哪来没有人知道。同样的道理,一群人会体现出一群人的属性,跟个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到前线当了一个战士,你可能对杀人这件事情会很麻木,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那个群体都是那样的,那是一个群体性。

群体有群体的运作规律。为什么我们要说群体?因为这和我们的产品很相关。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我们只要找几十号人开发一个东西,然后我们会给几千万、几亿人来用。这些用户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只蜜蜂,不是一个人。

很多年前我们写软件时,针对一个客户来写,这个客户要什么我就给他做什么。但现在不是,现在你的客户是谁?你的客户是一群蜜蜂,不是单个的蜜蜂。你决定一个单个个体的需要,不代表群体的需要。

第三点,群体的含义是很难预测的,因为没有人知道群体性从哪儿来。所以我们对这种群体的反映,做产品就是一个群体反映的引发器。对群体反映,我们应该去试验而不是去策划。

如果有人告诉我说我们做了一个产品规划,把未来半年或者一年的版本都计划好了,那一定是在扯淡。三个月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一年以后的计划。同样,如 果有一个产品经理信誓旦旦地跟我说,做一个东西一定会在用户里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多半也是不可信的,因为群体的效应是很难预料的。你会很难预料往群体 里面放一个产品,它们自己滚动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就像漂流瓶。(QQ邮箱和微信中的一个功能,编者注)现在漂流瓶很火,火到它成为一个独立的社区——这是从用户的使用覆盖面来说,邮箱1/3的活跃 用户是它贡献的。但是漂流瓶很简单,我们做时其实不知道它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是预料不到的。漂流瓶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就是一个人扔一个瓶子,然后有人 很弱智地回答了并漂回来。但是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海量的用户群体里,它会产生一个群体效应。这个群体效应是不可预测的,大家千万记住这件事。虽然我们可以凭 经验、感觉它会怎么样,但如果要很客观地预测是不可能的。漂流瓶是群体效应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所以这里鼓励我们有很多思路,应该多去尝试,而不是去分析。

最后更新:2017-04-03 12:56:38

  上一篇:go QT中的多线程-与主线程通信
  下一篇:go Java中接口定义成员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