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8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微信之父張小龍:怎樣做簡單的產品經理?三

群體用戶與個體用戶 凱文·凱利的《失控》我給很多人推薦。這本書很厚,所以很多人都沒有耐心的看完它,我自己也是,可是如果我們麵試一個大學生,他告訴我他看完了這本 書,我肯定就錄用他——不過他們不知道這個秘訣。如果做互聯網產品的不看一下這本書,我認為知識是不全麵的。他從生物學、社會學的角度描述了一種群體效 應,總的來說,結論是群體的智商低於個體智商。這個觀點不在那本書裏,而是在另外一本書裏,我不記得書名。一個人在組織裏,組織的平均智商是低於個體智商 的,個體的智商更高一些,群體會拉平這個智商。比如說在微博裏,微博上多了你的智商會降低,大家認同嗎?你沒有發現這個變化,因為你每天降低一點。

很簡單的,你每天在微博上說的話,你會發現跟大眾越來越一致,別人在說什麼,你也在說什麼。你不會說一些大家不能理解的東西了,因為你會覺得那很突兀,會讓大家不舒服。所以微博的轉發那麼高,自己寫的那麼低,就是這個原因,大家拚命的一團和氣,互相誇兩句。群體有趨同性。

另外一個觀點是群體是一個完整的生命。我們小時候都看過蜜蜂怎麼飛,有一堆蜜蜂一起飛,在這裏大家忽略了一個有趣的事,就是這堆蜜蜂誰是領頭的,誰 來組織它們。一堆蜜蜂有一個目標,它們會統一行動,但是每一個蜜蜂都是個體,沒有一個領導,不像我們公司還分出一層層的管理幹部。那麼誰在指揮這一群蜜 蜂?趨同性讓他們統一,但他們表現的像一個有生命的獨立個體一樣,會朝一個目標一起過去,沒有人發號施令。

一群蜜蜂體現出單獨個體的特征,有一個獨立個體的屬性,雖然這個屬性從哪來沒有人知道。同樣的道理,一群人會體現出一群人的屬性,跟個人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到前線當了一個戰士,你可能對殺人這件事情會很麻木,完全變了一個人,因為那個群體都是那樣的,那是一個群體性。

群體有群體的運作規律。為什麼我們要說群體?因為這和我們的產品很相關。我們的產品是什麼?我們隻要找幾十號人開發一個東西,然後我們會給幾千萬、幾億人來用。這些用戶是一個群體,而不是一隻蜜蜂,不是一個人。

很多年前我們寫軟件時,針對一個客戶來寫,這個客戶要什麼我就給他做什麼。但現在不是,現在你的客戶是誰?你的客戶是一群蜜蜂,不是單個的蜜蜂。你決定一個單個個體的需要,不代表群體的需要。

第三點,群體的含義是很難預測的,因為沒有人知道群體性從哪兒來。所以我們對這種群體的反映,做產品就是一個群體反映的引發器。對群體反映,我們應該去試驗而不是去策劃。

如果有人告訴我說我們做了一個產品規劃,把未來半年或者一年的版本都計劃好了,那一定是在扯淡。三個月都做不到,更不要說一年以後的計劃。同樣,如 果有一個產品經理信誓旦旦地跟我說,做一個東西一定會在用戶裏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多半也是不可信的,因為群體的效應是很難預料的。你會很難預料往群體 裏麵放一個產品,它們自己滾動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就像漂流瓶。(QQ郵箱和微信中的一個功能,編者注)現在漂流瓶很火,火到它成為一個獨立的社區——這是從用戶的使用覆蓋麵來說,郵箱1/3的活躍 用戶是它貢獻的。但是漂流瓶很簡單,我們做時其實不知道它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是預料不到的。漂流瓶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就是一個人扔一個瓶子,然後有人 很弱智地回答了並漂回來。但是我們把它放在一個海量的用戶群體裏,它會產生一個群體效應。這個群體效應是不可預測的,大家千萬記住這件事。雖然我們可以憑 經驗、感覺它會怎麼樣,但如果要很客觀地預測是不可能的。漂流瓶是群體效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所以這裏鼓勵我們有很多思路,應該多去嚐試,而不是去分析。

最後更新:2017-04-03 12:56:38

  上一篇:go QT中的多線程-與主線程通信
  下一篇:go Java中接口定義成員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