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公司如何快速低耗實現數據化運營
雲棲大會—成都峰上,大數據分論壇中貨車兄弟CEO甘小勇為我們帶來了《初創公司如何快速低耗實現數據化運營》精彩的演講,以下為甘小勇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貨車兄弟CEO甘小勇,首先要講的是初創公司為什麼需要業務數據化?
大數據不是成本,而是資源。
我們貨車兄弟產品的定位:貨車維修互聯網服務平台。在IT時代的視角下,隻需要展現一個維修服務商的簡單信息,但在DT時代,需要更精準的數據提供服務,故障詳情、車輛狀況、維修費用、服務評價等,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數據資產。數據對於初創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初創公司同樣需要數據化。
我們目前已經有了足夠的數據,但是想要做數據化運營還需要一些前提。
1、 數據的積累,精準的用戶數據,比如張師傅他是否會修重型機的發動機,再比如每一次維修,像常規的數據:時間、地點、車輛信息,維修數據:對應多少個零部件、多少個工時,以及後續的每一次的行為記錄:下單、接單、維修工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拍照上傳,司機什麼時候評價等這些數據,我們每次交易都會接收到成百上千條數據。
2、 需要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數據和能力,打通我們平台以及車輛之間的障礙,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數據服務。
所以可以這樣講,貨車兄弟,其實是一個堅決以用戶數據為基礎,為用戶提供一個精準服務的大數據公司。
但是,如果想做數據化,對於初創公司來講,如果要花很多很多精力去做事,畢竟不太現實,剛才不老老師也講了,大數據對我們來說是我們的資源,是我們很重要的財富,可是,對初創公司來說,如果我們要投入很多人來做數據開發,來做預測,那可能這些人真的變成我們的成本。
我們應該做擅長的事情,把行業規律找到,把數據的價值最充分地發揮出來。所以我們在此基礎上,先對我們的數據首先做了一個梳理。
首先是我們手上的數據都有哪些,那麼這些數據,我們能拿來幹什麼呢?
以前這些數據都躺在我們的係統裏麵。那時候我們用起來的是API,以及這個平台使用了阿裏雲的一些彈性計算服務等,再加上自己的MySQL數據庫,以及我們的日誌數據。但這其實對於用戶價值的感知並不清楚。這時,數據對我們來說就真的就成本了,我們內部也在想,是時候想想怎麼應用這些數據了。
於是今年再去考慮數據建設的時候,就想要用活我們的數據,要從data0.0升級到data1.0,所以有了1的價值。
那我們在data1.0的時候要把數據展示出來,那麼這個數據展示給誰看呢?
公司的運營部門、線下的地推部門、後台產品的設計部門、以及我作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都隨時要看這個數據,我希望能看到我的業務、我的產品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不能憑我的想象來做決策和判斷。
對初創公司來講,要達到數據化決策業務這一點, 時間對於我們來講是非常寶貴的,資金也是需要花在刀刃上。
在成立貨車兄弟之前,我之前在運營商做市場做了大概7、8年時間。運營商其實做BI係統做了非常長的時間,
但是這個BI係統有一個問題,他麵臨的數據量非常龐大,光用戶就接近2000萬。這個報表係統,我們運營商最擅長的就是數據匯總後通過短信發送到我們各級管理者,但這種就是不老老師講的,看到的是曆史數據,而不是實時數據。
第二個問題是這個數據並不是最直觀的。我並沒有看到跟過去的對比、各個區域的發展情況,隻能看到這些簡單冰冷的數字在這個地方,沒有這種體係化的東西。而且,如果我是一個業務人員要分析某一個具體的業務的時候,我是拿不到這些數據的,我可能得給BI係統的工程師打電話說我有這個需求。然後工程師會說大概今天晚上或者明天再給這些數據,他的實時性也沒有辦法保證。
所以,當我們今年需要把數據用起來,那麼它的及時性、他的可視化以及對每一個人的個性化,能夠得到實時的支撐。能達到這種係統的途徑,會有幾種方式:
1、 自建係統,舉例來說之前我所在的運營商自建BI係統,這想都不要想了,他們投了幾十個億這樣的規模去支持他們的海量數據。
2、 要麼購買成熟的產品。其實大家知道大部分BI產品是基於傳統的,互聯網基因是不夠的,而且做BI的領域的又需要龐大的業務體係,底層的技術,以及中間的數據集成還有上層的應用,這存、通、用這三個環節,一般的廠商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在設計怎麼搭建這個數據體係時,就想找一些第三方的工具自己來做。我們當時考慮了幾種:
1) 比如國外的Tableau、PowerBI,但是配置內容要傳到國外服務商上麵,可能在網絡傳輸過程中,數據的安全性、傳輸的及時性,獲取的方便性等方麵,都會有很大的很多的障礙。
2) 於是在技術上我們再把目光轉向我們國內的一些巨頭,比如國內永洪、帆軟:可以做私有部署,但收費部署維護是一個問題。
3) 再就是考慮到阿裏雲數加。當時讓我最震撼的就是每年雙十一的數據大屏,對數據的展示,這個工具對我們來說很豪華,適用於做展廳的大屏,但是我相信阿裏作為一家最具互聯網精神的公司,一定會有一個適用於外部中小企業內部日常做數據分析的工具,所以在今年初的時候,我們就聯係阿裏數加的Quick BI的工作人員,並且我們也做了一個比較,發現這是一個最符合我們當前情況的產品。我們本身就是用的阿裏雲的基礎設施,不存在數據同步和抽取的問題,可以快速上手實現。時間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說是最寶貴的。
我們要與時間賽跑,在初創期間希望能夠快速成長,不能把時間耗費在不是我們最擅長的地方。
還有另外一個就是考慮人力的投入,其實我們在人力儲備上真正的就隻有一個開發人員,還有一個是之前做數據分析的工程師,大概隻有兩個人。
再接著是費用,當時數加的Quick BI是可以免費試用的,所以我們覺得可以試用一下,覺得試用效果還不錯,於是再根據試用結果做了一個判斷。
因為我們這個初創企業剛剛開始的時候,其實係統的用戶不多,但是我們內部也有一些管理係統,比如說考勤,還有一些業務、地推工具等等,再加上一些數據展現的工具。
但是我們不可能讓每一個人裝很多,所以Quick BI他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它可以非常方便的嵌入第三方係統。
這裏非常幸運的是,正好我們用的是阿裏的釘釘,阿裏釘釘其實對第三方的兼容是非常強的,由於我們在15年的時候就全麵對接這個係統,所以,也對我們使用Quick BI掃清了我們後麵的障礙。
於是我們基本的方式就從原來的業務係統ECS就是彈性計算服務,把Quick BI接入到上麵來部署數據服務和支持。
那麼在構建這些我有幾個考慮,第一個是除了我們自己開發的係統,還使用了釘釘,比如我們簽到係統、回話係統、員工管理係統等等,這幾個係統的對接,對於我們來說沒有障礙,加上又在同一個網絡之下,團隊開發的體驗也沒問題。
最關鍵的是,我們投入成本是非常少的,不管是人力、時間、還是費用,我本身也做技術也很長時間,做CEO之後,雖然我沒親自沒有來實現這個係統,但我看到這個Quick BI工具,加上我們前期的考慮,所以我說它非常適用於我們。
第一個問題是,要保證數據能夠同步。
因為我們為貨車兄弟們提供很多服務,每天都實時的在產生數據:用戶要上線,無線端要上線,然後同時我們的交易也在很多地方在發生,而且維修方既有輪胎服務、保險服務、也有加油服務,同時我們的發動機修理等等,這些數據是不停的,所以我們在建的時候,Quick BI要保持相對的獨立,這就需要一個獨立的一個數據庫係統來做支撐。
於是我們的業務生產數據庫和Quick BI的這個數據庫,它們之間一個同步。要保證他們的組成關係,卻又不影響生產數據庫的正常運作。
而第二個問題,就是數據的整理和更新。
我們同時還有很多用戶的日誌,這些日誌是非結構化的數據,比如說用戶的行為數據、還有語音、圖片,像司機的行駛證、每個訂單的上傳的照片,以及他們之間溝通的信息,那麼就需要進行簡單的清洗,做抽取之後放到BI庫中。 也就是說,我們的數據如果不進行分析、整理、抽取、歸納、鑽取,那這個數據是沒有價值的。
於是我們就需要一個通用的工具:事件調度,來對我們的每一個環節做調度。這個是非常簡單的工具,主要是在背後借助了Quick BI非常強大的分析開發能力。另外,我們所同步的數據,以及日誌數據,還有我們本地的數據,我看了一下,其實Quick BI主要分析雲上的數據,但是它的數據的來源是非常充分的。包括我們其他格式,他都是支持的,所以對於我們中小企業來講,尤其最早這種體係不完善的,這對我們其實非常方便的。
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個數據在操作的時候,會有操作權限的問題,比如我們內部,我們有運營部門、有做開發的、有做地推的、有數據分析的,也有像我這個層麵去看這些數據的。
那麼,這種全新的管理上,權限就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有我們很多貨車司機,他就說車輛有什麼問題需要做修改、或者需要查看訂單去修改等,所以說一個數據庫的管理權限有多麼重要。一是Quick BI跟我們生產數據庫完全隔離,是獨立的數據庫係統。二是數據整理的權限,我們設為一個用戶,他在操作,它是一個獨立的用戶。那第三呢,我們對其他的訪問者也做了隔離,就是說我們用戶去看的報表和我們開發人員去看的報表是有差別的。
那麼第四塊就是我們最直觀的展示了,也就是看數據儀表盤,人們在小時候開始對數字的交流就是看圖說話,但一組枯燥的純數據對於人來說理解是有困難的,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行業。 比如說我們的地推人員,他原來可能並對司機並不了解,但是通過數據的分析展現,精準的定位用戶,圖很直觀。包括我們的運營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可以了解數據,但是如果這個圖很複雜,不能簡單直接地描述那他看起來也很痛苦。所以說,Quick BI很適合這種場景使用。
比如我們這邊就有給我們客戶使用的儀表盤:客戶效率。我們說每一單審核的時間、審核的平均通過率,以及在每個時段我們用戶的並發情況,我們算出來每個客戶大概是20分鍾。 其實,情景也不多,但要求的工具一定要非常簡單,不能太複雜。
另外一個我們要說,我們的用戶發展。用戶發展是給誰看?
一個是我們的運營人員,一個是我們的地推人員。而地推人員他對數據的複雜性不care,他更多時候在外麵跑。那麼在跑的過程中,我們說要讓他的數據能夠更加直觀的看到他的跑的情況。他用手機就能夠看到這一點,如果他還搞不定,那說明他就有問題。
比如我找一家合作商,要跟他說明貨車兄弟產品的價值,給我們司機說明這些價值,我們其實是需要數據來說服他們的。如果說我們手上沒有這個工具,它很難繼續進行。
所以實際上,我們在異地的移動端,我們檢測我們的服務商、檢測我們的用戶。Quick BI對我們工作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是我們今天做管理平台的效率,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大概用了兩天時間做出了對應的儀表盤,一周之內把我們的關鍵數據做了展現,一個月之內我們主要分析嵌入現有係統。投入隻有一個人加上一個開發人員,那如果說我們自建係統會投入非常巨大。 這也正是因為像阿裏這樣一個互聯網公司,它的非常大的效應,這是我們這個數據的整體架構,具體我就不再贅述。
Data1.0時代我們把BI數據體係搭建完成,那我們說下一步,更希望這個數據有一些預測,能輔助我們更好的決策。所以再接著我們看到數加有那麼多款工具,而現在隻用到了數加的冰山一角Quick BI,所以接下來我們的用戶畫像、實時預警、圖像識別以及數據大屏。這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我更讚同數加的理念,目前我要求我們公司所有部門都需要做數據的展示、用數據來做衡量。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把數加所有的工具都應用起來。今天我的演講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最後更新:2017-06-06 1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