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有體溫”的人工智能(AI)

之前,地平線機器人公司創始人&CEO餘凱先生曾說,讓智能產品又體溫。所謂有體溫,就是指在人機關係上要堅持以人為主,做有體溫的智能產品。其實就一點:讓技術和產品幫助我們生活,而非顛覆我們的生活。這個觀點,我非常同意。任何技術和產品出發的本質就是要服務人生活,而非顛覆。

但是,許多專家、教授、學者,而且還包括一些社會科學家,他們都在擔心十年後人工智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威脅。例如:大量人口失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些是那些社會科學家擔心的),人工智能有了思考意識或者是奇點的來臨(這些是科技專家和學者擔心的)等等。我覺得,這些擔心應該有,但是不能無限擴大。社會科學家擔心的事情,我想曆史會給予答案。而我們技術工作者大多擔心,在《奇點臨近》一書中所說的,強人工智能會帶來所謂的“奇點時刻”。

“人類由於受到緩慢的生物進化的限製,無法與機器競爭,並會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的終結。”這是大部分科學家的警世之言。有趣的是,這些科學家大部分來自西方,西方相信上帝的存在。所以,我個人覺得他們說這樣的話,還是有一定的根源的。但是,不能排除他們預言的那種可能,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是都有它的兩麵性。而且,我個人認為,大數據等科技的發展,不是在幫助我們看清未來。相反,未來會變得更加模煳,或者未來本來就是不可視的。

回到“奇點時刻”,如果按照中國的傳統思想,尋根問祖。“奇點時刻”的前身應該是我們現在的技術,就是我們創造的技術。我們現在認為技術是通過我們思考產生的,是有目的的,是受我們主觀意誌控製的。現在科技界新流行一個詞“技因,”它是蘇珊布萊克莫爾提出的,它有科技傳播並發明出各種形式使自己生存,但它還是由人產生的,其根還是人。當然,這個東西可能說起來或者聽起來有些科幻的感覺,我想這種感覺是對的。因為不管是基因還是迷因,這些都是已經存在了上萬年的東西。對於存在了很長時間的事物,有些科幻色彩也在所難免。而蘇珊布萊克莫爾說技因才存在了五千年,然後她有說技因時代快到了,我覺得這有些違背常理了。我倒是認為,如果這個東西真的存在,起碼還要五千年這樣的時代才會到來。

《技術奇點》一書中提到過,全腦仿真,我覺得這個想法有些脫離現實了。畢竟人類對大腦知之甚少。奇點的提出者說:在2045年的時候,技術奇點會來臨,人工智能完全超過人類智能。還好,今天大多數人都有機會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回到我們當下或者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覺得今天我們社會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高速發展,務實或者說是活在當下應該有很大的貢獻。那些瘋狂的人就讓他們繼續瘋狂吧,畢竟他們是少數。但,還有一句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

那麼,未來人工智能會讓很多人失業,這難道不是顛覆他們的生活了嗎?人工智能的出現,一定會有大量的職業消失,但是同時也會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同時,人工智能降低了很多服務的門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工智能是犧牲小部分人的利益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所以未來人工智能大範圍應用於社會生活當中,都會秉承著這一原則——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

或許曆史總是驚人相似,任何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都需要有一部分人或者職業退出曆史的舞台。汽車的發明,讓馬夫這個職業的消失,大量的人失去了之前的飯碗。但與此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職業需求。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應該如此,隻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大多數人很難發現,時代發展到底創造了什麼樣的新的需求。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它一定創造了新需求,否則整個世界就不會良性的運轉下去。

如果科技的發展或者出現是為了摧毀整個世界,我想這樣的科技應該因為科學家的良知,而被扼殺在搖籃中。甚至,當科技不能造福大多數人的時候,這樣的科技就不應該出現。如果不幸的出現,也會有很少的人支持它,那麼它存在的價值也就要重新估量了。

每次時代更替,必定是一次思想大爆發的時間段。如果你感覺,這次時代更替,爆發的思想特別的多,感覺自己也要爆炸了,這種感覺也是正確的。因為你正在親身體驗時代交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跨時代的生活應該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因為你需要變化思維去思考,去生存。改變對於大多數來說,往往是最不願意經曆的事情。如果今天有人在你麵前,大談他的改變帶來的幸福感、成就,請一定多聽聽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另外,那句話依然適合“時勢造英雄”。因為每個人對時代的接受度不一樣,所以帶來的成就也就不一樣。雖然說,未來的人工智能是有溫度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沉浸在過去的美好中,才是最舒適的選擇。其實,這也是社會階層分層的原因之一。

最後更新:2017-08-20 10:32:28

  上一篇:go  為什麼人工智能偏好下棋?
  下一篇:go  AI時代智能硬件的發展趨勢: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