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4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AI時代智能硬件的發展趨勢:free

AI時代一個典型的特征是軟硬結合。我們整個互聯網時代,不管是PC還是移動互聯網,大家更多關心的還是軟件層麵。可能很多IT人士都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想法——通過開發一款APP改變世界。而對於用戶來說,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軟件大多是免費的,也有少量是要付費的。


1240
智能音箱

硬件在互聯網時代雖然發展的很快,變化的也很快,但是大多數時候,互聯網公司不太會太在意硬件到底是怎麼樣的。更多的在意是自己軟件產品做得怎麼樣,隻要自己的軟件用戶體驗不錯,其他的問題一概不問。如果用戶覺得自己用的不爽,大多時候都是硬件的鍋,用戶會選擇更換硬件。在AI時代,這一切將發生改變。因為時代不同,造就的商業模式也是不同的。

AI時代將會出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商業特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平台內部企業的利益相關性將會呈現出來,其實現在這個利益相關性還不是很明顯。因為現在宣傳渠道還算豐富,平台內部企業都有額外的宣傳渠道。整體的平台利益相關性還不是很強,因為服務的差異化,產品價格的差異化,都還存在,使得用戶在選擇服務還是有很高的可選擇性。但是,一定服務的差異化消失了,產品價格的優勢消失了。這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2017年的Worldwide Develpoers Conference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一改原先的麵貌——用軟件改變世界,2017年的WWDC比往年“硬”了一點,消費者對於新硬件的期待,遠遠超過了軟件。以至於發布會還沒開,新品硬件的各種爆料就已經被穿的八九不離十了。

最值得人們期待的就是HomePod音響,這款全新的硬件也成為了發布會的壓軸大戲,而且價格隻要349美元,而且要等到12月份才會發售。畢竟這款音箱在技術上還相對落後與已經相對成熟的Google和亞馬遜的產品。為什麼國外互聯網三巨頭都在做音箱:Google(Googlehome),亞馬遜(Echo),包括蘋果(Home Pod)?播放音樂、回答問題和控製智能家居設備,這是智能音箱的標配功能。蘋果在推出HomePod時,著重強調了音質的重要性,但是,我們用戶想買的真的是一個音質超好的音箱嗎?

所有的音箱製造者都有一個終極目標:智能家居控製中心,這才是智能音箱的最終存在的意義。但事實是智能音箱真的能夠成為智能家居的入口嗎?巨頭的思維貌似都有些霸權主義色彩,我的音箱有很多用戶,我們把接口開放後,你們就應該把你的家居產品連到我的產品上來。這是我們常說的買斷式入口,以後我就是老大,所有的產品廠商都要聽我的。不得不說的是,這是上個時代的邏輯。

其實,在國內我們很多互聯網公司也試圖尋找過智能家居的入口,我們是企圖用黑盒子來作為智能家居的入口。但是,結果也是以失敗告終。企圖想用一款智能硬件來控製智能家居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智能家居的入口隻能是整體家居服務提供商,跟大多數的互聯網公司沒有什麼關係。

在中國,智能音箱最大的需求者是平台型公司,例如天貓、京東,因為我們今天可以發現,智能音箱實際上還是一個消費入口,而且從現在國外智能音箱的市場份額來看,亞馬遜無疑是巨頭領先。不得不承認的是亞馬遜的Alexa在技術上做的確實不錯,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消費場景上,亞馬遜有著天然的優勢。消費類的服務是其他音箱所不能匹敵的,例如:你對echo說,我的高爾夫球杆壞了,echo就會明白這是一個消費場景,用戶想要購買一個新的高爾夫球杆。這個時候,echo就會依托亞馬遜平台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最後一個簡單的對話,就變成了一個附帶商業場景的消費過程。當然最近看來,天貓和京東都推出了他們的智能音箱,一場智能音箱大戰將會在電商領域首次開戰。


1240
亞馬遜echo

未來,智能音箱所提供的消費產品一定是電商必須爭奪的消費入口,在產品價格、服務都沒有差異化的時候,入口無疑是必爭之地。而家居型的入口是一個家庭的消費入口,所以,未來電商一定會成為智能音箱最大的玩家。

相對於其他小公司來說,類似於智能音箱類硬件領域,這些公司麵向用戶端毫無機會可言,任何一家大的電商平台,都不可能將自己的消費入口轉交給別人。但是這些小公司有機會服務智能音箱類硬件功能的完善,平台通過小公司的服務的集成,創造出更加貼近消費場景的類智能音箱類硬件。

未來這樣的趨勢一旦形成,麵向家庭的智能音箱類入口硬件一定是一場混戰,在服務上想表示出來差異化一定很難,因為未來大平台之間不會有很高的技術壁壘。這場混戰的最終落腳點,應該是硬件價格。未來混戰的結果,很有可能是這類硬件免費。這並不是一個天方夜譚,入口向來是商家必爭之地,不管是什麼樣的商業模式,隻要有了入口才有可能有機會出現盈利模式。

而且,未來的商業模式——平台,一定是組團進攻型的戰鬥,一旦一個入口被攻破。用戶的性質也將發生根本性改變,用戶將變成平台型用戶。這是未來商業催生出來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用戶特征,因為平台與平台之間所提供的服務差異化很小,選這家平台和選那家平台之間所產生的實際利益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就使得用戶一旦被攻破,就會變成平台型用戶,在這個平台上,幾乎所有的關於商業的服務都可以被滿足。其他平台再想挖這批這樣的用戶,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依賴關係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這也就使得,入口型智能硬件免費成為了可能,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需求。所以未來入口型智能硬件服務將成為趨勢。


1240
天貓精靈X1

個人觀點:

在智能音箱領域,中國現在暫時還做不出像亞馬遜Echo或者穀歌Home那樣的產品。即便是阿裏這樣的大公司也做不到,因為中國互聯網公司做智能音箱的邏輯不對。還是按照互聯網時代的邏輯去打仗,認為我掌握了用戶,你所有的硬件提供商就必須要跟我有所連接。但是,對於人工智能這次機會,大多數公司是不會妥協的。因為大家起步都一樣,一旦相關技術成熟後,他們也能進入該領域。所以,短時間內我們國內的智能音箱不會太火。未來一定會有一個時間點,更多的智能音箱的出現,使得市場進行優勝劣汰。

做智能音箱的前提是:今天做的智能音箱能不能最大程度的幫助到用戶?2016年,中國消費者購買力全球65%的智能家居,智能音箱能把這些智能家居連接起來嗎?答案顯然是不能。與其去頂端設計,不如從低端開始,智能音箱並不是智能時代的入口。

創作不宜,點讚支持!

最後更新:2017-08-20 10:32:27

  上一篇:go  “有體溫”的人工智能(AI)
  下一篇:go  關於人腦的超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