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59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马云为什么要收购文化中国?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我国互联网用户不断攀升。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文化传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5—2013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呈稳定上升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网民数量的不断攀升,互联网普及率也呈快速发展的趋势,2012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了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2.1%;2013年,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了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45.8%,也就是说全国13多亿人口中,有近一半的人口是互联网网民,通过互联网接受各类的资讯。可以说,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流渠道。

因此,文化产业要想获得新的生机,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重塑新的发展格局,搭载互联网这一新兴的信息媒介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但若由文化企业自身发展互联网技术,难免“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借助并购重组的手段,可以更为迅速地实现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并购重组不仅可以缩减时间、节约成本,还可以更好地发挥二者间的协同效应。而本文就在这一大背景下,选择互联网企业跨界并购文化企业的一个典型案例——阿里巴巴并购文化中国进行分析研究。

阿里巴巴并购文化中国的动因

1.阿里巴巴的动因

(1)实现战略卡位,抢占市场

阿里巴巴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腾讯已经在媒体内容方面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令其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文化产业的影视领域将在互联网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会对电商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引流作用。如果能在媒体领域占据一席,那么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而自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便开始计划进军视频等文化产业,因此阿里巴巴选择此时人主文化中国,这对于其实现战略卡位、开拓新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2)文化中国较为完善的体系可令阿里迅速进人文化领域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表示,文化、教育和医疗是其关注的三个重点。而文化中国涉足影视剧制作、游戏开发、报纸杂志等多个领域,并取得巨大成就:影视方面推出了《西游降魔篇》和《建党伟业》等精品,报纸方面有《京华时报》等知名都市报,游戏方面有唐图科技等企业,这种在文化领域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可以让阿里巴巴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迅速进人到文化产业领域。

(3)与自身业务较为契合,可发挥协同效应

根据协同效应理论,当并购双方资产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时,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效益要好于两者独立存在的效益之和,产生“1+1>2”的效果。文化中国的文化产品可以借助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营销,阿里巴巴的电商等业务同样可以借助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来增加关注点以提升营业额。阿里巴巴和文化中国将各自的优势结合到一起,能够实现协同效应,这对于双方而言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2.文化中国的动因

(1)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扩展产业链

虽然文化中国在传统文化产业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实力,但是不可否认,文化中国在总资产与销售收人方面仍与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收人、净利润和发展速度方面更是差距显着,这使得文化中国在扩张时,不可避免地遇到资金问题,而接受阿里巴巴的收购意味着文化中国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同时可以借助阿里巴巴的经验加速其发展。

(2)更新产业模式,借助互联网增强自身竞争力

在中国,有70%的网民已经享受了互联网视频服务,视频用户总数超过3亿,1/3的上网时间用于在互联网观看视频,这已经变成网民的基础需求。面对一个如此巨大的互联网市场,文化中国如果只是依靠传统的媒体方式已经不能令其在文化产业中脱颖而出,这使得其抱互联网“大腿”变得顺理成章,而阿里巴巴在互联网领域根基雄厚,其所依托的电商平台更是有着丰厚的客户群,而这是进军互联网线上娱乐产业的必备条件。文化中国结合阿里巴巴得天独厚的互联网条件,再加上自身在文化产业上的底蕴,能够使文化中国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

内容来源:《文化企业并购案例解析》

作者:潘爱玲, 编着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最后更新:2017-08-20 13:06:23

  上一篇:go 周碧华:马云会玩死谁?
  下一篇:go 同样是一身红衣,郑爽和古力娜扎的差距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