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騰訊雲都在追趕的阿裏雲在追什麼?
雲計算,已經從一個可選的備胎,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運營商都在今年持續加力。7年前把雲計算比作“阿凡達”的馬化騰,如今親自為騰訊雲站台。後來者華為雲甚至主動叫板阿裏雲,“華為公有雲必須三年超過阿裏雲”。
被國內雲計算企業視為標杆的、成立8年的阿裏雲,卻把對手定位到了遠隔太平洋的美國西雅圖和華盛頓中————和亞馬遜、微軟鼎立全球三足的阿裏雲,其總裁胡曉明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訪時說,阿裏雲的目標是亞馬遜的AWS,學習對象是微軟。而在中國市場則領先三年、入列全球3A的阿裏雲,暫時還看不見國內對手。
阿凡達、新瓶舊酒 VS ALL-in
阿裏雲居前,源於8年前的 ALL-in。
2009年,王堅在馬雲支持下,開始上馬阿裏雲項目時,內部爭議不少,外部嘲弄一片。甚至有異議者認為,不懂技術的馬雲,被王堅忽悠了。
連今年開始加碼乏力雲計算的百度和騰訊,當初也對雲計算頗為冷淡。
2010年的it領袖峰會上,當馬雲在大力鼓吹雲計算的前景時,李彥宏和馬化騰都不以為然。
李彥宏說雲計算其實就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而馬化騰則認為雲計算的概念太超前,就像阿凡達,一千年後才有可能實現。
而華為也曾在2010年提出雲計算規劃,卻因為短期內看不到營收而擱淺計劃。7年之後,看到雲計算到了變現節點到來,才匆忙入局,雖然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那一年,在西雅圖,AWS還未成為亞馬遜的盈利利器,而隔著太平洋,一頭紮入雲計算的阿裏雲同樣孤獨。
但正是這種基於先見的先發優勢,讓AWS成為了美國雲計算領域的先行者,讓阿裏雲稱為中國雲計算領域的龍頭。
為什麼排名前兩名的AWS和阿裏雲,都脫胎於電商企業?這是巧合,也是必然,因為電商就是基於技術驅動,龐大的交易量,金融級別的支付安全需求,上千萬sku等,而每年的雙11,就是阿裏雲最佳的練兵場,阿裏雲就是雙11的“幕後功臣”。
從2009年到2016年,雙11的銷售額從5000萬爆增到了1207億,這背後依賴於阿裏雲技術的一次次升級迭代。
9月20日,阿裏發布了自研商用關係型數據庫POLARDB,從使用數據庫到自研數據庫,相當於從開別人的車到開創一輛新車,也是阿裏雲科技能力的體現。
早於對手三五年的布局,構建了一條國內對手們短期內難以跨越的護城河。阿裏雲在國內,並沒有同等量級的對手。正如胡曉明所說:“今天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技術領先度領先第二名起碼三年以上。”“大家跟阿裏雲一樣要踩過這些坑、犯過這些錯,才有資格談雲計算,誰都不可能跳過去。”
雲計算更像是經驗科學,不能閉門造車,沒有經曆過足夠多的場景和足夠大的挑戰,就無從知道痛點和問題出在哪裏。
開局於IT,終局於DT
阿裏雲的先發優勢,歸根結底在於馬雲和阿裏雲是一家著眼未來的公司,能於青萍之末,預見風來潮起。
胡曉明說:“阿裏雲我們看商業模式是看十年,我們不是因為在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有利潤我們去做這個事情,而是我們對未來的判斷。假設十年以後,這個事情一定會成為基礎設施服務,我們才會做投資。”
比如,從CT到IT到DT的時代進程中,華為創業於CT時代,後來定位於全球化的ICT解決方案供應商。
而從電商業務起步的阿裏係,則是IT時代的產物,作為國內最早提出DT概念的企業家,馬雲正帶領阿裏挺進DT時代。
因此,從基因上來看,華為和阿裏其實存在著整整一代的代際差異。而在對於新技術的應用上,主動擁抱DT時代的阿裏,是全情投入的all-in。雲計算從1.0進化到2.0時代,就是從雲IT時代進化到數據智能時代。
“1.0一定是雲IT時代,2.0一定是雲計算加上機器智能時代,核心是讓數據能夠產生越來越多的價值,讓數據真的能夠成為一種來源,這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自己使用自己所產生的資源,來提升自己的服務效率,這個機會一定會開始慢慢在我麵前呈現。”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融合,阿裏雲顯然已經提前布局,並且落地了ET城市大腦、ET工業大腦等產品。
如今被稱為中國雲計算教父的王堅,參加湖南衛視《我是未來》節目時放言,未來要給每個城市安上一個大腦,用城市豐富的數據資源來優化道路、水電等所有公共資源。“未來,有了大腦的城市,會擁有100萬倍的數據,隻消耗1/10的水和電,道路越修越窄,把空間還給自然,我們的生活卻更加舒服方便。”
為了迎接DT時代,不止阿裏雲,整個阿裏係都在提前布局前沿技術。
9月,阿裏聯手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共同出資建立之江實驗室,匯聚全球一流的科研人才,以大數據、雲計算為基礎,布局未來網絡計算、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無障感知互聯、智能製造與機器人等五大方向,謀劃建設智能雲、工業物聯網、大腦觀測及腦機融合、量子計算研究等四大科學裝置,而阿裏雲不但是之江實驗室的主要參與者,也將是之江實驗室技術紅利的承接者。
3月,阿裏啟動一項代號“NASA”的計劃:麵向未來20年組建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製體製,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
雲計算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技術前瞻性和技術實力的較量,這場競爭開局於IT時代,卻必然終局於DT時代。阿裏雲及其背後的大阿裏係,定位於未來,才能贏得未來。
領先對手三五年
夢想著眼未來,卻基於現實的競爭力,後者無外乎產品、經驗、技術、價格等。
從產品上來說,阿裏雲的產品覆蓋19個子類,100多項產品。打開國內幾家雲廠商的官網進行對比,阿裏雲的產品確實最為豐富度、涵蓋行業最廣泛。其他雲廠商則在各有各的優勢領域。
從服務行業上來說,阿裏雲的客戶,覆蓋了製造、金融、政務、交通、醫療、電信、能源等眾多領域的領軍企業,包括中國聯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飛利浦、華大基因(300676)等大型企業客戶,以及微博、知乎、錘子科技等明星互聯網公司。
從創業公司、民企、央企,政府部門到公益組織,阿裏雲的小夥伴遍天下。廣泛覆蓋的行業客戶,讓阿裏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但胡曉明認為,更大的市場,並不在於互聯網,而在於傳統企業,“傳統產業的IT開支占了中國所有IT開支當中95%,別看今天互聯網公司這麼多,但下麵一大堆的傳統產業,金融、通信、能源、醫療、零售一大堆產業,他們在IT部分的開支占大中國大部分開支,這些企業對新技術(雲計算),由觀望開始慢慢到認同,從認同開始選擇,從選擇開始慢慢把核心業務一點點切換過來。”
比如,全球最大的光伏切片生產商協鑫光伏,在引入ET工業大腦後,提升良品率1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年可增加上億利潤。
因此,胡曉明認為,目前阿裏雲才走了1%,還有99%的市場亟待挖掘。
再從技術維度來看,阿裏雲的基層架構飛天(Apsara),是由阿裏雲自主研發、服務全球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係統,可以將遍布全球的百萬級服務器連成一台超級計算機。
而國內大部分雲計算服務商,采用的是OpenStack開源係統。而為了提升平台的穩定性以及易用性,自主研發的操作係統將成為未來。
再從價格上來說,胡曉明在多個場合強調,阿裏雲不著急賺錢,短期盈利不是目標。
相反,阿裏雲掀起了一場場降價,讓雲計算的價格門檻越拉越低。最新一輪降價,發生在8月初,阿裏雲宣布企業級產品家族部分實例最高降幅35%,並對8月3日前的客戶推出向企業級實例變配補貼50%差價。
雲計算的價格優勢,歸根結底,是基於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後來者要趕超甚至居上,並不容易。
不隻打CBA,要到全球市場打NBA
夢想是業績的邊界,格局則是夢想的邊界。
當國內雲計算企業開始爭奪市場老二、或者把超越阿裏雲當作最高目標的時候,阿裏雲的眼光早已越過邊境線和海岸線,越過浩瀚無垠的太平洋,把對手定位到了西雅圖的AWS和華盛頓州的AZURE。
在全球雲計算市場,已經形成了3A鼎立的局麵。第一名是亞馬遜的AWS,第二名是微軟的AZURE。
AWS是雲計算的高地,而AZURE則是阿裏雲的學習對象。胡曉明坦然承認和對手的差距,“跟亞馬遜去比,差12倍;微軟可能是我們的8倍到4倍左右。”
盡管差距比較明顯,阿裏雲還是全力推進全球化。在9月20日發布會上,阿裏雲剛剛發布的POLARDB雲數據庫,對標AWS跑分,直接過招雲計算的世界巔峰。
首先,阿裏雲的目標,就是全球雲計算的領導者,阿裏的NASA計劃,探索的將來為全球20億人提供服務的前沿科技。
“如果阿裏雲僅僅在中國玩,永遠隻能達到CBA的水平。真正要體現籃球的最高水平,如果你不去打NBA,你還是不行。所以我們要參與全球雲計算的競爭,必須要開展我們的全球化。看到了今天跟全世界領先的雲廠商之間的差距,就是阿裏雲成長的內在動力。”
其次,為何亞馬遜能夠做到阿裏雲的10倍以上,原因恰恰在於,AWS原本就是全球化的,服務全球客戶,和全球的夥伴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技術生態協同體係,因此,阿裏雲要迎頭趕上領先者,全球化是必然選擇。
第三,全球化也基於客戶服務的必要性。阿裏雲服務的數百萬用戶中,很多都在推進國際業務,全球一張網,才能滿足客戶全球化的業務需求。
如今,阿裏的服務網絡已經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且在美國西部、美國東部、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迪拜、德國、香港等14個區域設有數十個飛天數據中心,形成全球“日不落”一張網覆蓋
第四,品牌優勢、技術優勢、環境優勢,讓全球化有了落地可能。
阿裏已經是全球互聯網巨頭,而阿裏雲也在雲計算市場位居前三,這是阿裏雲全球化的品牌優勢。
此外,最近幾年,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出海需求,也給阿裏雲的全球化提供了落地機會。
第五,趕超仍有機會。
雖然阿裏雲和微軟和亞馬遜差距不小,但財報顯示,阿裏雲的增速要遠遠快於亞馬遜。
最新的財報顯示,AWS同比增速為42%,增速低於上個季度的47%和上上個季度的55%。
而自2016財年第一季度以來,阿裏雲已經連續8個季度保持著超過100%的高速增長。
在今年年初,阿裏還躋身為奧運會的top讚助商,阿裏雲未來將為6屆奧運會提供雲計算服務。要求最高的安全標準、全球範圍內的服務需求、全球接軌的技術標準,服務奧運會,成為阿裏雲全球化的重要窗口。
因此,包括騰訊雲、華為雲在內的國內對手,要想趕超阿裏雲,就要越過技術、規模、產品、經驗、客戶、品牌的重重關山,看似可望,實則不及。而正在凶悍挺進全球化市場、對標西雅圖AWS的阿裏雲,也絕不會原地踏步,坐等後來者追趕。
最後更新:2017-09-26 17: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