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有關網絡

有關網絡

其他

OSI七層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RFC,Request for Comments document。RFC實際上就是Internet有關服務的一些標準。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於位置的服務。應用包括周邊生活信息、旅遊導航等。

 DNS查詢通常用UDP。查詢方式有迭代查詢與遞歸查詢。
1.遞歸查詢:
一般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屬遞歸查詢,即當客戶機向DNS服務器發出請求後,若DNS服務器本身不能解析,則會向另外的DNS服務器發出查詢請求,得到結果後轉交給客戶機;
2.迭代查詢(反複查詢):
一般DNS服務器之間屬迭代查詢,如:若DNS2不能響應DNS1的請求,則它會將DNS3的IP給DNS2,以便其再向DNS3發出請求。

物理層

廣播域:一個廣播分組所能到達的地方就組成了一個廣播域,通常一個網段就是一個廣播域。
衝突域:網卡向通信線路發送幀時,若檢測到碰撞,就稱發生了衝突。所有會發生衝突的主機構成了衝突域。總線型局域網會發生衝突,現在通常使用交換機,一個電腦連一個端口,這時每個衝突域就隻有主機自身。

網絡規模分類:按照網絡覆蓋的物理區域的由小到大,可分為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和廣域網(WAN)。

 

數據鏈路層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實現局域網中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廣播風暴:廣播發出的數據幀在網段內被大量複製轉發,最終導致網絡癱瘓的現象。原因:出現環路且交換機沒有配置生成樹協議。

交換機:用來劃分VLAN和擴展局域網。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虛擬局域網,通常是指在交換機上通過劃分端口來實現。

VTP,VLAN Trunking Protocol,是VLAN中繼協議,也被稱為虛擬局域網幹道協議。它是思科私有協議。作用是十幾台交換機在企業網中,配置VLAN工作量大,可以使用VTP協議,把一台交換機配置成VTP Server, 其餘交換機配置成VTP Client,這樣他們可以自動學習到server 上的VLAN 信息。

網絡層

網絡地址,網絡號=IP地址&子網掩碼(按位與)。

網段:同一網絡中的所有主機都在同一個網段中。(“網段”等同於“網絡號”)。

IP地址用一個32位二進製的數表示一個,主機號碼,如192.168.1.1。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也被稱作下一代互聯網協議。
IPv6將IP地址長度從32位擴展到128位,每個整數用四個十六進製位表示,這些數之間用冒號(:)分開,例如:3ffe:3201:1401:1280:c8ff:fe4d::db39。
傳統的IP地址劃分:

A類地址的第一位是0,B類地址的前2位是10,C類地址的前三位是110.(這裏說的是二進製-32bit)
這樣規定了開頭,那麼每個類型都有了固定個數。
A類地址的範圍是:1.0.0.1——126.255.255.254
B類地址的範圍是:128.0.0.1---191.255.255.254
C類地址的範圍是:192.0.0.1---223.255.255.254

127.0.0.1是回環地址,Lookback Address,指本機,一般用來測試使用。127.x.x.x都屬於本機回環地址。大家常用“ping 127.0.0.1”命令在本機上做回路測試,用來驗證本機的TCP/IP協議簇是否被正確安裝。

微笑IP地址131.153.12.71是一個   B 類IP地址.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絡地址轉換。主要用於實現私有網絡訪問公共網絡的功能。可以分為三類:靜態地址轉換、動態地址轉換、複用地址轉換。
1.靜態轉換是指將內部網絡的私有IP地址轉換為公有IP地址,IP地址對是一對一的,是一成不變的,某個私有IP地址隻轉換為某個公有IP地址。
2.動態轉換是指將內部網絡的私有IP地址轉換為公用IP地址時,IP地址是不確定的,是隨機的。
3.端口多路複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指改變外出數據包的源端口並進行端口轉換。內部網絡的所有主機均可共享一個合法外部IP地址實現對Internet的訪問,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IP地址資源。同時,又可隱藏網絡內部的所有主機,有效避免來自internet的攻擊。因此,目前網絡中應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複用方式。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屬於非注冊地址,專門為組織機構內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內部私有地址範圍:
A類 10.0.0.0--10.255.255.255 
B類 172.16.0.0--172.31.255.255 
C類 192.168.0.0--192.168.255.255 
在一個局域網內,隻需要一台計算機連接上Internet,就可以利用NAT共享Internet連接,使局域網內其他計算機也可以上網。使用NAT協議,局域網內的計算機
可以訪問Internet上的計算機,但Internet上的計算機無法訪問局域網內的計算機。

Loopback,回環地址,應用在路由器上,作為路由器的唯一標識。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專用網。可以讓遠程用戶訪問局域網。應用該技術需要在局域網內建設一台VPN服務器。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聯網控製消息協議,用來報告網絡層的差錯。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免去管理員手動配置的麻煩。

ACL,訪問控製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是應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這些指令列表用來告訴路由器哪些數據包可以接收、哪些數據包需要拒絕。

路由協議見頁末

傳輸層

TCP:麵向連接的、可靠的通信協議。

三次與四次握手詳見:

https://blog.csdn.net/chuchus/article/details/38026567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戶數據報協議。無連接的、不可靠的通信協議。

應用層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係統,實現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Microsoft Exchange:微軟的應用於服務器的郵件係統。

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應用層協議。瀏覽器看網頁就用到了它。

Telnet:遠程登錄協議,用於配置其他電腦和網絡設備。


路由協議

內部網關協議:RIP,OSPF。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種基於距離向量的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議。
RIP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RIP協議要求網絡中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絡的距離記錄。RIP協議將“距離”定義為:從一路由器到直接連接的網絡的距離定義為1。從一路由器到非直接連接的網絡的距離定義為每經過一個路由器則距離加1。“距離”也稱為“跳數”。RIP允許一條路徑最多隻能包含15個路由器,因此,距離等於16時即為不可達。可見RIP協議隻適用於小型互聯網。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個基於鏈路狀態的內部網關路由選擇協議。與RIP相比,適合更大的網絡。

距離向量與鏈路狀態的區別:前者以路由器的跳數作為路由決策;後者綜合考慮帶寬、時延等指標。


外部網關協議:BGP,EGP。

EGP:早期的協議。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al,邊界網關協議,是唯一一個用來處理像因特網大小的網絡的協議。是EGP(外部網關協議)的取代者。



最後更新:2017-04-03 12:56:00

  上一篇:go android電話攔截
  下一篇:go TextView中使用一個字符串替換字符串str中start到end的子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