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一窩蜂的踏入互聯網醫療 了解什麼才是打開互聯網醫院的正確姿勢
……老實說今年政府下放權力支持創新的力度真是大,兩年前微醫在烏鎮開互聯網醫院幾乎跑斷雙腿,最後借著烏鎮這個互聯網特區的名頭,衛計委才敢放行。
17家,還公開表示要建立互聯網醫院基地,並公布了首個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這讓迷茫中的移動醫療公司、民營醫院和藥械企業都欣喜若狂:線下辦家醫院審批難還投入大,互聯網醫院多快好省,政府還給對接醫保,就跟雄安新區的房子不限購一樣開心。
“商業閉環”這個重任。
真要辦好互聯網醫院,技術和資金的門檻並不小。互聯網醫院至少得有遠程診療係統、電子處方和在線醫囑係統、處方審核和電子病曆係統、費用結算係統等子係統,技術難度比絕大多數移動醫療APP要高,如果要對接基層醫院HIS係統或者醫保費用接口,技術難度就更大一點。因為是實名的診療服務,患者隱私保護也是很大問題,某知名公立醫院搞的雲醫院上線後被發現患者信息泄露就是例子。
“交鑰匙工程”,但花錢不少不說,後期的係統升級和運維也是不小的門檻。你要符合醫療要求又要用戶體驗好,你要對接全國的基層醫院,又要係統運營流暢,想想就知道不容易。
APP上用戶不夠,開互聯網醫院更加不夠。
+醫療實現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它不是終極形態也不是最終目的。互聯網醫院當然有價值,但它在醫療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局限,核心步驟還是要到線下醫院完成。互聯網醫院是網絡問診的升級,但它還是沒辦法幫你實現商業閉環,也就是變現能力並不強。
“網絡醫聯體”中按市場規則精確地配對和分級診療,上下級醫院和醫生才會相應分配好利益,最終讓患者少花錢看好病。
醫改的一個核心就是提升醫療服務的價格,醫生尤其是名醫的服務價格預計也將飛速增長,一邊是成本飛漲,一邊是收費困難,互聯網醫院完全依靠醫生人力是走不通的。
最後更新:2017-04-07 21: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