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換課外實習報告
西安文理學院物理與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程控交換課外實習報告
專業班級 10級電子信息工程2班
課 程 程控數字交換技術
學 號 08101100219
學生姓名 李斌
成 績
2013年11月
實習報告
2013年11月26日--11月27日,西安文理學院物理與機械電子學院電子信息工程1、2班來到了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的中興通訊實訓基地,進行為期兩天的實習培訓。
1985年,中興通訊成立。1997年,中興通訊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是國內A股市場上市值、營業收入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2004年12月,中興通訊作為中國內地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
中興通訊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導通信設備供應商之一,中興通訊各係列電信產品都處於市場領先地位,並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中國主導電信運營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國際電信市場,中興通訊已向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家運營商提供優質的、高性價比的產品與服務,與包括法國電信、英國電信、沃達豐、澳大利亞電信、和黃電信在內的眾多全球主流電信運營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未來,中興通訊將繼續迎接挑戰,打造享譽全球的中興通訊品牌,力創世界級卓越企業。
實習過程回顧:
第一天上午:來到基地,工作人員帶我們參觀基站機房,參觀實習基地設備,係統及其教學實驗室。接著為我們介紹通信的曆史及其演變過程,詳細介紹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及其未來發展趨勢,為近期即將推出的4G打下基礎。課間老師為我們講解中興的企業文化及中興的發展曆程。
第一天下午:講解基站的工作原理及其組網的一些基礎知識,重點講解移動基站的通信過程及其軟件的使用。
第二天上午:參觀機房,講解一些常用設備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講解基站櫃的一些基本知識,講解軟件的使用及練習。
第二天下午:參觀實驗機房,講解未來4G的發展方向,介紹4G的一些知識,講解中興通訊的業務範圍和中興未來的發展規劃,講解LTE知識,及其幹通信行業的一些基本素養及其基本技能,講解通信行業的行情,技術的發展趨勢。
實習收獲:
1837年,美國人塞繆樂.莫樂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磁式電報機,實現了長途電報通信。
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c.Maxwel)建立了一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與光具有相同的性質,兩者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1875年,蘇格蘭青年亞曆山大.貝爾(A.G.Bel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
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因裏斯.赫茲(H.R.Hertz)用電波環進行了一係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用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1920年美國無線電專家康拉德在匹茲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業無線電廣播電台,從此廣播事業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收音機成為人們了解時事新聞的方便途徑。
1922年16歲的美國中學生菲羅.法恩斯沃斯設計出第一幅電視傳真原理圖,1929年申請了發明專利,被裁定為發明電視機的第一人。
1959年美國的基爾比和諾伊斯發明了集成電路,從此微電子技術誕生了。1967年大規模集成電路誕生了,一塊米粒般大小的矽晶片上可以集成1千多個晶體管的線路。
1977年美國、日本科學家製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30平方毫米的矽晶片上集成了13萬個晶體管。微電子技術極大地推動了電子計算機的更新換代,使電子計算機顯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處理功能,成為現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標誌。
20世紀80年代末多媒體技術的興起,使計算機具備了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影視等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為信息處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一代移動通信: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是指最初的模擬、僅限語音的蜂窩電話標準,製定於上世紀80年代。第一代移動通信係統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的 係統(先進移動電話係統)和後來的改進型係統TACS 係統(全入網通信係統),以及瑞典,挪威和丹麥的NMT 北歐移動電話)和NTT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等。
第二代移動通信:由於模擬移動通信所帶來的局限性,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數字移動通信係統得到了大規模應用,其代表技術是歐洲的GSM,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2G)。GSM是由歐洲電信標準組織ETSI製訂的一個數字移動通信標準。GSM是全球移動通信係統 的簡稱。 它的空中接口采用時分多址技術. 自90年代中期投入商用以來,被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采用。GSM標準的設備占據當前全球蜂窩移動通信設備市場80%以上。
第三代移動通信: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簡稱3G,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模擬製式手機(1G)隻能進行語音通話;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製式手機(2G)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要能在全球範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縫漫遊,並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同時也要考慮與已有第二代係統的良好兼容性。
LTE技術: LTE項目是3G的演進,始於2004年3GPP的多倫多會議。LTE並非人們普遍誤解的4G技術,而是3G與4G技術之間的一個過渡,是3.9G的全球標準,它改進並增強了3G的空中接入技術,采用OFDM和MIMO作為其無線網絡演進的唯一標準。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326Mbit/s與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小區容量和降低係統延遲。 LTE也被通俗的稱為3.9G,具有100Mbps的數據下載能力,被視作從3G向4G演進的主流技術。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認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時間的減少、更高的用戶數據速率、係統容量和覆蓋的改善以及運營成本的降低。
LTE特點: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上行為50Mbps。
(2)提高了頻譜效率。
(3)以分組域業務為主要目標,係統在整體架構上將基於分組交換。
(4)QoS保證。
(5)係統部署靈活,能夠支持1.25MHz-20MHz間的多種係統帶寬,。
(6)降低無線網絡時延。
(7)增加了小區邊界比特速率。
(8)強調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係統和非3GPP規範係統的協同運作。
實習總結
本次實習非常感謝學校給予我們這次難得的機會,同時感謝中興通訊學院的各位老師及其領導為我們創造一個優異的學習環境。通過中興的老師細心講解,現在自己已經基本掌握了基站組網的基礎知識,並且能獨立的模擬組網。當兩天的實習即將結束的時候,大家都有種釋然的感覺,當然我想我更多的是興奮和自己掌握了知識之後的飽滿感,學知識就像吃東西一樣,吃飽了就應該好好的消化。在這裏,我非常感謝實訓的指導老師及朱繼萍老師,讓我們接觸最新的知識技能,更加能快速融入以後的學習及其工作當中。
最後更新:2017-04-03 14: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