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下半年推進“互聯網+”行動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支持經濟增長的傳統動能逐步減弱,亟需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麵對新形勢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全麵創新改革試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和數字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麵出台了一係列重大戰略舉措,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活力,有效推動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培育壯大新動能取得明顯成效。
一、當前新動能發展形勢
2017年上半年,圍繞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係列決策部署,全國上下主動探索,積極作為,各地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創新創業活力增強,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新動能帶動作用明顯提升。
(一)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不斷優化。今年以來,國務院先後印發了《關於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國辦發〔2017〕4號)、《關於建設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7〕54號)、《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37號)等重要文件,經國務院常務會審議同意,我委等八部門印發了《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發改高技〔2017〕1245號)。這些文件的出台實施,有利於加快新動能領域的改革創新,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促進生產經營方式深刻變革,有效提高創新效率,為順利實現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供了有力支撐。上半年,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887萬戶,同比增長13.2%,其中企業日均新增1.6萬戶。有關地方成功舉辦了8場“創響中國”活動,在全國範圍掀起了新一輪創新創業熱潮。今年4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4月21日指定為世界創意和創新日,並唿籲各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說明,中國的雙創工作已獲得廣泛國際共識,中國方案再次為全球課題貢獻智慧。
(二)新興產業支撐引領作用凸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部分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和13.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和6.2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光電子器件等新興工業產品均保持了快速增長。新興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前五個月,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7%和10.9%,在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中的比重分別達到23%和34%。
(三)區域經濟發展亮點頻發。東部地區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上海、福建等地高技術產業利潤增速超過30%。中部地區產業集聚成效凸顯,安徽省出台全國首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地方性法規,集中支持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建設。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貴州省發展大數據產業帶動作用明顯,今年上半年,新增企業數、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電子商務交易額均保持20%以上增速。
(四)技術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大型飛機、高速軌道交通、雲計算、人工智能、基因測序等核心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並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最新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排名居第22位,比2016年上升3位,比2013年上升了13位,是唯一與發達經濟體創新差距不斷縮小的中等收入國家。我國也成為首個單年專利申請量超過100萬項的國家。
(五)新業態新模式撐起發展新天地。以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正在積聚。網絡信息技術加快從服務領域向生產領域延伸,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帶來了巨大紅利,各行業“互聯網+”滲透水平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3.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8.6%,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8%。分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湧現,帶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了新舊動力轉換,新的增長動能不斷集聚成長。
二、下半年重點工作
下半年,高技術產業工作將進一步聚焦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在擴大有效供給、引領創新發展、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加速動能轉換等方麵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一是推動創新創業取得更大突破。圍繞國務院批複的全麵創新改革試驗方案,持續推進重點改革任務落實落地。做好國發〔2017〕37號政策宣傳,抓好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的建設工作,組織好雙創活動周和創響中國等活動。二是推進“互聯網+”行動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加快實施“互聯網+”行動,做好《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貫徹落實,研究出台互聯網市場準入負麵清單。加快推進政務信息係統整合和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推動電子商務信用體係建設,營造有利於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三是推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落實好“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協調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運行好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拓寬創業創新融資渠道。創新方式方法,加強政府資金與金融資本的合作,引導金融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
(原標題:新動能培育加速推進 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最後更新:2017-08-24 11: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