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差異

美國人發明了一個改變世界的工具,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商業化之後,美國人在它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企業營利模式的奇跡;中國互聯網從完全抄襲美國模式到自己尋找真正合適的生存方式,也在不斷探索發展。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在趨同與存異的差異化中,究竟形成了哪些不同?又是什麼力量在起作用?不作比較,不知道世界如此不同。

  可以說,現在的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中國和美國。在互聯網以指數的速度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那麼,這兩個大國在互聯網方麵有什麼差異呢?我們從下麵一係列與互聯網相關的參數來比較兩個國家,比如:互聯網用戶數量,互聯網普及率,互聯網連接的速度,域名數量,受歡迎的網站,網頁瀏覽器,操作係統等等。

中美互聯網

  1、互聯網用戶數量

  十年前,美國是世界上的互聯網頭號大國,而現在很明顯已經不是,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下圖是中美網民的數量(PS:這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國的人口數量了)

互聯網用戶數量

  當然,中美兩個國家的網民數量占整個世界的31%,其中中國在亞洲的比例是51%。

  2、互聯網普及率

  相比中國來說,美國的互聯網普及率要高很多,一般的普通公民都能利用到互聯網。

互聯網普及率

  但是,中國在這方麵的增長空間要遠遠高於美國。假如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與美果相當的水平,那麼,中國的網民應該可以超過10億了。

  3、互聯網增長速率

  提及互聯網的增長速率,對中國來說,在2000年至2010年之間的增長速率是1767%,這個速度的確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在此期間,美國隻在原基礎上增長了一倍。當然,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美國在10年前的互聯網水平相比其他國家來說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然而,中國當時還是比較落後的國家,所以增長的空間比較大也是可以接受的。

互聯網增長速率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的數據。在2000年的時候美國有95,000,000網民,在2010年為239,000,000.另一方麵,中國在此期間的網民數量由22,000,000增長到420,000,000.對比這兩個數字相信就知道差別了吧。

  4、因特網接入速度

  在這一方麵,美國就遠遠超出中國了。在美國的互聯網接入平均速度基本上是中國的5倍,美國基本上的網絡接入都是用寬帶接入。

因特網接入速度

  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很清楚,當你看到網絡連接連接速度是如何分布的(如下圖)。在美國,34%的互聯網連接速度超過5 Mbit /秒,而在中國,隻有0.4%達到這一速度。

網絡鏈接速度

  5、網絡服務器

  服務器是提供網絡信息的終端,在這一方麵,美國也遠遠超出中國。者也很能接受,因為在互聯網的初期,美國救援預案超出中國,而且服務器技術在美國也會比中國好,導致有些不在美國本土的人也把自己的服務器放在美國。原因當然是美國的互聯網技術比較領先了。

網絡服務器

  上圖是由CIA提供的數據,顯而易見得是:美國幾乎提供比中國多28倍的網絡服務器。我們不知道這些數據時怎樣得到的,但是已經能從一方麵反應兩國之間在網絡拂去其方麵的差異了。

  6、主流搜索引擎

  Google在中國的搜索領域一直沒有達到過稱霸的地位,而且在去年Google撤出中國後,Google在中國的搜索份額更是下跌。中國的中文搜索引擎一直 是以百度稱帝的。兩國的主流搜索引擎為;

  7、頂級網站

  美國的頂級互聯網網站在全世界都是比較出名的,但是,精心的人一定會發現,中國的頂級網站一般在世界上不是那麼出名,或者說並沒有很多人會去使用。

  美國網站TOP 5

  1. Google.com
  2. Facebook.com
  3. Yahoo.com
  4. Youtube.com
  5. Amazon.com

  中國網站TOP5

  1. Baidu.com (search engine)
  2. QQ.com (online community)
  3. Sina.com.cn (web portal)
  4. Taobao.com (“China’s eBay”)
  5. Google.com.hk (Google Hong Kong)

  當然,Facebook在中國已經上不了了,google.cn也撤出中國而轉向了google.com.hk,但是google.com.hk在中國任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至少還能夠躍居前五。

  8、主流的網絡瀏覽器

  在中國,大部分的網民依然使用的是IE6.0瀏覽器(這一點也許讓人匪夷所思),因為有那麼多的好的免費瀏覽器(如高版本的 IE, Firefox 或者 Chrome等)。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網民在安裝操作係統的時候,微軟會在操作係統裏麵自動安裝IE6.0,尤其是使用所謂”Windows XP係統的用戶“,使用IE6.0就更常見了。

  美國排前五名的瀏覽器:

  1. Internet Explorer, 47.5%
  2. Firefox, 25.5%
  3. Chrome, 14.6%
  4. Safari, 11.2%
  5. Opera, 0.6%

  中國排前五名的瀏覽器:

  1. Internet Explorer, 87.4%
  2. Chrome, 4.4%
  3. Maxthon, 3.8%
  4. Firefox, 3.3%
  5. Safari, 0.6%

  主流瀏覽器版本:

  • 美國: Internet Explorer 8.0, 33.9%
  • 中國: Internet Explorer 6.0, 41.1%

  9、主流操作係統

  在美國,Windows 7基本上已經取代Windows XP,但是在中國是截然不同的。中國的網民大多數還是使用Windows XP,這個比例基本上是4/5。

  美國排前五的主流操作係統:

  1. Windows 7, 32.1%
  2. Windows XP, 31.1%
  3. Windows Vista, 19.1%
  4. Mac OS X, 14.9%
  5. iOS (iPad), 1.2%(統計不包括iPhone和iPod Touch上的iOS )

  中國排前五名的主流操作係統:

  1. Windows XP, 82.2%
  2. Windows 7, 13.8%
  3. Windows Vista, 2.7%
  4. Mac OS X, 0.5%
  5. Windows 2003, 0.3%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上麵的統計數據時根據接入網絡的用戶而來的,還有一些沒有接入網絡的就不在統計之內了。

  10、域名

  對域名數量的統計通常按域名的購買地而非購買人所在地進行分類。由於互聯網用戶熱衷於在美國注冊域名,因此美國的域名數量會超出實際數量。

  記住這一點,然後我們來看兩國的頂級域名數量。

域名數量

  然後是國家碼頂級域名,.us表示美國,.cn表示中國。這裏需要注意的是,.us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並不十分高,.com是使用最多的頂級域名,這使.us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礙。

域名

  11、全球化的攻擊流量

  所謂“攻擊流量”,是指自然界的惡意流量,例如試圖獲得通過各種方式非法訪問到計算機的端口,利用操作係統中的薄弱環節攻擊計算機,這包括所謂的端口掃描以發現潛在的計算機漏洞。美國的交通部曾經有被攻擊過的”美譽“。這方麵中國是第三(僅次於俄羅斯)。

全球化的攻擊流量

  結語

  那麼,從上麵的各方麵的對比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

  1、 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群的基數很大,更大(是美國的大約1.76倍)。

  2、美國互聯網基礎設施遠遠領先於中國的,至少對終端用戶來說是如此。

  3、中國在互聯網方麵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4、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運行的軟件版本比美國互聯網用戶落後,至少在操作係統和網絡瀏覽器方麵。

  5、美國互聯網行業繼續領先世界,特別是因為世界各國因特網用戶都需要使用其互聯網服務。 (也許有人可能會問,這種情況會將持續多久呢?也許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吧。)

  總的看來,美國在互聯網科技及其服務技術領域遠遠超出中國,但是,單純就網民數量來講,還是中國人較多,並且這種狀況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會維持下去。當然,中國的互聯網領域發展空間很大,畢竟以後上網的人越來越多,對於網絡的開發前景還是可觀的。

  幸好,我們的世界不會再2012年終結,我們可以看看以後的格局會是怎樣的一個變化呢?當我們時隔多年再回頭看看這篇文章以及文章中提及的狀況,會不會有所改變呢?美國還會依舊是互聯網領域的老大嗎?中國這個發展迅速的國家會在互聯網領域崛起嗎?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6:41

  上一篇:go 盤古搜索發布大眾版iPhone客戶端
  下一篇:go Google+無法取代個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