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醫療數據共享還有多遠?
最近,在醫改重磅消息相繼發布後,互聯網大數據智慧醫療也成為重點培養對象,想支持發展卻又缺少相關的管理辦法。
其實,醫療行業一直是一個重積累的行業,相比於其他行業,醫療從業人員的退出成本更高,換句話說,他們的工作更為穩定,要不怎麼鐵打的醫生這一說。雖然不乏一些敢於先“吃螃蟹”的醫療機構,但更多的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在標準尚未確定、區域市場特性明顯的大背景下,智慧醫療創業者要想叩開目標用戶的大門,他們需要依靠係統服務商作為合作夥伴。
作為智慧醫療與醫療健康檢測技術方案供應商朗銳慧康表示:“其實,醫療係統的碎片化才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不管是患者端的掛號服務,還是醫院內部業務的係統產品,還是整個“患、醫、藥”的產業鏈,IT體係的碎片化特征都非常明顯,碎片則難以黏合,這將引發一係列醫療問題 。互聯網醫療的切入點首先應該是醫療機構自內而外底層信息化的改變,隻有在數據層麵打通,才有可能實現應用層麵的創新。”
醫療機構在患者健康數據共享方麵,人力投入不足,內部IT係統的存儲、網絡、操作係統等等又各自為政,HIS、PACS等核心業務係統依然存在單點故障,不同接口、不同協議、不同供應商,信息和數據基本無法順利地溝通、難以兼容、不願兼容,災備係統普及化較低的問題依然存在。
說起互聯網醫療,不得不感謝上一波智能手機、智能硬件的快速發展。在大量手機APP在醫療業務應用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資金、資源的湧入,造就了少數新貴。在智能硬件設備發展的同時,互聯網醫療對雲的依賴度卻反倒不如傳統醫療機構。血糖儀、尿檢儀、各種各樣的穿戴醫療儀器設備......很多醫療行業的從業人員更多的還是業務驅動,智能硬件確實有許多,但是要是涉及到更為具體的信息化的落地方式,很多人是說不明白了。
醫療數據共享本來就是互聯網醫療應該大力完善的重點,雖然許多企業沒有意識到數據共享的重要性,但朗銳慧康表示他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設備輕巧便攜,包含心電圖、尿常規、血壓、血氧、體溫、脈搏、血糖、檢眼鏡、檢耳鏡等檢查功能可開展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立、兒童管理、老年人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國家要求的11項公共衛生管理服務,設備通過和當地醫療信息管理係統、醫保結算係統、公共衛生管理係統等對接。
https://www.lrioh.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07-17 16: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