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BAT玩不轉醫療AI卻不願放手,2017年又將玩轉什麼新套路?

最近,發生了兩件和互聯網醫療相關的事情。

一件是,阿裏雲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正式發布了ET醫療大腦,進軍醫療AI領域。阿裏雲表示,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訓練,人工智能ET已具備多項醫療能力,可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準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承擔醫生助手的角色。

第二件是,好大夫在線確認,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的2億美元的融資(也就是說本輪融資還未Close),領投者騰訊的投資已在2017年2月到賬。這是好大夫公開的第四輪融資,也是好大夫成立11年來,官方首次對外確認的融資消息。此外,騰訊在此之前,也相繼投資了丁香園、微醫、卓健、醫聯等互聯網醫療公司。

多年以來,BAT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動作不斷。但是,一個不得不直視的問題是,這片水域,卻是BAT難以“玩轉”的。

百度醫療事業部年初的解散大約所有人都記憶猶新。阿裏健康事業部,據消息稱,在阿裏集團2016年績效考評居於倒數。而與此相對比的,卻是好大夫、春雨醫生等創業公司的不斷融資和用戶數增長。

然而,這也是塊BAT都不願放棄的領域。連連失手之後,我們看到的是,2017年初,BAT三家都調整了自己在互聯網醫療上布局路線,但是這一次,和以往不同。阿裏和百度把賭注押在了智能的醫療“大腦”之上,而騰訊,仍然走在自己的入口之路上。

一、阿裏雲ET醫療大腦:做醫療“實習生”
在此之前,阿裏在醫療領域的主要布局,還集中在醫藥平台的搭建上。去年5月,阿裏健康牽頭成立了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和幾百家線下連鎖藥店合作。去年8月,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叫停後,阿裏也停止了天貓醫藥館的藥品交易功能。8月16日,阿裏健康宣布收購廣州五千年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獲得了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阿裏健康自營的“良心大藥房”正式上線並入駐天貓。去年,阿裏健康還推出了第三方藥品信息追溯平台“碼上放心”,提供產品追溯服務。

而到現在,阿裏已經不滿足於僅僅建立藥品銷售和醫療服務的平台,來切入未來醫療。在繼百度之後,阿裏把目光瞄向了醫療“大腦”。

2016年,阿裏推出了人工智能ET,取代了其前身的阿裏小Ai,要建立一個人工智能時代的阿裏雲。去年的時間裏,ET指揮了廣州白雲機場的調度以及調度廣州的交通擁堵,參與了杭州大腦的項目,並且還指揮了餓了麼的180萬外賣小哥。現在,阿裏雲ET的下一步,則是要成為“醫療實習生”。

ET醫療大腦的研發大量采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海量的數據作為示例來訓練機器完成特定任務,即由計算機通過學習病例數據來提升醫術。由於可以24小時不睡覺,同時處理成千上萬項任務,ET的學習進步速度大大超過人類。

阿裏雲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裏說:“我們將ET醫療大腦設置為一個開放的人工智能係統。除了阿裏雲的人工智能科學家投入到研發當中,我們更希望能吸收外部精良的算法與醫學經驗,這樣ET才能更快地成長為一名高級醫師。”

阿裏雲已經開始試圖利用ET醫療電腦進行病症的診療。通過和華大基因合作,ET對大量肺腺癌病例的DNA序列進行分析,尋找致病的關鍵基因突變。在雲棲大會現場,黑君也看到,阿裏雲總裁胡曉明現場展示了一套超聲甲狀腺結節智能診斷係統,胡曉明表示,這套算法可以對甲狀腺B超快速掃描分析,圈出結節區域,並給出良性與惡性的判斷,大大節省了醫生的診斷時間。一般來說,人類醫生的準確率為60%-70%,而當下算法的準確率已經達到85%。

在黑智參與的雲棲大會後采訪中,胡曉明透露,阿裏雲的戰略規劃中,機器智能對產業的深度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而這,得益於現在互聯網的發展,使得數據在線,可以參與決策,和算法平台和計算能力相結合,產生新的價值。而阿裏雲的目標,則是通過技術去為商業創造價值,解決實際問題。之所以參與交通行業,就是由於交通是複雜、多變量影響和相互幹擾的行業,它的複雜程度超過了任何其他行業,因此,人工智能平台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利用大量數據,提高人工智能技術。

這也是阿裏雲挑戰醫療大腦的初衷。胡曉明表示,對於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這還是一個剛剛起步的領域。醫療機構中,還有大量數據以紙質形式存在,並沒有在線;同時,個人健康資料的歸屬並沒有界定,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還亟待解決,政策也並沒有完善。而同時,人工智能係統輔助醫療,並不是取代醫生。ET醫療大腦將輔助醫生診斷和分析結果,提高診斷速度,同時促進算法迭代;其次,做到“算無遺漏”;第三,整合醫生個人經驗,形成新的經驗,提高醫療服務的價值。

二、百度醫療:聚焦人工智能
這不由得讓我們聯想到百度近年來在醫療大腦上的投入。2016年10月,“百度醫療大腦”在北京發布,它是通過海量醫療數據、專業文獻的采集與分析進行人工智能化的產品設計。“百度醫療大腦”可以模擬醫生問診流程,與用戶多輪交流,依據用戶的症狀,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反複驗證,給出最終建議。在過程中可以收集、匯總、分類、整理病人的症狀描述,提醒醫生更多的可能性,輔助基層醫生完成問診。

最初百度的醫療布局主要集中在醫療信息搜索,進而擴展到掛號預約等服務。2015年1月,百度移動醫療事業部成立,歸張亞勤領導,主要是醫療O2O相關的掛號預約以及送藥直達業務。百度在移動醫療方麵的布局,當時主要在三個方麵:在線問診的百度醫生、拇指醫生等,送藥電商的藥直達,還有智能設備Dulife。

百度醫療事業部也有在百度大腦平台上進行的研發,比如百度醫療大腦,模擬醫生問診,和用戶多輪交流,給出最終建議等。而就在今年2月,百度正式宣布,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優化,集中優勢資源,將醫療業務的重點布局在人工智能領域。原百度醫療事業部業務關停,智能小e團隊和拇指醫生團隊,轉入AI體係;醫療事業部內容建設團隊,轉入搜索公司。

至於為什麼這樣做,李彥宏給出的解釋是:百度將會利用人工智能,繼續參與醫療領域。比如智能掛號、智能診療、收集基因數據、製藥研發等。“現行醫療體製也有很多不合理之處,改變它的重要方法也是人工智能。”

三、騰訊:從流量入口切入
而在社交和通信方麵占優的騰訊,則顯然另有選擇。利用在社交方麵的優勢,從流量入口切入醫療市場,仍然是它的選擇。

在這次投資好大夫之前,微醫、丁香園、醫聯、卓健等互聯網醫療公司,均有騰訊的投資。醫美O2O平台新氧、更美,也均有騰訊基金的投資。騰訊正試圖,通過自身的大數據能力,以及產品平台上的用戶觸達能力,整合醫療分發平台。在國內,大量的醫療機構在微信上開通了公眾號,接入了就診、掛號和支付服務。騰訊正在試圖,成為連接起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的一級入口。

但這和阿裏百度的思路,顯然有著巨大的不同。因為,流量入口,和診療服務,仍然是不同層級的問題。騰訊在清掃外圍,但顯然,百度阿裏,是要直接切入醫療領域的核心——診療。

四、讓技術的歸技術,其他的歸其他
顯然,在互聯網醫療這個領域,百度阿裏殊途同歸,騰訊,則選擇了和它們分道而行。

百度的最優勢資源,就是數據搜索,以及處理。而阿裏的優勢,則建立在交易平台上。但相同之點是,它們均通過多年的布局,擁有了大量的醫療機構以及患者資源。在醫療這個需要技術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引領的領域裏,百度和騰訊,已然不約而同地,瞄準了互聯網醫療的新階段。
互聯網改造醫療行業和其他傳統行業類似,百度總裁張亞勤也曾將技術如何改變醫療行業,分為三個階段:

其一,連接信息階段。在這個階段裏,互聯網改造的是醫療的信息流,實現人和信息的連接。

其二,是連接服務階段。互聯網改造的是健康谘詢的服務流,通過預約,實現人和醫生的連接。

其三,是診療服務階段。互聯網改造醫療服務流,通過連接人和智能,利用用戶留存在平台上的數據,實現人和醫療機構的連接,提供精準的、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和預防。

百度通過搜索,阿裏通過平台,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而在第二階段,丁香園、春雨醫生、好大夫等創業公司,仍然在BAT的夾縫中頑強生長,而BAT,並沒有在這一階段,占更大的便宜。

但這部分信息和數據,卻是BAT們所不能割舍的。因此,布局未來、向下一階段押注,也成了它們必然的選擇。但是,從以往的失敗,大約它們也意識到了,切入這個領域的風險和艱難。

BAT們和創業公司相比,最大的長處是,在資金、技術上擁有強大實力,在金融、支付、數據、電商等行業生態鏈環節具備豐富的資源。但是,醫療領域和互聯網的開放環境大不相同,資源的稀缺及壟斷,政策的高監管性,數據的封閉,疾病市場的碎片化,人才的限製性,都和BAT以往熟悉的各個領域大相徑庭。

技術改變醫療,這次,百度和阿裏選擇了另外一條彎道超車,它們甩掉了醫療中勞動密集的相關環節,聚焦在技術本身,要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醫療本身最核心的診療環節的能力。

在海外,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診斷已有先例。比如IBM的Waston,代表了IBM在認知計算領域的核心技術。在美國,Waston已經用於癌症治療。美國頂級的腫瘤中心MSK已全麵使用Watson作為輔助手段,為臨床醫生提供乳腺癌、肺癌、直腸癌、宮頸癌、卵巢癌和胃癌治療方案。2017年,Watson還將拓展至另外九種癌症,覆蓋全球80%的癌症病例。

盡管Waston已經非常強大,在醫療領域裏它還隻是入門級。在國內,近年來也有deepcare、推想科技、匯醫慧影等醫療影像識別創業公司獲得了融資。
今年3月28日,IBM與百洋醫藥集團在北京簽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Watson Health將全線進入中國醫療市場,百洋集團旗下百洋智能科技將獲得沃森在中國市場的三年獨家總代分銷權。

而百度和阿裏在人工智能醫療大腦上的布局,可以說,是拋開以往在醫療領域的短板,讓技術的,歸於技術,樹立更高的行業門檻。

而現在專心於清掃外圍,構建流量入口的騰訊,仍然在為互聯網+醫療第二階段提供輔助。但隨著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上技術的提高,也許有朝一日,騰訊也將從人工智能領域切入醫療,誰又能說得準呢?


最後更新:2017-04-13 16:30:49

  上一篇:go 互聯網醫療未達充分市場化狀態卻已降溫 投資機構看好醫療服務創新
  下一篇:go 4月13日雲棲精選夜讀:MongoDB使用常見問題及應用場景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