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物流掀翻阿里巴巴?京东该醒醒了!
8月14日,京东公布了2017年Q2财报:截止6月30日,京东集团在第二季度净收入为932亿元,按照美国通用会计标准,净亏损3.8亿元;但若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标准,则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9.765亿元,如此计算,京东已实现连续5个季度盈利了,顿时引发“挺京东”一派的热烈赞扬。
8月17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18年Q1财报(4月1日-6月30日):当季收入501.84亿元,同比增长56%,超越分析师的预期目标。此财报一经公布,阿里巴巴股价股价上涨2.93%,而京东集团股价则应声下跌6%。
京东自营削弱,物流担当重任
据Maybank Kim Eng银行的亚洲互联网和电信股票研究主管米切尔·金姆(Mitchell Kim)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双方的毛利率增长趋势:阿里巴巴第二季度毛利率较第一季度上升了540个基点,而京东集团的毛利率则比预期下降了240个基点。
身为中国第一、第二大电商企业,阿里巴巴与京东存在着多轮的较量,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传,由于京东的自营模式与物流服务,京东一定能取代阿里巴巴成为国内排行第一的电商企业。
然而,近年来,京东自营的优势已越来越不明显,为了丰富品类、扩大规模、赚取利润,京东开始有计划地增加第三方商家的比例,早在2015年京东第三方商家的GMV(成交金额)已超过50%,如今更是超过60%,为京东贡献了高昂的利润。从一定程度上说,京东越来越像阿里巴巴,自营已不可能成为京东制胜的法宝。
而相比之下,京东物流似乎更具优势。从实力上来看,京东拥有着全国最大的仓储物流体系:9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263个大型仓库、7000多个配送站和自提点。在仓配一体化完成之后,京东物流在消费者心中塑造了“快捷安全”的印象。而且,京东计划在未来十年里建造500个仓库,保持自身在物流领域的领先地位。
刘强东在接受CNBC采访时曾表示,“让物流变得更加高效……就能获得更大的谈判能力,这样我们就能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更好的条款。”另一方面,自今年5月份,京东物流独立运营后,开始逐步提升第三方商家使用京东物流的份额,与天天、百世决裂或许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阿里巴巴的物流反击措施
阿里巴巴在物流方面虽然布局有点晚,格局却很大。2013年,成立菜鸟网络,以网络资源、供应链优势对第三方物流商如圆通、韵达等形成“统领性”作用。
除此之外,菜鸟网络目前在全国布局的仓储物流中心仅次于京东,而在淘宝、天猫上的许多小B型客户及大部分C端客户,几乎很少会拥有自己的仓库,因而,从一开始,阿里巴巴与菜鸟网络的结合就具有FBP基因,即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菜鸟网络的仓库中发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物流效率。而京东物流独立运营后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将更多第三方商家从SOP模式转移到FBP模式,以此增加京东仓储物流的使用率。
再者,阿里巴巴在新零售方面的实践,如盒马生鲜的30分钟内配送;还有,跨境电商的仓配一体化设计等等,都让菜鸟网络的支撑点从线上电商扩展到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业态。据最新数据显示,菜鸟网络每天处理的包裹数量为5500万个,占据中国快递包裹总数的一半,充分显示了新零售对于菜鸟网络业务量的推动作用。
为了提高毛利率,赶超阿里巴巴,京东押宝物流,但这方面菜鸟网络也丝毫不差。由此看来,京东超越阿里,恐怕力有未逮。
最后更新:2017-08-20 01: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