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如果没有钱,你还会爱我吗?
前几天,因为“被曝性侵犯男性作家李枫”,郭敬明又被炸上了热门。
虽然证据只有李枫在文章里的几句爆料,根本称不上是实锤。
但舆论还是一边倒地,倾向了李枫。
△现在最新的情况就是,李枫表示自己会抗争到底,他没有诬陷郭敬明;郭敬明则方面则已经向法院提起了刑事诉讼。
网友是讨厌郭敬明的。
除了说郭敬明人品太差之外,郭敬明的抄袭,是他洗不掉的黑点。
△这是郭敬明“完全捏造”下面高赞留言。
和李枫、郭敬明有关的最世作者(最世文化是郭敬明的公司,李枫曾经是它的签约作者),也大多挺李枫。
△@法吉特是和最世合作过的漫画家
△@绝杀朱古力是最世前签约作者,这条微博已经删除
就连郭敬明可以“呼风唤雨”的娱乐圈里,也没见多少同情的声音。
貌似只有陈学冬的小号说了句“无助”。
昨天,终于有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前助理,站出来支持郭敬明,说李枫是炒作。
但底下的留言,全都是骂的。
没有人愿意听郭敬明的解释。
在大部分人的心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郭敬明似乎永远都是“卑鄙的”“不值得相信的”。
这一种崩塌的公众形象,和他在各大杂志封面表现出来的“精英气场”,实在是差得有点远。
看着这么魔幻的对比,我产生了一个疑问:
究竟郭敬明身上这种充满了“黑历史”的“成功”,算不算真正的成功?
他这几年大行其道的“流量和金钱等于一切”的成功学,又真的有那么厉害,那么值得我们学习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决定好好研究一下郭敬明。
▼
郭敬明,1983年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普通家庭。
妈妈是银行职员,爸爸是公务员。
家庭环境不算差,但郭敬明小时候过得不算好。
他四岁左右就得了类似败血症的病,童年几乎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没有朋友,没办法出去玩,郭敬明就是在这个时候爱上了阅读。
他喜欢看各种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陪了他很长一段时间。
8岁,郭敬明就已经开始写东西了。
第一篇公开文章,发表在《少年先锋报》,稿费5元。
郭敬明说,他喜欢写作,一开始就是因为在报纸上发文章这件事,让他有一种优越感。
“同学都觉得,报纸上有你的名字,看上去酷酷的。”
他承认,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敏感又要强的孩子,他不喜欢输。
成绩从来没有掉过全级前二十名之外的,也因为成绩好,班上没有人会笑他矮。
2001年,郭敬明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
好胜的他,可不是随便参赛的。
他仔细研究前两届新概念获奖者的文风后,郭敬明才投出作品。(这也说明郭敬明的洞察力确实是很厉害的)
“我是很认真地想要拿第一名,用尽全力地,朝向那个最虚荣的存在。我写了整整7篇5000字的文章。我买了7本杂志,剪下7张报名表。”(《人物》)
而且,赢了一次还不够,郭敬明还要参加第二次,成为唯一一个两次得一等奖的选手。
郭敬明就是这样,他说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厉害的。
他很少失手,唯一一次,应该是在高考。
郭敬明因为作文没考好,去了第二志愿的上海大学。
在郭敬明的印象里,上海大学是一所非常夸张的大学。
“95%都是上海本地人,我是班里唯一一个外地人,去到上海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自己不属于那里。”
没有归属感。
在自贡还算是小康之家的郭敬明,到了上海,就成了班上“最穷”的学生。
班上的同学总是有最新的手机,最新的球鞋。
但郭敬明,就连专业要求的最低配置“DV+相机+电脑”,都要妈妈省下来几个月的工资才买得起。
因为没有钱,他被人鄙视过。
《幻城》出版之后,郭敬明要出席一个活动。
“那时我对名牌没有什么概念,还穿了一套挺好看的衣服。”
结果去到现场,就被工作人员说了。
“他看到我的第一眼就说,哎,你服装带了吗,我们先去把衣服换掉。我说,我已经穿好了。”
“他那个脸,我记一辈子。”(《人物》杂志)
△刚开始写作时候的郭敬明
△《人物》杂志采访文字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郭敬明经常在采访上翻来覆去地讲着他刚到上海时遇到的白眼,就好像要证明是曾经的委屈让他变强大。
△《人物》杂志,郭敬明说就因为穿着打扮被人鄙视,以后他就带着复仇的快意买奢侈品,他要证明,那些东西我现在都买得起。
老实说,作为一个同样在上海读书的孩子,我明白郭敬明的心情。
当身边的人都在说上海话,自己插不上嘴的时候,确实是有点郁闷的。
不过,我这个人比较大大咧咧,不太在意这些。
但郭敬明不同,他要融入,他要证明自己。
为了不再被人看不起,他第一年就强迫自己学会了上海话。
接下来,他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疯狂的赚钱。
看到《幻城》第一年就卖出50万本之后,郭敬明就知道青春文学是一个商机。
他2004年上大三的时候,就决定休学,去办“岛”工作室。
接着,2006年,郭敬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公司(后来并入到最世下面成为子公司),并出版《最小说》,成为80后作家里第一个当老板的。
不得不说,郭敬明的确是很有商业头脑。
在那个年代,写字的人哪有想到什么当老板的。
像韩寒还潇洒地去玩赛车写博客,完全不把稿费当一回事。
就只有郭敬明,知道要吭哧吭哧地赚钱。
在那时,郭敬明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思路:
像经营明星一样经营作家,用一条严格的生产线去生产“文学”。
他要求“最世”的签约作者和自己一样,有精致的公众形象。
他们最好是瘦削、羞涩、漂亮的,因为郭敬明认为:“创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敏锐、感性、超尘脱俗,让人心疼的脆弱。”(《好运MONEY+》)
当然,这些也都是文艺小青年迷恋的特质,没有人比郭敬明更懂粉丝心理。
市场也证明,郭敬明是对的。
落落、安东尼、笛安……这些看起来“敏感又脆弱”的青年作家,后来都很受读者欢迎。
2013年,他的公司连年盈利超过2000万,最世文化的作家每年图书销量接近2亿。
郭敬明本人,更是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三次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成为“畅销之王”。
△其实那时候,郭敬明已经被媒体宣传成“励志偶像”
接下来,他进入娱乐圈,用的也是类似的思路——
做小年轻最喜欢的电影。
他用《小时代》,开创了真正的粉丝电影。
清一色的小花鲜肉,清一色的流量担当,这是《小时代》之后才开始的潮流。
而电影市场上的流量,又让他的身价翻了几倍。
《小时代》四部加上《爵迹》超过20亿,郭敬明排在2012-2016年华语导演内地票房排行榜第六位。
他的个人身价,在2016年的时候,据说已经超过10亿。
从四川自贡的普通文学少年,到现在身价10亿的作家,敏感好胜的郭敬明,用15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好几次的阶层跃升。
这过程,看起来很魔幻,很励志,就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盖茨比”。
但有意思的是,无论赚再多的钱,郭敬明始终得不到和地位相配的好名声。
为什么?为什么大家讨厌郭敬明?
仇富心理肯定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在他的“成功学”背后,有着许许多多让人诟病的bug。
▼
首先,他说自己是作家,但他对文字的态度,实在算不上是认真。
从出道开始,他就有各种抄袭传闻。
《幻城》疑似抄《圣传》。
《爵迹》疑似抄袭《Fate》。
(这个我写过,主要是人设和世界观像:
把《爵迹》拍那么烂,对得起你抄的那个18禁游戏吗?)
《1995-2005夏至未至》疑似抄袭日本漫画《NaNa》。
上面这些都是故事设定像,类似于最近在网文界很火的“撞梗”,要定性为抄袭,还是有难度的。
但《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这可是打了官司,实锤的。
但败诉了以后,郭敬明就是不认。
他就像当初刚到上海那样,觉得是全世界的人都在欺负他。
在博客上,郭敬明愤怒地写着:
“哪怕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也不会迫于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放弃了曾经创作时的辛苦。”
接着,他拒绝回答任何有关抄袭的问题。
他强调,不回答不代表自己怂了,而是他认为打击质疑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直写下去。
“你觉得我不会写,那我就继续写,写到1000本的时候,每本书销量都非常好,你就不会质疑了。”
这番话,看上去特别义正言辞,特别有道理,但实际上,是偷换概念。
能写和有没有抄袭这根本上是两回事,你就算以后得了诺贝尔也不能证明你以前没有抄袭,对不对?
而且,我非常不同意的一点就是,为什么郭敬明非要把文学的价值和书的销量划上等号?
事实上,过去的经典也都不是畅销书啊。
当然,这一种简单粗暴的计算方式,是符合郭敬明的世界观的:
在他的“成功学”里,有钱就有话语权,有钱就是成功。
△在《非常道》采访的时候,郭敬明就说过,他做任何事的原则就是一定要赚钱
从写书,到他开公司,管理人,郭敬明用的都是这一套。
他迷信财富和权力。
“财富和权力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就像一个金字塔,由上到下分配,几千年不变。”(《人物》杂志)
在工作中,他强调契约精神和商业利益,就算是对着一起创业的好朋友,他也要强调自己领导者的角色。
他是个非常严格的老板。
一天工作起码超过18个小时,经常会在凌晨给同事发一大堆的信息。
郭敬明说过,自己在骂人上面特别有天赋,他可以用最恶毒的语言去攻击一个人。
“当然,我是对事不对人,常常自己说完就忘。我也不会感到愧疚,除了对我妈妈。”(《鲁豫有约》)
这样的管理方法,可能对于经营一家公司是必要的。
但是人际关系,就不能这样处理。
人和人之间,如果过于重视利益,关系就会变得非常脆弱。
而这,就是郭敬明“成功学”的第二个bug:
靠利益捆绑关系。
一旦利益出现问题,双方就各种撕破脸。
在最世里,李枫不是第一个反他的。
2007年的时候,公司的元老级人物Hansey和落落都试过出走。
虽然这几个人,后来因为创业失败而重新回到郭敬明的团队。
但他们离开的时候,也是跟郭敬明闹得很僵的。
Hansey指责郭敬明“克扣工资,不近人情”。
落落说,“工作中他非常完美主义,而从朋友一下变成上下属的关系,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还有这一次,几个公开反对郭敬明的作家,其实以前看上去和郭敬明的关系也很好。
李枫说过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是郭敬明,跟着“四爷”有肉吃。
站队李枫,说郭敬明的成功是闹剧的“绝杀朱古力”,在专栏里写过:
“如果我是女儿身的话,一定考虑嫁给老板”。
只是,让人无奈的是,这些曾经“忠心耿耿”的下属,现在都通通翻脸了。
郭敬明迷恋的财富,看来并没有交给他掌握人心的力量。
△郭敬明和宣传《燃烧的男孩》时候的李枫
除了利益分配不均容易引发矛盾外,郭敬明的商业理念,也经常被收下作家质疑。
有很多人后来离开,是因为他们受不了郭敬明高压的生产方式。
“我追求质量,他们追求速度和出版好时机。”
从最世去到磨铁的作家苏小懒也说,郭敬明实在太商业化了。
毕竟文学不是商品,是很难批量生产的。
一旦要追求数量,质量就很难保证。
这样下去,就形成了郭敬明“成功学”里第三个bug:
粗制滥造的作品多了,郭敬明IP的吸引力,在严重下滑。
△这整齐划一不超过5分的作品,受伤太多,也不要怪观众看到郭敬明的名字就打一星……
在出版行业,郭敬明早已显示出疲态。
郭敬明这几年的版税明显减少,2016年,他只有600万元,仅排在20位,仅仅是他2011年的1/4。
最世的其他作者,也没有写出什么大IP。
曾经发行量超过100w的《最小说》今年停刊了,改成《ZUI BOOK》主题书,不再以邮政渠道订阅。
最世去年换了出版社。
有人猜测是因为销量下滑。
但郭敬明说,没关系,他早就不care出版传统出版了,未来他有更大的布局。
嗯,大家都明白,他说的是影视出版。
但问题是,在娱乐圈,郭敬明也没玩得很溜啊。
在《小时代》系列赚了近20亿票房之后,《爵迹》就把钱都赔回去了。
《爵迹》制作成本超过1.5亿,票房起码要5亿才回本,但最后票房只有3.8亿。
票房成绩不理想,郭敬明在发布会上落泪:“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
有人说郭敬明这是炒作。
但我却觉得他是真紧张。
因为郭敬明最近的片子,确实很不好卖。
《幻城》投资3.6亿,收视率没破1%。(心疼我们家马天宇)
今年暑期档《夏至未至》的收视也不是很理想,后期收视暴跌,被《楚乔传》完爆。
郭敬明这个名字,不再是票房和收视的保证。(《爵迹》宣传的时候,乐视还刻意把郭敬明导演的头衔去掉,但这也阻止不了它的仆街)
郭敬明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
而郭敬明最担心,可能还不是赚不到钱,而是他的影响力变小了以后,大众对他的争议声就会被放大。
就像这次的“性侵事件”一爆出,郭敬明各种黑料就被炒了一次,还有人爆料,说李枫这事背后是经济纠纷。
(但这事没有实锤,我就不讨论了)
以前,为了消除争议,郭敬明会努力赚钱,用他的“成功”来堵住各种各样的差评。
但现在,这个方法不好使了。
原因就是上面说的,这十几年,郭敬明的“成功学”出现了太多的bug,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要赚更多钱的,就要更快速的生产;
要快速生产,疑似抄袭的作品和各种烂片会更越来越多;
粗制滥造多了,郭敬明的口碑就会变得越来越差,他要赚钱就会变得越来越难;
然后,为了扭转口碑,郭敬明只能赚更多的钱;
于是,问题就这样日复一日不停地积压,直到某一天大规模的爆发……
△杨澜问过郭敬明,如果没钱了,你觉得你的粉丝还会爱你吗,郭敬明就说,没有钱我就更加努力赚钱啊。
所以,别看郭敬明好像春风得意的样子,实际上,他是被自己困在了名为“成功学”的牢笼里,只能靠钱给他最大的安全感。
他的处境,就像我之前写《金枝欲孽》的那些宫斗主角:
每天都被欲望控制着,为了争夺权力和金钱,把自己的人生都搭进去。
看上去是很拼,很有野心。
但抢来抢去,失去的正正是自己。
△郭敬明的炫富,争议也很大。
为了成功,喜欢文学的郭敬明不见了。
他不会再写出《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那样自信又叛逆的文字: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快乐,都能在他们各自所在的城市,安静满足地穿行,而不是一脸张皇地站在十字路口,遗失了所有的方向。”
现在的郭敬明,已经变成了《小时代》里的主角。
穿着一身的名牌,住在精致的豪宅里。
每天最关心的问题,是顾淳问顾里的那一句:
“如果我没有钱,你还会爱我吗?
还会吗?”
花痴女王丨文
关注微信号: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收看更多深度娱乐
最后更新:2017-08-28 08:43:24
上一篇:
鹿晗新戏《甜蜜暴击》杀青 邓超调侃孙俪唱歌跑调
下一篇:
迪丽热巴晒美照白T配牛仔裤如青春少女 调侃跑男成员郑恺为啥跑的那么快
汪涵介绍潘粤明,却遭沈梦辰抢话宣传新电影,汪涵直接怼她毫不留情
韩雪怒喷携程,没想到恰到好处,亲子园事件再次发酵!
周星驰成为票房冠军喜剧之王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却被讽刺人品差贪财
马云一出手网宿科技遭遇5年来大溃败 高管掀起减持比赛
马云越南煲鸡汤;搜狗昨晚纽交所上市;携程给家长两周带薪假
谢娜张杰深夜与友人聚会,娜姐孕期未改爱玩天性,准妈妈过渡期太过煎熬
与金马奖影后搭戏 吴昕评价他“有一颗老人的心” 如今终于火了
除了高晓松这些明星也晒早餐,吴昕爷们陈赫接地气最后一位才叫奢侈
谢娜怀孕3个月出门逛街,网友:和贾玲有的一拼!
就在刚才,马云哽咽了,今年这个双十一,估计他的梦想要破灭了,但叶县人民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