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華為存儲 行嗎?!

如果從華為涉足存儲技術基礎性研發工作開始計算,華為存儲已經有十年曆史。俗話說,十年磨一劍。華為存儲也到了該出成績的時候。以雲計算為契機,華為正在實施從通信技術(CT)領域到信息技術(IT)領域的跨越,而存儲則成了華為新戰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枚棋子。華為存儲能挑起這份重擔嗎?在CT領域,華為無疑是中國廠商的一麵旗幟。曾被眾人稱道的華為賴以取勝的法寶——“狼性”文化、實幹精神、創新精神等,還能在存儲領域幫助華為重演一次成功的傳奇嗎?帶著上述種種疑問,記者踏上了探訪華為存儲的“心髒”——華為成都基地的旅程。
  曆史驚人的相似
  1995年,華為涉足CT市場。當時中國正處於經濟起飛的階段,薄弱的基礎設施正亟待完善,這為華為拓展網絡與通信業務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今天這個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時代,存儲的發展與人口的數量以及數據量的增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這個大市場給華為存儲的騰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在CT市場上,華為借IP技術這股東風擠掉了昔日的霸主ATM。技術的變革推動了市場格局的變化。在數據量不斷增加、存儲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虛擬化和雲計算重新塑造存儲的大背景下,用戶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存儲市場重新洗牌將不可避免。從雲計算切入,在統一存儲、大數據存儲、雲存儲等細分市場上實現彎道超車,對華為存儲而言不再是空談。
  CT市場的高價值時代已經過去,IT市場的高價值時代正要來臨。在涉足存儲業務之前,華為已經在服務器業務上有了一定積累,再加上在運營商領域的客戶資源優勢,華為存儲如果能善用雲計算與運營商轉型這一契機,完全有可能在IT領域再鑄輝煌。正如ESG中國區總經理王叢所說,在全球50個頂尖的電信運營商中,48個是華為的客戶,其中隻要有一半的客戶能夠采納華為的存儲解決方案和雲計算解決方案,華為的IT業務就有了根基,之後再向商業企業拓展也會更加順利。
  華為存儲產品線總裁範瑞琦表示:“華為存儲若想取得成功,關鍵是如何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首先,我們在存儲戰略方向的選擇上要有自己的正確判斷。其次,我們要在戰略落實的過程中掌握好每一步的節奏。最後,隻有創新才有未來。不過,創新不能太盲目,要始終堅持開放式的、以客戶為導向的創新。我們要實現ICT的融合,在一個新的領域闖出一片天地。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要細水長流。”
  捅破那層窗戶紙
  “隻要是華為想做並且大力投入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取得成功。”接受采訪的每位華為存儲的員工幾乎都表達了相同的意思。他們的這種自信到底來自哪裏呢?
  “在華為,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得到多少回報。公司高層的重視、團結協作的團隊、鬥誌高昂的氣勢,在這種良性的環境下,我們追上存儲業界第一的廠商,隻是時間上的問題。”華為統一存儲部Cache和QoS設計與開發負責人崔文林的話十分樸實,語氣中透著一股堅定。在華為存儲員工的身上,你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那種強烈的使命感與自豪感。
  在大量中國存儲廠商中,有比華為存儲起步早的,有率先在某一存儲細分市場上取得實質性突破的,有品牌知名度高於華為存儲的,還有已經風光上市的……但在這些廠商中,真正具有冠軍相的存儲廠商屈指可數。
  最早一批加入華為存儲部門的人,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幾乎都沒有存儲方麵的經驗。但是,他們都擁有這樣一種特殊的經曆——在CT領域,從零開始,將某一種產品做到業界第一。這就是所謂的冠軍心理。
  “從零開始到業界第一,我們曾經有過失敗的教訓,同時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華為雲存儲領域總經理袁遠表示,“我們從未停止過創新,一直致力於將產品做到極致,並不斷超越。我們剛剛推出的UDS、N9000這些產品,雖然目前還沒有實現大規模的普及,但是我們已找到正確的推廣方向。憑借我們對存儲事業的那份熱愛與執著,再加上公司持續大力地投入,我們隻要堅持和專注,就一定能夠成功。”
  在有限的兩天采訪時間裏,記者接觸到了華為存儲的多位員工,既有高層領導,也有基層員工。記者問了每個人一個相同的問題:你認為華為存儲取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相信從上述這些樸素的回答中,你已經可以讀懂華為存儲的過去、現在,並可預見它的未來。
  在存儲領域,華為要做的就是捅破那層窗戶紙。

最後更新:2017-04-03 21:13:14

  上一篇:go Windows Blue 駕到,你準備好了嗎
  下一篇:go 一個苦逼工程師對大數據的一點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