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對項目管理的意義:動機理論 .
要想做好管理先要理解相應群體的動機,所以管理者要大致知道一點動機理論,要不然就隻能唿喚狼性了。
《組織行為學》這本書很有意思,說動機理論前,先攻擊金胖子。
說尊敬的領導(即剛去世不久的金胖子)通常被認為有點瘋狂,比如他會綁架韓國電影導演或者日本人,可這是為什麼呢?
作者認為首先是享樂主義。金胖子喜歡所有最新的玩具和小玩意,讓廚師去東京學習世界上最好吃的壽司的做法,到伊朗學習魚子醬的做法,
到新加坡學習番木瓜的做法,到哥本哈根學習熏肉的做法,吃米飯前,大米要一粒粒被檢查並去除殘渣等等。
其次是恐懼以及對安全的渴望是另一個動機,不停的在各個住所間遷移,謀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是為了這個。
作者觀點的真實對錯姑且不論,但確實是說明了一個問題。
明了一個人的動機後,他的行為就不會再顯的古怪,恰像風箏可能在天上四處飄蕩,但關鍵還是要找到低下的那根線在那裏。
動機理論裏最有名的可能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即:
1.生理需要:包括覓食,飲水,棲身,性和其它身體需要。
2.安全需要:保護自己免受生理和情緒傷害的需要。
3.社會需要:愛、歸屬、接納和友誼。
4.尊重的需要: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地位、認可和關注等。
5.自我實現的需要。
也有人修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比如ERG理論:
1.存在需要(Existence):與馬斯洛的生理、安全需要相似。
2.關係需要(Relatedness):與馬斯洛的社會及地位需要相似。
3.成長需要(Growth):與馬斯洛的自尊及自我實現需要相似。
就我個人的觀點這種分類是絕對必要的,但人是一種複合體,所以多種需要必然同時存在,不過因為現實約束,在特定的時間點某些需要被抑製了,而非不需要。
所以單維思考是不對的,誠然有的剛入行的兄弟,可能活的比較辛苦,房子老婆都沒著落,但你不能因此就說他沒有自尊的需要。
還有一種叫X理論和Y理論。
X理論持下麵四種假設:
1.員工生來不喜歡工作,隻要有可能,他們就逃避工作。
2.由於員工不喜歡工作,因此必須采取強製和控製措施,或采用懲罰威脅他們從而實現目標。
3.隻要有可能,員工就會逃避承擔責任,並尋求正式的指令。
4.大多數員工把安全感視為高於其他所有工作相關因素,並且沒有雄心壯誌。
與之相反,Y理論持四種積極的人性假設:
1.員工視工作如同休息、娛樂那樣自然。
2.如果員工承諾完成某個目標,他會進行自我引導和自我控製。
3.通常人們都能學會承擔責任,甚至會主動尋求責任。
4.人們普遍具有做出創造決策的能力,並不僅僅是管理者才具備這種能力。
對應到IT行業,提倡人件和敏捷的基本是基於Y理論,而提倡CMMI和大棒加胡蘿卜的基本是基於X理論。
但不管基於那個其實都可能是不對,X理論和Y理論之間必然是一個連續的狀態,最終選定在那個點上則要根據,人的特質、工作的特質來選定。
這事兒還沒法量化,選好選不好全看個人本事。
從這個來看,中國的古典智慧更加高明: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說的多好。
沒準將來的管理大師都是中國的,因為中國環境太複雜,同樣是做管理,要考慮的事可能是別的地方的數倍。
動機理論還有很多,但再寫下去就太長了,這次打住了。
最後更新:2017-04-03 07: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