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硬件趟坑血淚史,你中過幾個?不看必入坑
我們在這幾年做的電子產品,每個產品都有一個故事,或許可以稱作是教訓。趟過了這些坑我們才走到現在,把它分享出來,也是希望能夠給現在創業的人們有些許的幫助,那麼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達到了。
第一版串口轉以太網
這是一個串口轉以太網的模塊,串口的一端接溫濕度傳感器,另一端接路由器。2011年的時候還沒有阿裏雲,我們找了一台電腦當服務器跑了一個程序,硬件電路時楊同學幫我開發的,單片機程序、通信協議、服務器接收程序是我自己寫的,那時還在上學的老劉幫我開發了服務器的web server和數據庫。這套係統崩潰的原因是硬盤廢了,PC跑網站是第一個坑。有了第一個坑,立馬急匆匆地向第二個坑趕去,這個坑注定是一個大坑,差點把我們幹翻了。
雙模DTU
這是給某局設計的一個雙模數據通信模塊,有主次通道備份的功能。在這個版本定型之前,還有一個另外一個板子。第一個板子的外殼雖然笨重,但是實際運行的效果遠遠比這個好。新的板子有一個問題就是在低主頻運行的情況下,程序容易進入死機狀態,雖然達到了客戶降低功耗的要求,卻還是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這個教訓告訴我們,在產品定型之後不要輕易換方案,或者是調整設計,硬件產品需要大量的實際使用來驗證產品的可靠性。還有就是在工業應用領域,如上S3C2440帶操作係統的板子很難抗住複雜、嚴苛的應用環境,在單片機裸奔的情況下,看門狗重啟(更高的要求是硬件看門狗)的速度很快,而操作係統的啟動則慢多了,ARM Linux的啟動沒有五、六秒無法完成啟動。硬件貨發出去了,有問題需要現場排查,或者召回翻修,比如最近發生的三星電池爆炸事件,有可能擊垮整個公司,雖然我們遇到的規模沒有那麼大,但是問題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們也麵臨拖垮公司的壓力,還好扛過來走到現在。硬件產品賣出去,拿到手的錢不一定是你的,一旦出現問題有可能還回去,甚至整個公司破產。記住這個坑,產品賣出去了的那一天,戰鬥才剛剛開始。
第一版DTU
第二版DTU
第二個坑還沒有邁過去,客戶還在使用中,我們居然開始了第三次失敗的經曆。這是一個單模DTU的模塊,我們開發這個產品用了不長的時間,因為有雙模DTU的開發經驗和相關的工具。這次風險的來源主要來至於供應商,原本使用某為的MG323-B模塊,但是到後麵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模塊生產廠家停止出貨,換了某訊的芯片方案,出了另外一個兼容產品。說是說兼容產品,但是一開始就問題不斷,我們在試用的時候甚至碰到模塊死機情況。另外就是原有的TTS語音合成功能沒有了,在語音報警的相關產品上,我們的原有產品甚至無法繼續出貨給客戶,客戶有訂單,我們但是我們沒有貨,有一次差點把我們搞死。後來美國商務部禁止企業向中興出售關鍵產品,估計也是給不少的企業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創業公司隻能自己做好選型和備選方案,如要大量備貨顯然是不可行的。
機房監控主板
電話語音報警模塊
上麵的坑影響了我們兩個產品的出貨,一個是機房監控主板,另一個是語音、短信報警器。在機房監控主板上,我們在圖片上還能看到一個通信模塊的轉接板,這就是我們付出的代價。趟過一個坑還有另外一個坑,在趟坑的道路上我們是越來越有經驗。上圖最右邊的黑色座子是電池座,我們原先買的電池使用正常,後來客戶自己去配了一個電池。一開始還用得好好的,可是在長期停電的情況下,電池被過放的情況下,再也充不進電了。後來配合客戶調查,比較兩個電池,拆開一看,我們買的電池有過放保護,客戶的買的沒有。有些時候吧,並不是我們的產品有問題,而是說我們沒有考慮周全,產品的使用環境,客戶的專業技能,這些看似無關的東西卻恰恰是我們初涉硬件產品開發的人所要趟的必然的坑。我們常說硬件工程師憑經驗越老越吃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對於雄心勃勃的我們來說,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隻能說是擅長技術開發,而不是產品開發。從技術開發到產品開發的能力提升,需要無數的坑來磨練,有無盡的通宵夜在等待著我們。
第二版串口轉以太網
4G路由器測試板
開關兩輸入輸出設備
433M無線網關
這四個就是我們給客戶開發過的樣品,他們沒有掏一分的錢,卻耗費了我們大量的、有限的、寶貴的精力。“別怪客戶老狐狸,隻怪自己缺心眼。”第二張圖是一個路由器測試板,給客戶做的產品是“手持執法記錄儀外接4G傳輸設備”,真正做好帶外殼的唯一的一個樣機,這次沒有找到。第一張圖中是第二版串口轉以太網設備,文章首張圖片也是同樣的設備,可是客戶覺得原有產品價格沒有優勢,體積又太大,於是我們給他製作了一個符合要求的樣機,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采購。第三張圖片中的設備是一個開關量輸入輸出設備,配合我們的DTU可以實現遠程監控和控製。今年年初的時候,DTU項目就已經被我們砍掉了,這個產品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價值了,結果就算不了了之。趟過那麼多的坑,終於有了點長進,第四張圖是給客戶在DTU的基礎上手工打造了一個433兆網關,雖然這次沒有畫PCB打板,但客戶最終也沒有買單。
客戶花了錢,做了樣品,但不一定能夠找你要貨;客戶找你要貨,不一定能夠起量。上麵是我們給一個客戶開發的語音玩具,通過Wifi傳輸可以和手機APP語音聊天。我們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線,開發非主流低功耗Wifi模塊,芯片選用的是聽都沒有聽說的三星wifi芯片,即便是在淘寶上搜索都搜不到。因為我們對於這個項目寄予了厚望,所以希望在技術上做到難以複製,所以連Wifi模塊也自己做。語言采集選擇了新唐的處理器,雖然開發難度和其它的專用的編解碼芯片比較上升了不少,但是主要從成本上考慮,因為希望會有大批量出貨。難度可想而知,開發也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雖然那時候客戶還出了一筆研發費用,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根本沒有盈利。這個坑告訴我們不要無畏地加大項目的難度,一定要選用成熟的技術和模塊來開發自己的產品,不要指望客戶會為此買單。原本雄心勃勃的項目,我還因為三星沒有大規模出這個芯片而備了1000顆芯片,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到頭來不僅項目打了水漂,而且還折了本。那1000顆芯片和2000塊錢買來的調試器,到頭來成了廢鐵,成了不小的傷痛。
Wifi偵測路由器
不僅僅客戶會忽悠你進坑,技術對抗的坑也被我們趕上了。前麵說到過我們會開發路由器,上圖中的設備是我們開發的一個Wifi偵測設備,可以監聽空中的Wifi信號,特別是手機廣播的Mac地址。我們去年7、8月份開發的產品,9、10月份IOS 9發布了,新操作係統有了Mac偽裝功能,防止Wifi偵測設備監聽用戶隱私。這樣不僅打亂了我們的計劃,而且還打亂了合作夥伴的計劃,合作夥伴的團隊解散了,這個項目也沒有順利進行下去。
防水型溫濕度采集器
485型溫濕度采集器
我們也嚐試在主營的項目深挖過,比如做了上麵的防水型溫濕度采集器,還有上麵第二張的485溫濕度采集器。其實我們一直在犯一個錯誤,你會不會做不重要,重要的是否有市場需求;有了市場需求,能不能進去又很重要。有個朋友和我說:“先做點什麼,然後再去做成點什麼”。創業實幹的人,特別是工程師,想到什麼就會去做。這是個創業的好的情懷,但是注定要趟無數的坑。
為了打破這個局麵,我們在兩年之前主要將經曆集中在溫濕度采集器上,現在進一步拓展到通用傳感數據采集器。我們終於有三大主力產品:溫濕度采集器、通用傳感數據采集器,溫控器。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閉環,采集加控製能夠很好地為客戶服務。我們再也不把創業的重點放在技術是不是有難度這件事情上,而是轉換到客戶是不是有需求,我們是否可以麵對競爭搶到客戶。
三大主力產品
趟過了無數的坑,終於在傳感雲平台這條道上走入了正軌,但是這並不意味沒有坑了,腦子一熱依然會犯錯誤。後來我們又開發了兩款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思路貌似是對的,客戶有需求,我們又能開發,我們還有配套的傳感雲,但是我們這個時候的精力有限。做好一個通用傳感采集器和配套的平台,已經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要說這是一個坑,顯然是我們精力過於分散,不夠專注。認識到這點之後,我們立馬把傳感器的產品砍掉了,不僅如此,我們打算把之前做過的硬件產品都砍掉,除了三大主力產品。趟了那麼多的坑,真金白銀地做了這麼多板子,寫了那麼多的程序,就這樣丟掉也是很可惜的,如果有人創業需要這方麵的技術,我打算送給他了。我們現在自己不做傳感器,轉向和專業的傳感器的生產商合作,由我們的產品與服務幫助傳感器接入互聯網。
二氧化碳、壓力傳感器
從2010年創業走來,做這麼多的板子已經有6個年頭了,其實還有幾個板子,但是一直沒有找到,有些時候給客戶的寄的樣品,就沒有再要回來。慶幸的是,我們一直物聯網、傳感雲的技術路線上摸索,雖然走了很多的彎路,但是基本的方向沒有變。我們12年那時候申請的杭州市留創人員項目叫做《物聯網數據采集器共性平台》,或者稱作是物聯網操作係統。雖然這個想法在現在看來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傳感雲算是理想在現實中的一個妥協,也是我們團隊努力奮鬥的目標。王老板說先掙它一個億,我們想說先做它個傳感雲。
不僅硬件我們要開放出來,而且軟件我們也開放出來,第一步我們開放傳感雲的接口,通過這個傳感雲接口,我們的客戶在打造傳感雲應用的時候,可以將原先幾周的開發時間縮短到幾天,有些基礎的程序員可以在幾個小時搭建一個應用,這絕對是革命性的變化。
最後更新:2017-09-02 16: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