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我創業所經曆的那些故事

第一篇


2011年春節過後,公司裏來了一個實習的小夥子,是一個朋友的弟弟,他來我公司給我做的第一個工作是做了一個網站。同時還來了一個實習的小姑娘,那小姑娘技術一點都不懂,沒過幾天就走了。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開發區來檢查我的辦公環境,因為前一年我申請了開發區的創業資助。後來,我拿裏開發區的創業資助,我想還是挺幸運的。

辦公室裏那個小夥子,好像喜歡那個小姑娘,那個小姑娘後來沒有來上班,我覺得那小夥子要負一定的責任。這麼小的公司,總共三個人,發生點辦公室戀情,是不是很正常?(請不要介意,我隻是八卦一下)。小夥子的辦公桌是極其簡陋的,那種我們當年用來放台式機的,可以抽拉鍵盤的小桌子。我從網上買來拚裝起來的,現在這個桌子已經找不到了,我估計那時我一個人坐上去都會坐垮的那種。那時候的條件已經好了一點,阿但和他的女朋友來幫我做賬的時候,還沒有小太陽的加熱器呢,大冬天的。後來小夥子也走了,可能覺得我這裏真是太艱苦的了,工資也不高,沒有什麼前途。

我第一次接的一個項目,是華東理工大學的一老師,從國外回來,經費和研發費用都比較緊張。需要做一個生物培養皿的發光板,發光板上麵一個個的LED燈珠可以有32個等級的光亮調節,給將近100個培養皿的小孔供熱。不說技術的細節,那個項目總共四千多吧,我還得給他做好20個板子,是帶外殼的那種。最終做好的時候,我還去了一趟他們的學校實驗室,調試給他們看,教他們軟件的使用。開始的調試並不順利,他們用一個測光儀檢查每個小孔的發光強度,但是發現差異性有點大,他們的意思是產品不合格,需要拿回去檢查修改。我覺得挺納悶的,於是沒有立馬走,給我同學打電話,我同業餘給我做板子,那時候他住在三墩。後來同電話的時候想到,是安裝的時候,墊的內籿厚度不同,LED距離培養皿基板的距離不同,所以光強不同。測試順利,實驗室的一個大學姐帶我去食堂吃飯,反正很普通,沒有什麼印象了。我是說吃的飯很普通,不是大學姐,那個大學姐我還是有點印象的。最後我也沒有見到那個老師,根據合同,回來後我還給他們開了第一張發票。

寫完第一個項目,我先和口水,已經寫了700多字了,夠一篇超過600字的高中作文了。

我接的第二個項目,那是在新疆,哈密。確切地說也不是一個項目,一個師弟讓我幫他打造一個展廳,全景的那種,我就飛了過去,帶上我去上海買的設備。後來發現,設備也沒有用上,受到展廳的場地限製,最終也沒有做成。雖然說項目是沒有做好,但是我相信這不意味著在新疆的故事會畫上句號。相反,那裏的故事才意味著開始。第一次和兵團的人吃飯,就是師長,團長、政委,我媽說小時候給我算命,我是帶兵的料(額……這兩者沒有關係啊……阿文肯定會看到這篇文章,我是不是應該少講一點兵團的事情,哈哈)。

那個時候我在哈密的時候,公司裏阿輝在幫我開發我夢寐以求的一套係統。這是一套BS構架的係統,有我對於傳感器、IP網關、通信、加密、數據平台的一個設想,我當時買了一個溫室度傳感器,叫阿義幫我做了一個串口以太網模塊,連到路由器,通過一個加密通信協議,向服務器發送溫濕度數據,存儲在服務器上,阿輝的網站顯示這些數據。我那時候的設想是極其龐大的,是一個大平台的夢想,現在想想也是極其理想主義的。那個係統是做出來,阿輝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跑在我的自己的一台台式機上。這個台式機後來跑廢了,那時候還沒有阿裏雲,設想一下,一個BS構架的係統,跑在一台機器普通的機器上,24小時*7天處於工作狀態,單個硬盤,能夠跑多久?那個機器現在還在公司裏,硬盤早壞了,連主板都已經壞了。

那個時候之所以敢下決心做這麼一件事情,主要是6月份已經拿到了開發區留學生項目資助的公示,於是飄飄然感覺自己的夢想已經快要實現了,預算了一部分錢用於產品研發。又是預算了一筆錢,去了趟北京,見了一個超牛的老師,見了兩個超牛的同學。本來還想寫點後海被坑的故事,還是打住往下麵走吧,不然寫到天亮去了。後來那個錢要到12月底才拿到,可是苦了我了,到處借錢墊進去。

雖然這個項目是沒有真正的運作起來,但是讓我對於物聯網開始有點真正的實踐經驗,於是在同學阿裕問我會不會一個傳感器係統搭建的時候,我就是接下了這個第三個項目。第三個項目的主力就是我和阿輝,阿輝那時候已經是大四了。我先在對方公司做完了大部分嵌入式軟件的工作,然後就叫上阿輝。最後一次完成項目是通宵,在完工之前還有過一次通宵,第二次通宵的時候,實在是時間緊迫,我叫阿輝打車從工商大學下沙校區到西溪浙大科技園,估計那是阿輝打得最遠的一次車了吧。年輕技術男和老辣的產品經理談判價錢的事情,注定一波三折,中間有一次吵得凶,就差打起來了,最後1萬多的項目給我加了1千塊錢。從此,我就有個陰影,軟件部分報價這件事情在沒有確切需求之前是不能輕易報價的。後來有幾個項目有涉及網站部分的報價,我就特別謹慎。

阿輝是實習生中,第一個讓我感激的人,小小的個頭做事情能量大大的。在我出差去新疆的時候,一個人在我孵化器的辦公室裏,用著二手空調製造的一絲絲的涼風,實踐著我的夢想。話說那個時候,我買了兩張二手的辦公桌和二手的空調,一張辦公桌可以坐兩個人,辦公條件略為有所改善了。那兩張辦工桌我現在還在用,已經三個年頭了。阿華、阿浩、阿楠、阿存、阿斌、阿蘭,陸續來過,那些年合作過、幫助過的那些師兄、師姐、老師、同學,還有現如今常在的阿勇、阿國、阿琴,現如今幫忙的阿傑、阿賴,那麼多的故事,那麼的多的驚心動魄的通宵的夜晚,待續……

第二篇


你說我們這麼苦逼地創業,到底是為什麼?為了是小時候吹過的牛逼?還是為了富足地活著?如果隻是為了富足地活著,我們那些創業的人們很多可以拿優+的工資,在上海,在北京,在深圳,過著小資的生活。而我,就像中科諾朗這個名稱一樣,把“讓科技更加綠色、可靠、安全、便捷”作為我們的遠景,作為我們的夢想。

2012年春節剛過,阿浩過來幫我,依舊是兩台電腦,三張桌子,一個空調,一個櫃子。其實來幫我創業的那些朋友,我都有一些愧疚,因為他們把最為寶貴的時間和情誼投資到我公司,我卻沒法產出,沒法去回饋他們。對此,我很希望他們能夠在和我創業的這一段日子裏,產生新的思路和想法,然後回歸到屬於他們的真正的道路上。而我這裏,剛好是一個驛站,一個加油站,我滿懷希望地迎接他們來,也滿懷感激地送他們走,一切都是緣分。這種緣分,我更珍惜,就像一棵種子埋藏在心底。

早在2011年春節之前的一段日子裏,阿卓和阿淘在我這裏待過一段時間。那時候,公司剛開張,我還在孵化器小樓的一樓苦逼地寫創業計劃書。大學裏申請省新苗人才計劃項目的經曆,給了我一些底氣,我居然敢寫自己不是很懂的3D立體視頻的研究課題,當然這個項目真正實施的指導來自我後麵的老板。那時候,阿卓和阿淘都剛回國,玩的興致還很高,或者說要正兒八經地做事業,還沒有很好的思路。他們兩個開個車,停在我公司旁邊,我估計園區的領導肯定驚訝:“誰說現在的年輕人不靠普,你看這小夥子就是開100多萬跑車,租一個40平米的場地,大冬天的連空調都沒有,就一張辦公桌,還三個人用,不靠普嗎?”

阿浩走後,我在孵化器待不下去了,因為我想著招個實習生在孵化器不容易,學生要來實習還得騎自行車從杭電、或者工商大學過來。我那個時候還沒有實力招全職的學生,我杭電畢業的嘛,又在學校不遠的地方,於是我就回學校去找老師,招學生。我原先讀書的兩個輔導員,都已經工作調動去其他的部門了,於是我就直接去找其他的老師。我原先讀書的時候,在無線電協會,協會就在學工辦的旁邊,老師們或多或少還對我有點印象,再說畢業時間也不長,才三年。我一進去,就發現我同級畢業讀研究生的隔壁班的同學有在那邊幫忙,所以辦公室裏好像就熟悉起來。

我給老師遞了一張名片,還有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因為我有去國外念書嘛,所以老師看我名片上印的“Norra Technologies”還是以為是外資公司呢。從創業到現在,我有好多的名片,起碼有5張了吧。每張名片都大不相同,有我自己設計的,也有師妹幫我設計的,我自己設計的都很簡單,就連職位都沒有,光公司名稱和姓名,後來慢慢正規起來,最後一張名片是在豬八戒威客網上設計的,好像花了我150塊錢。其實,我很多的想法是非主流的,創新嘛,處處需要挑戰正統的思想。就像我現在,寫了將近1200字了,我肯定要停下來和口水,因為已經可以湊足2篇高中作文了。非主流嘛,喝口水都要寫進去,不然怎麼湊足長篇的故事。就像我高三有次會考,實在湊不齊600,最後寫了一個18行的現代詩,60分的作文拿了18分,被老師公開“表揚”。

師弟,師妹們都很支持我啊,來我公司應聘,那個時候辦公設備還是剛才寫的四大件,但是我還有一項軟實力是,已經拿到了開發區的留創資助。於是,我就講,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反正就是這麼個意思,大家也是似懂非懂,似信非信的。那時候,我還幻想能有師弟師妹有勇氣和我創業阿,但終究還是敗給了現實。有個小夥子挺實在的,試著要加入實習,第二天就被我的哥們給嚇跑了。阿能來公司一堆亂扯,當然是吹吹牛,侃侃大山,人家小夥子沒見過世麵阿,以為進入黑幫團夥了,怎麼盡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迫於無奈,我打算搬公司了。後來就去了杭電旁邊的福雷德,那天我拿到鑰匙好像是41號,具體不記得。不過,那天瑞典的同學們來下沙燒烤,我還是記得很清楚的。從此,我就認識了阿峰和阿彥,他們是我杭電的師兄,阿彥還是我瑞典HKR的師兄。福雷德時代的到來,意味在孵化器的前福雷德時代結束了。

在福雷德的時候,我那些讀研究生的大學同學們已經畢業了,我後來又去過一次學工辦,學工辦多了一名我大學隔壁班的同學,她已經是輔導員了。聊多了,仗著是同學嘛,我就提了去無線電協會和學生交流的想法。那個協會我在本科的時候待了三年,我從英語協會叛逃加入無線電協會,原因是我輔導員圈圈老師叫我去。“一入電子深似海,從此苦海無頭路”,再也不貼切不過了。圈圈老師叫我去的原因是我C語言考了98分,甚覺我有電子的慧根,同樣原因被發現有電子情緣的隔壁班同學阿虎更牛逼,三門功課98,當然我也就記得很牢。

和無線電協會的同學交流當然是很愉快的,同學們又是聽了我是似非深,似淺非淺的侃侃而談,不知道是否有沒有領會我關於“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中心思想。不管有沒有懂吧,學弟學妹們還是很給我的麵子的,一大幫人在會長的帶領下,浩浩蕩蕩來到我福雷德不到40平米的辦公室參觀。那個時候已經有些東西了,於是我就給他們介紹我的中心思想的同時,還給他們展示做的一些硬件設備。最後,為了感謝學弟學妹們給予我的信心上無與倫比的支持,我送了一台打印機和兩大片PCB附銅板和借給他們一個ARM9的開發板。

來到福雷德,我去參加英語協會的口語角次數就多了起來。我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後來被大家轉載很多關於電子學院小情侶學霸的故事,故事的男女主角我也見過幾次,印象很深刻,因為好像是無線電的協會成員吧。我的創業能力,從英語協會搞口語角的時候,應該就已經開始積累了。在提前舉辦的口語角上公開招募新一屆成員這樣的事情,是不被學校管理眾多協會的官僚組織“社聯”所允許的。當然我沒有聽從約束,我當然覺得這是我們這樣新成立社團在老牌社團麵前出奇招的唯一機會,就這樣招募到了後來一屆強悍的團隊。然後又當然,也促成了我離走英語協會的一個理由:寫檢討書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

其實在弗雷德時代,絕大多數的故事是關於寧波氣象局的項目,這是關於企業起跑的故事,待續…..

第三篇

我們一直在講述故事,多年後我們都已經忘記一些故事,也忘記曾經在哪裏和誰講過什麼故事……

我在紅色家園論壇上發的消息起了作用了,阿楠來福雷德找我。那個時候,寧波的項目已經開始調試程序了,第一個電路板是老楊幫我設計的。老楊住在濱江,那個時候從下沙過去濱江還不是很容易,不像現在有地鐵,不知道那個班次文津路到南環路的公交車還有沒有在運行。那次調試程序我印象很深刻,因為雖然自己寫嵌入式的程序有了一些經驗,但是從選型和電路設計我還沒有從無到有的開始過。Micro2440的核心板放在開發板上跑起來相當順暢,但是放到自己的板子上就是死活不行,中途歇菜。老楊是業餘時間幫我搞這個項目,他第二天還要上班,大家都快決定第二天再查的時候,無意間燒寫了一個簡易的Bootloader,居然可以了。好像很多的事情,常常是在不經意間會有轉折,帶來驚喜。

老楊幫我完成第一個版本的電路過後,我調試程序的進度就開始跟上來了,於是又開發第二個版本。老楊終究是在上班,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阿楠的出現剛好緩解了我的難處。阿楠在我那裏實習沒有多久,好像也就一個月不到的樣子,可惜他畢業了又要出國。他留學去南丹麥大學,說來很巧,我還認識他的一個師兄阿喜,也是去南丹麥大學。印象當中,隻見過阿喜一次,那個時候我好像還在上海,在武林廣場旁邊民航售票處那邊的肯德基和他聊過一次,就是聊創業啊,聊出國啊,我本來想讓他加入和我一起創業,記得還讓他幫我寫了一個創業計劃書之類的東西。

我有個特點,不管是學弟還是其他的人和我聊是否要出國讀書這件事情的時候,我都會大力推薦他們出國,因為那樣可以長些見識,給不確定的現在創造更多的可能。即便是在畢業有穩定工作和出國留學二選一的時候,我同樣建議他們出國,年輕人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可以拓展更多可能的機會,放在一眼可以看到退休的、所謂穩定的工作上,讓所謂的領導和改革的大潮左右你本該自己掌舵的航船。同樣,別人每每和我談起是否要創業這件事情的時候,我也是極力鼓勵他們創業。人生總歸會有風浪,或是興風作浪,或是隨波逐流。

如果說阿仁是實習生中第一個幫我解決服務器網站編程的幹將,那麼阿楠就是幫我開啟了公司硬件新景象的第一人。我有很多的同學,都是做硬件的,但是那個時候老楊和阿勇他們都忙於上班,沒有也沒法向阿楠一樣在我公司裏麵,麵對麵地交流。我隻要提一個我的想法,阿楠就可以及時地反饋給我,並且達成一致的硬件改進方案。對於一個軟件工程師,有硬件工程師的及時支援,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情。

可惜的是,阿楠要出國讀書了,我讓他幫忙推薦一個學生,於是阿存就來了。阿存我見過,就是那次無線電協會的會員來我公司參觀,他高高瘦瘦的,懂得挺多的,所以我印象很深。果然,阿存也是高手,我第一批100個設備的板子就是和他改進定型的。阿存7月初的時候來,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是他大四之前的那個暑假了,所以我就想讓他在我公司實習。可惜造化弄人,他那個時候還被抓去電子設計競賽集訓,他的指導老師就就是我之前講的圈圈老師。既然是圈圈老師,我也不好意思和自己的老師搶學生,於是我就暗度陳倉,讓阿存偷偷摸摸地幫我設計硬件電路。不過現在回頭想想,我還是要感謝圈圈老師的,沒有她幫我圈住阿存在集訓隊,我想花花世界中,杭州如此之多的科技公司也不可能讓我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會。

話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我可是不輕鬆。我自從2005年在無線電協會做一個USB轉串口的51調試器的時候,自己用三氯化鐵腐蝕敷銅板,焊接芯片失敗後,就心灰意冷,沒有專研過硬件電路設計和焊接技能。因為阿存在集訓,老師抓得緊,就不能出來。雖然偶爾晚上加班幫我把電路焊接好,但是調試中間有個問題,需要焊接的話就需要我親自出馬了。我比較不喜歡硬件的調試,或許是我根本沒有掌握硬件原理和經驗技巧,所以一直有陰影,無型中給我增添很多的壓力。項目催得緊,我也就不能放鬆,但是速度很慢。要解決硬件電路、嵌入式程序、通信協議、服務器程序庫、外殼、包裝,資金,全部的事情都是壓在我一個人身上。真是沒法想象,那個時候是怎麼抗過來的。

我記得有好幾個夜晚,通宵調試程序,早上沒有睡覺就匆匆趕去九堡客運中心,坐最早的汽車去寧波。那個時候,要坐兩個小時的汽車,到寧波一般中午的時間,寧波站那個時候還在修,打車去氣象局要排挺久的隊。

第四篇

往返於寧波杭州,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個兩個禮拜就要去一趟。隨著項目的進行,我開始慢慢接觸到DFM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麵向製造的設計),而這個詞我是最近才學習到的。自歎知識淺薄,沒有掌握DFM的技能,所以走了很多的彎路。我開發的這個設備,先後選了三個不同的外殼,每個外殼基本找不到之前一個版本的影子。每套外殼平均修改過3次電路板,總計有10來次不同層次的修改,消耗了我太多的精力。到目前為止,外觀、結構設計依舊是我最難把控的問題。

我第一批產品的外殼是在寧波慈溪做的,杭州電子市場裏很多做外殼的是慈溪人。除了這個項目,我總共定製過三個外殼,但是沒有一個是滿意的。我們的訂單量小,他們一般連打樣都不願意做。第一次的產品,指示燈的位子偏移了沒有對上,我沒辦法,隻好將原本的電源指示燈移掉,用其他的燈代替。第一批100個電路板焊接已經完成,就等裝配了,但是都要改。修改已經焊接好的直插LED燈,得防止焊盤脫落,不然電路板就報廢了。第二次的外殼,我把電路板給對方,讓他按葫蘆畫瓢做。因為上下兩片電路板分別需要固定,所以總共有8個鉚釘,但是他卻隻做了4個。原本答應如果產品不合格,重新再做,也終究沒有按承諾兌現。第三次的外殼,放置電路板的插槽太小塞不進去,不僅如此還各種拖延產品交付,手段和借口多種多樣,讓人張了見識。

當然,所有一切原本還可以有更簡單的方式,花錢定製開發。我曾經找過一個下沙的工業設計公司,他們也是大學生創業,給我報價4000元。這個當然是給我報價最低的公司了,可是最終我還是沒有做。微信上有人講富士康可以做好Iphone 6,卻做不好錘子,很大程度上是DFM給老羅製造了麻煩。DFM同樣,也給我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127月底的時候,我已經拿到了“出國留學人員來杭創業資助”的通知,膽子開始大起來。開始進一步實施兩條腿走路的想法,打算分一部份精力做留學谘詢,因為那個時候剛好有兩個師兄也有這方麵的想法。阿斌就是在那個時候來的,但是後來種種原因沒有做成,現在想想也是必然。一方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麵,在商業競爭如此激烈的戰場上,要想開辟新的戰線,必須要集中優勢兵力做最大的努力才有機會成功。

忙完了外殼的事情,接下去就是裝配、貼膜。阿斌我是研究生的同學,重要級別不需多講,但是項目忙不過來,主要的力量就我們兩個人,裝配的活基本都是阿斌幹的。大材小用,其中的無奈苦楚也隻有我們兩個人知道。條件是艱苦一點,但相比較前福雷德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不僅辦公場已經升級,就連出門辦事的交通工具也已經換成了阿斌的SUV。那個時候,感覺就快要成功了,杭州市的創業資助資金指日可待,手上還有一個前景光明的項目。我曾經還拿這個項目,去找投資人,朋友們也給我介紹過幾個重量級的人物。

現實總歸是殘酷的,項目在沒有盈利之前,要想拿到投資談何容易。政府的創業資助也是杯水車薪,沒有辦法解決根本的問題。我在2013年的時候還申請過杭州市雛鷹計劃,為了更容易地拿到創業資助,我還特意找了一家專門申報項目的谘詢公司。最終,項目沒有申請成功,而且前期投入的谘詢費還打了水漂。到現在為止,真正想要投資我公司的人,加起來就隻有3個人。他們都是我很好的朋友,確切地講,是投資我這個人,而不是公司。雖然最終沒有拿他們的投資,但在最困難的時候,感激他們慷慨把錢借我周轉。

時間到了2012年底的時候,項目交付了。寧波的項目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設備在野外24小時工作是不能掉線的,不然會影響單位的業績考核。20134月批量上線運行之後的幾個月裏,我很害怕接到對方單位的電話,人家沒事的時候肯定不會聯係你,但是聯係你的時候,你就得遠程聯機去查問題,不管在什麼地方。有時候因為誤操作,設備死機,對方單位就要派人到現場去。有一次為了排查問題,我和阿勇還趕到寧海去,現場調試。

寧波真是一個讓人勞心,又是一個讓人奮進的地方。我那個時候去寧波,都是在阿峰那裏落腳,項目在寧波的事情也是阿峰負責打理。阿峰那時候住在天一廣場、寧波電信那邊,阿彥又在附近上班,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師兄,所以常常在一起吃飯,還記得常在貼閣碧和意卡菲。每次都是為項目匆匆忙忙,又有很大的壓力,所以其它的事情就顯得特別稀鬆平常。偶爾出門玩玩,也陸陸續續見過很多寧波的朋友。

……

奇跡般地,公司就是徘徊在生死存亡的邊緣,一步步走到了現在。有些故事離得太近,卻不知道如何表述。我終究不是作家,不知道拿捏下筆的深淺,講多了瑣碎無味。故事需要沉澱,人生需要閱曆,多年後我再提筆,或許再也合適不過了。


最後更新:2017-09-02 16:02:49

  上一篇:go  創業囧途二
  下一篇:go  做硬件趟坑血淚史,你中過幾個?不看必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