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 | 用R分析宋词三百首 自己动手写个“机器诗人”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很受欢迎,才女武亦姝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和超快的反应能力一炮走红,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
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我也不禁想到,既然古代的诗人能够创作出这些美好的诗篇,那我是不是也能创作几首属于自己的诗词作品呢?可惜,经过一番尝试,我发现自身的文学功底不够,恐怕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看来人和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我并没有气馁。就像着名的无限猴子定理阐述的那样,哪怕是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地按键,只要按键的时间足够长,那么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特定的文字,甚至是莎士比亚的全套着作。我觉得我的编程能力应该比猴子还是要略强一筹,所以打算试试用我熟悉的语言R 来创作几首『歪诗』。
词频分析
既然要创作诗词,那么就要先了解诗词中最常出现的词汇和意象是什么。我在 github 上找到了一些古典中文的语料库(链接),其中有不少唐诗宋词的文本,只不过是繁体的。我选择了《宋词三百首》作为了我的文本库,对它进行词频分析。
其实做法很简单,大概就是分这么几步:
-
把文本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单词;
-
把单词按照出现的频率、次数进行排序
-
用可视化把结果展示出来
下面的部分我会讨论一下具体的操作,不感兴趣的观众请往后翻到结果的部分。
第一步、第二步。
第一步
-
导入文本库:
> fileName <- "宋词三百首.txt" > SC <- readChar(fileName, file.info(fileName)$size)# 大概检查一下> substr(SC, 1000, 1100)[1] "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n\n词牌:青门引\n作者:张先\n词文: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
-
用分词包『结巴R』 (链接) 里面的 worker() 公式完成分词:
> cc = worker()> analysis <- as.data.frame(table(cc[SC]))# 重新排序> analysis <- analysis[order(-analysis$freq),]# 简单改变一下文件的命名、格式> names(analysis) <- c("word","freq")> analysis$word <- as.character(analysis$word)# 看一下这个分词文件的开头> head(analysis) word freq470 作者 3106120 词文 3106121 词牌 3101024 又 751014 去 553124 月 54
看来在宋词三百首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作者』,『词文』,『词牌』,总共出现了310次。这是因为每首诗词开始时,文档中都会介绍这首诗词的作者、词文和词牌,从而干扰了我们的文本分析。
第二步
我用 R 包 wordcloud2把结果简单地进行了一下可视化:
wordcloud2(analysis)
然后得到了这张图。
嗯,硕大的一个『词文』出现了很多次,看来我们在可视化的时候要把它去掉。
我把出现频率大于300次的词语刨除之后,根据分词结果的字数(一字,二字,三字)重新进行了可视化,结果如下:
wordcloud2(analysis[analysis$freq>1& analysis$freq < 300 & nchar(analysis$word) == 1,])wordcloud2(analysis[analysis$freq>1& analysis$freq < 300 & nchar(analysis$word) == 2,])wordcloud2(analysis[analysis$freq>1 & analysis$freq < 300 & nchar(analysis$word) == 3,])
现在的结果就正常多了。我们看到,一个字的词语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有『谁』,『又』,『人』,『去』,『梦』, 『是』, 『处』,『月』 等等。
两个字的词语中,『何处』,『斜阳』,『相思』这些词使用频率最多,给我一种在看网络小说标题的感觉。
三个字的词语中,出现最多的往往是词牌名和作者名。
完成了简短的词频分析,下面就要开始最重要的『诗词创作』部分了!
诗词创作
准备
创作宋词,先要明确一个词牌名。我选择了李白的《清平乐·画堂晨起》作为范例。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R 的中文分词包『结巴R』的功能中,有一项可以用来分辨词语的词性。我将范例进行分词后,再用这项功能分析一下各部分的词性。
> cipai <-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 看 佳瑞,皓色远 迷 庭砌。盛气光引 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tagger <- worker("tag")> cipai_2 <- tagger <= cipai> cipai_2 n x x n v a n g v "画堂" "晨起" "来报" "雪花" "坠" "高" "卷帘" "栊" "看" x x a v x n x x x "佳瑞" "皓色" "远" "迷" "庭砌" "盛气" "光引" "炉烟" "素草" x nr x n x d p nr v "寒生" "玉佩" "应是" "天仙" "狂醉" "乱" "把" "白云" "揉碎"
其中每个字母代表什么词性,我也没有很理解。据我的猜测,n 应该是名词,x是没有分辨出来的词性,v是动词, a是形容词,至于『nr』, 『p』, 『d』是什么,实在是猜不出来,在帮助文档中也没有找到。如果有朋友知道的话,希望能不吝赐教。
最后,我从之前提炼的宋词词频库中,选取了至少出现过两次的一字或两字词语,作为诗词创作的素材库:
> example <- subset(analysis, freq >1 & nchar(word) <3 & freq < 300)# 提取词性文件> cixing <- attributes(cipai_2)$names# 将素材库进行词性分类> example_2 <- tagger <= example$word
创作
下面,我们终于要开始用 R 创作诗歌了!我自己想了一个创作的算法,可以说很简单,甚至说有点可笑。
步骤是这样的:我从范本词牌的第一个词开始,随机在素材库中选取词性相同,字数相等的单词,填入提前设置好的空白字符串中。
举个例子,原诗的第一个词是『画堂』,是个二字的名词。那么,我就在素材库中随机选择一个二字的名词,填入这个空间中。然后,继续分析下一个词。
具体方程的代码如下:
> write_songci <- function(m){set.seed(m)empty <- ""for (i in 1:length(cipai_2)){ temp_file <- example_2[attributes(example_2)$name == cixing[i]] temp_file <- temp_file[nchar(temp_file) == nchar(cipai_2[i])] empty <- paste0(empty, sample(temp_file,1)) }result <- paste0(substr(empty, 1,4), ",", substr(empty,5,9),"。", substr(empty, 10,16), ",", substr(empty, 17,22),"。", substr(empty, 23,28), ",", substr(empty, 29,34),"。", substr(empty, 35,40), ",", substr(empty, 41,46),"。")}
结果
做了这么多工作,终于到了验收结果的部分。请各位来欣赏几首 R 创作的歪词作品吧:
> lapply(1:5, write_songci)[[1]][1] "幽香凝伫,春空赏花回。净关塞旆感春归,朝天浅争前度。江声已失无迹,香非凝笑秋千。过尽细雨归鸿,欲对蓬莱归来。"[[2]][1] "流年漏永,春空愁肠觉。稳黄花笮收败壁,数峰深铺已断。寄语旧香非烟,归梦如梦殷勤。沈沈啼莺老来,却把丁香不堪。"[[3]][1] "愁肠帘外,前度芳心困。少阳臺瘗切桃蹊,几人细锁新样。肠断缺月中酒,潘鬓行遍何曾。归雁芳草修竹,不对秋水垂下。"[[4]][1] "一川晏殊,阮郎断鸿展。重暮云菰访杨花,画阁满听金尊。败叶孤城雪满,昼永隋堤碧云。无准黄金年光,渐因绮罗开时。"[[5]][1] "烟柳清景,谢娘桃花如。窄蝴蝶琮误中酒,花间碎挂断烟。幽梦晓来千树,萧娘数峰翩翩。虫网暗想未醒,曾向丁宁聚散。"
既然是计算机生成的诗,自然谈不上什么文学性。不过,虽然大部分内容看上去不知所云,有些词句还是有些意思的,比如『幽香凝伫』,『愁肠帘外』,『孤城雪满』等等。之前在调试的时候,还出现过类似于『风烟泪暗霜前, 古岸频听金莲』这样的词句,无厘头之余,莫名地居然还有些押韵。
感想
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读得还愉快。最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
很多读者可能会问,既然用 R 写出来的诗毫不合文理,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样的工作呢?这种练习是不是在侮辱中文和古典诗词呢?我倒是觉得,我们对语言应该存有一种开放的态度。诗词说到底,也是一种风雅的文字游戏。我们又何尝不能抱着游戏的态度,把这个练习当做一个有趣的消遣呢?
-
用计算机代码作诗的主意并非是我原创。清华大学早在一年前就推出过作诗机器人薇薇,宣称可以通过图灵测试。
-
有些词句,如『何处东风约』,『万朵千峰映碧垂』等还是略显生硬,不过比我这里创作的诗词已经强的太多了。本文的小程序比较简短,总共只使用了不到50行代码,可以说是比较粗略的一个版本,仅供大家参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设计更精密的算法,使用更高级的统计方法改进创作的质量。
-
古诗词向来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今天的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工具,可以系统化地总结、归纳诗词的规律,这大概也是过去的诗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或许有一天,计算机真的能学习出作诗的秘诀,给我们带来更多全新的灵感和更好的诗句。我们拭目以待。
-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03-06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大数据文摘”,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众号
最后更新:2017-05-23 16:33:41
上一篇:
演讲实录丨任福继 阔步迎接人机共生时代 --谈机器人智商和情商
下一篇:
Nature重磅| IBM再放大招!量子计算今年实现商业通用!
WinForm中提示Circular base class dependency involving 'TestEncryption.Form' and 'TestEncryption.Form
Snapchat正挑战Facebook统治地位 激战短消息
Java Reflection(九):泛型
安华金和成为阿里“数据安全合作伙伴计划”首批成员
android识别 单击和双击事件
Windows下的tail一二三:tail、BareTail、WinTail
RDS 高可用保障之 – 隐式主键
OSS社区工具与插件全新升级
poj 2538 WERTYU
C#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