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6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微信群“大师”为什么每天带你学习?你不屑一顾的新骗术

我要你知道,不论你是谁?在哪里?在这个世界上,一直有一枚靠谱团团在晚8点等着你,与你天南地北地聊……

就在近几个月,很多人都在朋友圈不时看到有人发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套路差不多,就是“有这样一个微信群,里头有一位很牛的老师,每天花多少分钟来教你学个什么东西,扫描图中二维码就可以入群,前多少人入群是免费的!”

光是笔者见过的这种大忽悠,打着的旗号就有“北大国学老师每天带你诵读20分钟国学经典”,“少儿英语早教群,每天给你推送原汁原味的英语儿歌和教程”。

前几天这一骗术波及到了眼下非常火的美学大师蒋勋老师,笔者还真遇到有好友中招了,得以一窥骗子们做的二维码招贴(为了不让骗子得逞,我们把二维码涂花了),如下:

结果蒋勋老师的官方书友会都坐不住了,专门发帖澄清:“经核实,此条信息未经过蒋勋老师及蜻蜓FM的任何授权,是几个公众号为了吸引用户关注,而在幕后操作的诱导行为。为了更好地维护知识版权,以及蒋勋老师的声誉,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转发下去,同时谢谢大家对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的喜爱。”

为什么说这些群是骗子办的呢?那我先说大结局:骗子们不过是在推广他们的垃圾公共营销号。

行骗的步骤都很类似:首先你长按图片中的二维码进行识别,骗子跳转几次链接把你分配到某一个微信群里:

看见没,这就是所谓带你每天读《红楼梦》的群,骗子买卖够大的,群都有编号!还C719!天啊!三位数!

再带你进个阅读类的群瞅瞅。

是不是很热闹!群里有那么几个所谓的导师或助学咨询一看你进来,就开始发消息,要求你把宣传这个群的文本和图片发到朋友圈或者发给三个群。

下面划重点了,注意啦!最常见的催促人上当的说辞是:

——这个群前多少多少名的人是免费的,赶紧抓紧时间!

——今天还有多少多少分钟这个群就要截止了啦!

——前面的某某某怎么还没有完成啊,几分钟内不完成的,群内助理就把他踢出去了啊!

而且最恼人的是,当你完成了他们的一个要求之后,他们又会给你布置第二个乃至第三个,全部折腾完之后才发现,他最后只不过是给你推了一个自己办的公众号,内容全都是剽窃其他一些出版物或者公众号内容的皮毛。哪有什么每天跟着群里头带你看书读书?做梦吧!

有意思的是,骗子们学识还挺广,行骗的题材从国学、英语最后还跳到了美学,连蒋勋老师都没有放过。当然,骗术是换汤不换药的。

出于职业好奇心,骗子群里所谓的咨询导师加了我微信之后,我还专门翻了他们微信简介页面:

上面这位老师真是实诚人,直接标明“加好友拉您到学习群”。

再看他们朋友圈,哎呀真是敞亮人!还真有人把他们工作环境晒了出来,眼看着他们一台电脑上登了三四个PC版微信,三四个账号的图标一起闪,忙个不停——这些导师们和咨询师真是忙死了呀!

再看看我的朋友圈,还真有亲朋好友甚至是新闻界同行上当的,人还不少。

真心想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学点东西的人,哪怕是没有花里胡哨的微信群老师组织张罗,手头只需一本书,也能在每日繁忙生活中寻找到释放求知刚需的时间。

而这帮骗子最可恨的还不在于没让你学到东西,而是浪费你的时间、让你更加懊丧,然后到头来更没动力学习。

此外,骗子们利用的另一普遍心理,就是对于“计划型学习模式”、“每天打卡”的盲从与崇拜——无论是这些所谓的北大文学名师,还是英语口语大家都在关键字眼中简明扼要地提出每天带你怎样怎样怎样……

好像自打人类会学习开始,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学习多少分钟、每天要看多少内容的这种“计划型学习模式”,就不停地在我们身边涌现,简直就像一种泛滥的狂热信仰。但问题在于,这种模式真的适合于我们每一个人吗?绝对不是。

大家都很清楚,即便每天打卡,学习质量和效果是完全因人而异的,而且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日子乃至不同的时段,学习效果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就是完成了所有打卡任务,回头一看却像什么都没学一样。

当自己无法拿出整块时间或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来按照自己最高学习效率进行学习和阅读,把自己的犹豫与侥幸心理建立在每天打卡的这种计划型学习方式上,那你不就是坐等被骗子们忽悠吗?

所以,真要想学点什么东西,首先还是要搞清楚自己怎样才能学进去,什么方式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学习这件事儿,和购物是相通的:如果你学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知道如何达成,就像去超市直奔指定的货架或区域,去买你需要的一瓶酱油或者一包奶;而你如果完全是漫无目的,或者没有压倒性的决心和毅力,你就会像那种没什么真的要买的购物者,进了超市就被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促销所迷惑。

最后,这种借每日打卡学习来进行营销和诈骗的微信大忽悠,之所以能在中国大行其道,一是得益于技术上大家对于手机的依赖,二是利用了中国尚未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气氛。

去纽约坐地铁,最让我感叹的是:看书的人远比看手机的人多,而且越到曼哈顿看书的人越多。相比之下,看看我们的地铁里大家都在做什么?差距一目了然。

纽约地铁上读书的人。

这两年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充斥着民族自豪的言论,认为中国利用互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创造出了比以往效率不知高出多少倍的生产方式,还诞生出了“新四大发明”。

然而很可惜,很多人的精神世界依然贫乏,却又懒于学习。

醒醒吧,精神上懒惰的身边人。

看完记得给小编一个后再走呗!

点击播放 GIF/16K

编辑|黄磊

点击

更多文章

|13岁考入清华、浙大的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

|北京到底有多大?一对比所有城市都……

|约!跑!今天,北京18个跑团成功“解锁”了这里 | 晚8点

|写给女儿:我宁愿你不“善良”| 晚8点

最后更新:2017-08-27 23:45:58

  上一篇:go “微信美女”的温柔骗局
  下一篇:go 微信最新隐藏的这个功能太邪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