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JD秒殺,不止於秒殺
電商已是一片血海,一個平台增長,意味著其他平台衰弱。在用戶總數、停留在電商App中消費的總時長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如何保證自己的用戶不被競品奪走,或主動出擊奪取競品的流量,事關生存。本文以產品“JD秒殺”作為案例進行展開,希望能夠給讀者提供一些思考。
目錄
一、JD秒殺,滿足“價格敏感追求品質的無明確目標”購物需求
1.1 四大玩法,組合出擊
1.2 JD秒殺,不止於秒殺
二、JD為什麼要做JD秒殺?為了生存
2.1 電商競爭格局:一片血海
2.2 JD秒殺:廣義上的“拉新”和“促活”
2.3 小結
關於我
終端:榮耀V9
版本:京東V6.2.3
一、JD秒殺,滿足“價格敏感追求品質的無明確目標”購物需求
JD秒殺目前有四種玩法,分別為“京東秒殺(單品秒殺)”、品牌秒殺、品類秒殺和垂直領域秒殺(移動端命名為“超值量販”)。單品秒殺一天12場,0點開始,24點結束;品牌品類秒殺放一整天,但會提前一天預告,有些從8點開始,有些從0點開始。
1.1 四大玩法,組合出擊
JD秒殺的頁麵在移動端和PC端均可進入,考慮到目前電商均向移動端發力,以下的介紹均圍繞移動端進行。
移動端通過客戶端首屏導航欄下“京東秒殺”頁麵進入JD秒殺產品。
(1)京東秒殺(單品秒殺)
京東秒殺(單品秒殺)為進入“JD秒殺”產品後的首屏,可見這是該產品重點打磨的項目。每天0點~24點,2小時一場,共12場次,覆蓋全天(截圖是已過10點,故8點的搶購被隱藏)。
每個場次限時2小時,部分單品在2小時內折扣很低。
錯過之後,恢複原價,或折扣力度減小。
下圖中紅色圓圈為“超級秒殺”,是京東秒殺特有的一個項目,為用戶提供超級折扣。如圖所示,原價54.9的碧浪洗衣液凝珠隻售9.9,共750份。
“超級秒殺”並不是每個場次均有,我猜測應該隻在高流量場次有。像16、18點兩個流量較低的場次就不提供超級秒殺,估計是出於有限資源合理分配的考慮(可提供折扣的商品、消費者的注意力/精力等,都是稀缺資源)。
點擊“更多優惠”,將進入類似品類的活動頁麵,如下圖所示。整個過程非常自然順暢,對洗護用品感興趣的用戶,無論是否搶到“超級秒殺”名額,在點擊“更多優惠”後都能進入洗護用品的優惠區,優價挑選自己想要的產品。
在流量較低的場次,單品秒殺的內容相對較少,補充的內容為其他頻道的活動,包括量販秒殺、品牌秒殺、Plus會員專享等。理由同“超級秒殺”。
在我理解,京東秒殺(單品秒殺)主要滿足了“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無明確目標”的購物需求。價格敏感不需要解釋,顧名思義即可。
“追求質量”這一點比較隱晦,因為用戶並不能在進入頁麵的一瞬間知道商品的“品牌”,這主要靠“京東”的品牌形象保證(保證正品、售後服務優質等)。
“無明確目標消費”,我的理解是,雖然用戶在該欄目能夠了解到現在以及後續4個場次(共5個場次)的單品秒殺活動,但時效還是較短。假如沒有固定的瀏覽習慣,大多是情況下,用戶來到該頁麵時並不知道會有什麼單品在做活動。因此,更有可能是隨便逛逛,比如對於女生“男票惹我生氣了我不開心我不管我要消費我來逛逛逛”這樣的消費場景。
在我看來,每天12場每場次2小時的單品秒殺,京東圖謀不小。通過單品秒殺,JD可以“培養用戶固定時間來JD看一眼的習慣”,並“與其他平台爭奪用戶注意力”。考慮到電商在一二線城市已是一片血海,或者說壟斷競爭下的存量市場,我認為“單品秒殺”一定蘊含了高層的戰略思考,而不僅僅是一個滿足細分需求的產品而已。這一點我將在後文展開。
(2)品牌秒殺
品牌秒殺顧名思義,銷售商品均為第三方品牌商的產品,如聯想、尼康、鬆下等。頁麵分為兩塊:“正在進行,立即搶購”和“明日開搶,搶先提醒”。
在我的理解,該欄目主要為第三方供應商服務,為其提供新的推廣渠道和活動載體。第三方供應商,如下做圖圖所示的Thinkpad,可以通過“品牌秒殺”發起限時秒殺的活動,無論是清庫存還是讓利促銷量,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用戶,我認為品牌秒殺主要滿足了“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無明確目標”的購物需求。
品牌秒殺在滿足用戶“追求質量”的需求方麵更加明顯,聯想、鬆下、尼康等品牌本身就是優質的代表。
而價格敏感和無明確目標的解釋,與單品秒殺類似。需要提及的是,雖然品牌秒殺提前一天預告,但時效性依舊很短。假若沒有固定的瀏覽習慣,隨便逛逛、好奇來看看或慕名看看,可能會是主要的場景。
(3)品類秒殺(京選品類)
同樣顧名思義,品類秒殺即按各品類進行分類,比如冰箱、禮盒、床上三件套等。頁麵分為兩塊:“正在進行,立即搶購”和“明日開搶,搶先提醒”。
在我理解,品類秒殺滿足的依舊是為“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無明確目標”的購物需求。理由同上,不再贅述。
(4)超級量販(垂直領域)
超值量販本質上為垂直領域的秒殺,分為母嬰、食品、酒飲等垂直細分領域。其特點在於“量”大,如加多寶涼茶500ml15瓶,奇異果12個裝等,對商家像“批發”(搶購的人如果足夠多),對用戶則是“囤貨”。
在我理解,超值量販滿足的為“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目標模煳的”的購物需求。前二者解釋見上文。
“目標模煳”的理由在於,用戶來到該頁麵有著模煳的目標,比如購買食品、清潔用品、母嬰用品等,但對具體商品沒有明確想法。進入該頁麵後,按照自己的需求進入對應的垂直頁麵,瀏覽並消費。
1.2 JD秒殺,不止於秒殺
首先,總結1.1中的結論,並稍作拓展,JD秒殺中四個欄目,滿足了以下幾類用戶的需求。
1. 京東秒殺(單品秒殺)
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無明確目標
滿足單人消費需求(個人或他人)
撿便宜(由“超級秒殺”滿足)
2. 品牌秒殺
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無明確目標
追求品牌,對商品要求相對更高
消費能力較強
3. 京東精選(品類秒殺)
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無明確目標
4. 超值量販(垂直領域)
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目標模煳的
滿足多人消費需求(家庭、班級、小組等團體)
滿足個人囤貨需求(買24卷衛生紙囤著)
然後,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麼京東能夠提供“秒殺”,為消費者提供針對標品的折扣?我想,其邏輯可以參考“團購”,或淘寶的“聚劃算”。雖然外表看起來不一樣,但其內核,或商業邏輯是相似的。
引用蘇傑《淘寶十年產品事》中的話:團購不是簡單的促銷,它是一種供應鏈的改進,甚至是社會模型的再造,讓買家可以在消費過程中發聲,聚集起來對賣家提出要求,把生產驅動變為消費驅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C2B。
簡單地說,JD秒殺將離散的買家聚合起來,提高議價能力,代表“用戶”與供應商就價格進行談判。
最後,我認為,“京東秒殺”應該還蘊含了高層的戰略思考,而不僅僅是一個滿足細分需求的產品。電商在一二線城市已是一片血海,或者說壟斷競爭下的存量市場。
通過京東秒殺,JD可以“培養用戶固定時間來JD看一眼的習慣”,並“與其他平台爭奪用戶注意力”。假如能夠達到這2個目的,即使JD秒殺這個產品一直虧錢,對於整體而言應該也是賺大發。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我有了下麵進一步的分析,JD為什麼要做JD秒殺?
二、JD為什麼要做JD秒殺?為了生存
這一部分首先聊聊電商在一二線城市的競爭格局,然後以競爭格局為背景,聊聊JD秒殺這個產品。
2.1 電商競爭格局:一片血海
上文已經提到,在一二線城市,電商市場已經是一篇血海,或者說壟斷競爭下的存量市場。
所謂存量市場,意味著一二線城市大部分居民已經成為電商的用戶,養成了使用電商的習慣。通過挖掘新用戶促進增長的策略,效果甚微。因此,在這一樣一個市場,一個電商平台想要加速增長,基本上隻有兩條路:
1. 精準化的“促活”
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用戶網購的基本需求:大眾化商品、快捷方便、優惠等,已被滿足。
因此,我們說消費升級也好,精細化運營也好,長期而言,細化消費者、細化市場,滿足各個層次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是唯一的出路(短期當然可以利用各種營銷手段)。假若能做到,長期而言,消費者的平均客單價和平均消費頻次,均有望提升。
2. 此消彼長式的“拉新”
目前的電商是存量市場,用戶總盤子增速緩慢,用戶獲取成本極高。因此,這裏的拉新是廣義的,主要指搶奪其他平台上的用戶,比如把聚劃算的用戶搶到JD秒殺。這是一個零和遊戲,玩的就是“此消彼長”,非常殘酷。
假如電商真的隻有這兩條路,我們來看看JD秒殺是否滿足了這兩條路的要求。
2.2 電商競爭格局:一片血海
在我看來,精細化的“促活”,為此消彼長的“拉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為精細化的“促活”要求電商滿足細分用戶的細分需求。假若一個平台能滿足其他平台無法滿足的需求,對應的用戶自然就來了。
那麼,什麼樣的細分用戶,會是主流呢?
我按照三個維度來劃分用戶,“購物目標是否明確”、“是否對價格敏感”、“是否對品牌/品質敏感”,具體如下圖所示:
雖然我手上沒有數據可以作為支撐(一個應屆生沒實習經驗哪來的數據 T T),但站在行業老司機的肩膀上,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價格敏感且追求品質的無目標”的購物需求,是現階段乃至未來極具發掘潛力的需求。具體如下:
1. 蘇傑在《淘寶十年產品事》有2個說法(34頁):
未來,無目標的衝動型購物越來越多,這催生了很多“從逛開始的無目標購物產品”。
越來越多的人從淘便宜逐漸變成追求品質,淘寶感受到了B2C的壓力。
由此可推出,“無目標的購物需求”和“品牌/品質敏感”,是今後的趨勢。
2. 在網易微專業《產品運營》的“網易嚴選活動運營案例解析”課程中,夏甜老師提到,在眾多優惠方式中,實踐下來最有效的還是價格優惠。可見在當下,價格敏感型用戶依舊是主流。
那麼JD秒殺滿足了用戶“價格敏感且追求品質的無目標”的購物需求麼?滿足了。讓我們回顧一下上文的結論:
京東秒殺(單品秒殺)、品牌秒殺、京東精選(品類秒殺),滿足了用戶“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無明確目標”的購物需求。
超級量販(垂直領域)滿足了用戶“價格敏感、追求質量且目標模煳的”的購物需求。
綜上,JD秒殺在“促活”方麵,做得挺不錯的。那接下裏看看“拉新”。
讓我們回顧京東秒殺(單品秒殺)的玩法:
單品秒殺。每天0點~24點,2小時一場,共12場次。每個場次限時2小時,部分商品在2小時內折扣很低,錯過之後,恢複原價,或折扣力度減小。
超級秒殺。在高流量場次(如8點、10點、12點、20點、22點),某一單品提供限量超級折扣,如1元購買清揚男士洗發水。
我認為,JD秒殺在“拉新”上,還是相當給力的。 2小時一場的“單品秒殺”,培養用戶固定時間來JD看一眼的習慣;高流量場次的“超級秒殺”,對用戶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奪取了其他平台用戶的注意力。
“單品秒殺”不需要贅述,培養用戶習慣這一點,什麼時候都很重要。
“超級秒殺”值得深聊。假如用戶在高流量場次(8點、10點、18點、20點等)首先打開了JD秒殺,去搶“超級秒殺”的商品。那麼,在搶奪結束之後,是否會停留在JD秒殺頁麵,或者跳轉到JD客戶端其他頁麵呢?
留存率是多少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看出,JD的確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如下圖,可以看到,首屏第二欄就是非常明顯的Banner,為JD上的其他活動提供引流入口。像“七夕禮物”,明顯是七夕活動運營的活動入口。
綜上所述,通過滿足細分用戶的需求,JD不僅“培養用戶固定時間來JD看一眼的習慣”,還“與其他平台爭奪用戶注意力”。在“流量”與“注意力”愈發稀缺的時代,我認為,JD秒殺即使虧錢,這筆買賣也值得繼續做下。
2.3 小結
電商已是一片血海,一個平台增長,意味著其他平台衰弱。在用戶總數、停留在電商App中消費的總時長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如何保證自己的用戶不被競品奪走,或主動出擊奪取競品的流量,事關生存。
本文以產品“JD秒殺”作為案例進行展開,希望能夠給讀者提供一些思考。
如果你對本文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歡迎你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作者: ljlovecat,研一黨,東南大學,2018屆畢業,求職意向為產品經理,歡迎騷擾~
本文由 @ljlovecat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最後更新:2017-08-31 15: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