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360輸在“斯大林格勒”?
《兵臨城下》:360輸在“斯大林格勒”?
——360係列批判(之四)
自從每經用頭條、五個整版刊載專題批判360之後,一時間洛陽紙貴,業內人士、好事者、包括普通用戶,很多朋友都以一得該報“珍藏”為快。有微博說360沿街掃報,更有傳言說每經加印10萬分投放京滬以應對。
周鴻禕隨後做了一場針對性的答辯,他稱之為“媒體開放日”活動。周在自己的答辯微博中這樣寫道:“既
然360是那篇文章的報道對象,那麼為什麼不采訪360……”他對每經的這個反問,同時與360以公司名義的官方聲明內容相映成趣。但是拜托,人家不是在“報道”你、宣傳你好不好?是揭露你、批判你,難道這還要采訪你?還要事先經過你允許?如此說來,前兩年我批判高鐵是不是還要經過劉誌軍允許?我批判工商局也要先發給工商局過目?我批判百度、批判騰訊也都必須經李彥宏和馬化騰“恩準”?要知道,作為評論人,我在平媒上發表文章批百度、批騰訊、批穀歌、批蘋果,甚至批工商、批CCTV、批高鐵……都暢通無阻,連劉誌軍打招唿也不管用,我甚至一邊喝著他送的茶一邊罵高鐵。唯獨批判360的稿子,卻被迫進了碎紙機。
說實話,周鴻禕的答辯,根本無法成為有效的反擊,僅僅是一場心虛的辯解而已。因為他的所謂“開放日”竟然不敢讓直麵而來的第三方技術專家和每經的記者入內。記得Lie to me嗎?為什麼會反而希望“請對我說謊”呢?因為雖然戈培爾有言在先,“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為真理”,但事物的另一麵卻是,一個謊言的漏洞要用一百個謊言才能圓得上。辯解越多,越容易被旁觀者瞧出破綻。這也恰好應證了中國的成語叫“言多必失”。現在幾乎用不著“獨立調查員”揭露了,甚至普通老百姓都能從周鴻禕的講話中聽出問題。不是麼?就在周鴻禕自己發布的答辯視頻(https://t.cn/zYY2KPr)第1分33秒,“我們作為安全軟件的職責,就是要監控機器裏邊任何一個軟件的運行”。感覺到滲得慌不?我們都知道,保安隻被授權在圍牆、道路交通和進出口做監控,以及接到求助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假如小區保安竟然膽大妄為到深入每家每戶去監控業主的一舉一動,我敢說,當天就會有業主跟保安打起來;最多不出三天,業主委員會必定讓保安下崗。
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戰鬥曆時半年多,是二戰中德軍的第一次大規模失敗,打破了德軍摧枯拉朽、戰無不勝的神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敗局勢從此轉折。
記得電影《兵臨城下》麼?描述的是斯大林格勒中一位令德軍聞風喪膽的狙擊手的故事。在我看來,當下這場針對360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當中,“獨立調查員”恰恰就像是一位英勇的狙擊手,每一槍都直擊360的要害。
“開放日”會議現場,第三方技術專家被拒,每經記者被拒,周鴻禕天真地以為以自己一貫性的手腕,可以再次控製事態,扭轉局勢。可是,你拒得了飛機,你拒得了坦克,你拒得了網民的覺醒嗎?希特勒曾經用整整四個軍團的兵力對斯大林格勒形成了包圍圈,甚至拿下了斯大林格勒的90%。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希特勒根本沒有想到,蘇軍會在更外圍對他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包圍圈。這像不像今天周鴻禕及其360旗下為數龐大的水軍們身處的困境?這一次,360水軍的聲音會在互聯網上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因為反擊他們的,恰恰有許多是360曾經的忠實用戶,他們每一句切身而發的質疑,都勝過水軍們複印機一樣的辯解。
每日經濟報道針對360一貫性惡性競爭行為和周鴻禕個人流氓作風的這次深入而徹底的批判,對媒體來說,就是一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因為曾經有太多的喉舌被靜默、被踐踏,今天終於有一家媒體挺身而出了。
對企業來說,這同樣是一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這場保衛戰,屬於雷軍,也屬於小米和眾多米粉;屬於馬雲,也屬於阿裏係不計其數的參與者建設者;屬於金山,也屬於諸多勤勤懇懇的工程師和技術員;屬於騰訊,也屬於的QQ上數以兆計的忠實用戶;屬於百度,也屬於用搜索捍衛知情權的億萬網民。
有人要問,那麼誰是斯大林呢?我想,周鴻禕也許同樣會跳出來問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周鴻禕所用來轉移視線的“巨頭們的聯盟”,是根本不存在也沒必要存在的。因為麵對謊言,麵對忽悠和誤導,越來越多的網民覺醒了。我注意到就在每經發表文章之後,互聯網上已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卸載浪潮,連我身邊的許多80後、90後年輕朋友們,甚至菜鳥,作為曾經的360粉絲,也都選擇了卸載。據虎嗅網3月1日的微博投票調查,選擇相信“360是流氓”的投票也高居榜首、遙遙領先。
更進一步的,對網民來說,它不僅僅是斯大林格勒,更代表整個“偉大的衛國戰爭”。這裏我們所保衛的“國”,就是我們生活、工作、學習、休息、娛樂所賴以生存的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所以這一場保衛戰,真真切切是屬於互聯網的,更是屬於全體網民,屬於被監視、被控製、被代表、被侵犯的億萬網民。
在互聯網這個偉大的國度,沒有斯大林。其實我們心裏都清楚,發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蘇聯的那一場衛國戰爭,即使沒有斯大林,也一樣能夠取得勝利,因為咆哮在斯大林格勒的,並非是斯大林的聲音,而是整個民族的聲音。
最後更新:2017-04-03 2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