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監控不可或缺 幫你我監督改正作風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的時代,互聯網給我們帶了的便利不止一點二點,智能化,從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穿衣住行都開始逐漸向智能化發展。視頻監控如今成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缺。相關數據預計到2018年中國視頻監控市場規模將接近千億元,據最保守的數字顯示也將接近600億元。諸如平安城市、大交通、金融、能源行業幾乎可以占到整個視頻監控市場八成還要多,其中平安城市占比尤為突出,幾乎占據四成還要多。日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針對全省法院收聽收看最高人民法院組織召開的全國法院201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視頻會議的落實情況下發了專題通報。
在信息科技迅勐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摒棄固有的認知思維,尤其在抓作風建設上,要為糾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使監督的範圍更廣、監督的時段更長。
日前,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針對全省法院收聽收看最高人民法院組織召開的全國法院201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視頻會議的落實情況下發了專題通報,對參會人員不齊、領導幹部遲到、沒有按規定著裝、現場接打手機和翻看手機的多家單位人員,點名道姓地進行了通報批評,範圍之廣、問題之準、措辭之嚴實屬罕見。
此次通報之所以能精準發力、點穴到位,得益於江蘇省法院完備的視頻監控係統。筆者為這種既省力節時、又公開透明有力的監督點讚。視頻監控不僅可以對違反會風會紀的單位進行截圖,還可以保留視頻隨時播放,讓被督查出問題的單位無話可說,隻能認錯受罰,讓其他沒有被通報的單位引以為戒、吸取教訓、不敢妄動。
傳統的糾察手段,尤其對那些視頻監控不到的地方,親自走下去、看一看,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傳統的糾察手段,也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有的,糾察人員尚未出動,被糾察的單位早已得到信息,提前做好了應對,這樣的糾察根本查不出問題,隻能是勞民傷財,意義不大;還有的,在糾察中發現了問題,但被糾察的單位往往纏住不放、苦苦求饒,糾察人員礙於證據不固定和情麵,有時也隻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根本起不到糾察的應有功效。
所以說,在信息科技迅勐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摒棄固有的認知思維,尤其在抓作風建設上,要為糾察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使監督的範圍更廣、監督的時段更長,讓被監督者處處守規。
最後更新:2017-08-13 22:46:18